|||
上个周末,在京工作的一位研究生时期的老同学来访,又邀约了他的本科同学(我的老同事)聚谈。青年时代的老朋友,可以无话不谈;书生之间聊天,三句话不离本行,话题总是绕着学问转。我的这位老同学,“文革”后到国外访问,兴趣转向地球流体力学,回国后转到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学术方面颇有建树,至今仍在埋头苦干。
我们回忆起四十多年前,正当青春年少时期,在一起快乐地用心钻研功课的往事,他突然冒出一句话:“总而言之,学问是用时间堆出来的。”我的脑子一闪,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妙!值得记下来,可加以发挥。可不是吗?上苍在时间的给予方面,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只要你活着,每天总是24个小时,1分也不多,1秒也不少。至于拿时间来派什么用场?每个人有自己的自由。怎样高效地利用时间,也得由自己来琢磨。你可以目不斜视,抓紧时间,潜心做学问,长见识;心无旁骛,争分夺秒,专心做工作,作贡献,最后总能学有所成,没有成就,也会有成绩、成果。当然,你也可以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热衷于声色犬马,大手大脚地挥霍时间,到头来一事无成,到了白发苍苍之时,就会哀声叹息,悔之晚矣!
举一个用时间来“堆学问”的例子,昨天刚从电视里看到的。
近日经朋友介绍,每天傍晚,我只要在家,就从17:39开始,专心收看北京卫视的保健节目“养生堂”。在这档节目里,每天由名医(中医、西医)针对实际情况给中老年朋友传授保健知识,内容精彩迭出。昨天的主讲嘉宾是中国推拿按摩学会副会长臧福科大夫,专门讲如何对常见的肩周炎(亦即“肩关节周围组织炎”)进行按摩治疗。从中,我听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堆按摩学问”的故事。我发现,他对肩周炎的发生机理十分清楚,对关节构造了如指掌,对合理运用按摩指法胸有成竹。
他提及早期推拿按摩治疗肩周炎时因急于求成导致失败的教训。他经初步学习后,知道此病的诱因是关节液纤维化,引起关节粘连。因此,就用很重的手法,努力撕开粘连的关节,由于用力过度,没有撕开粘连,反而把关节囊撕裂了,造成病人病情恶化的结果,后来还是他师傅挽救了危局。此后,他接受了这个深刻教训,重练基本功,一面向师傅学习,一面熟读医书,同时在医疗实践中细细体会,进行创新。他足足用了十年时间“堆学问”,最后琢磨出“滚、摇-提、抖”“三部曲”。其中3/4的时间用于“滚”这个“预备”环节,所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独创手法。
讲了基本原理之后,找出一位患有严重肩周炎的现场听众,他一边继续讲解,一边让助手用上述“三部曲”施治。奇了,不到五分钟,病人霍然而愈!本来抬不起来的左手臂,居然可以绕过头顶做梳头动作了!这位病人说,过去她也接受过按摩治疗,疗效从未如此神奇。(以上是回忆后的记录,医学上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这就是化十年时间“堆学问”的结果!真是十年磨一剑啊!
那么,怎样利用时间来“堆学问”呢?这里有一个提高时间的利用率问题,前几天在博文评论中与大家讨论过,现在稍加系统化。
众所周知,每天24小时,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必修课”所占的时间以外,其余时间的“清醒度”大有区别,有时很清醒,有时很迷糊;而且每个人的清醒时段和迷糊时段各不相同,还因季节而异。因此,第一步就要分析自己的清醒度与时段的关系。
根据自己的实践,我总结出如下规律性做法:
梦醒时分计划全天事项(分清轻重缓急,安排好做事情的次序);
清醒时分从事艰辛工作(读难懂的书籍文献,做深刻的思索等);
迷糊时分进行简单劳动(打字、画图、整理资料、做实验准备等);
大段时间做系统性工作(读专著、读文献、一气呵成写论文等);
零碎时间干累积性事情(记忆英语单词、读科普著作或方法论专著的一章一节等);
休闲时间抓突发性灵感(赶紧记下灵光一现的思路,甚至可因此中断休息)。
下面简单地解释一下。
我主张科学工作者不管老少,都应该“赖床”,也就是说,梦醒了不要蹦起来下床,最好迷迷糊糊地再躺它半个小时(急于上班上学的另当别论),这段时间是产生“顿悟”的最佳时段,关于顿悟,以后再谈。我习惯在梦醒时分计划全天要做的事情,通常至少有三五件,把它们一一排序,做起事情来就有条理性。
每天的清醒时段最可宝贵。青年人精力充沛,大部分时间都清醒着,年纪大了就容易犯困。比方说,我目前全天的清醒时段为5:00~8:00;10:00~11:30;15:00~17:00:20:00~23:00。我就充分利用这些时段做那些非做不可的正事,累了就歇息。
每个人每天总有相对迷糊的时段,这时就要量力而行地从事机械性、重复性的琐事,即使出错也无大碍。做科研的难免要做一些大段打字、准备或清洗实验用具等小事情,就不必占用宝贵的清醒时段。
学习、科研要有好成绩,经常需要连绵不断的阅读或“长考”,那就不要吝惜整段时间干活,必要时可以不眠不休。我年青时有过一次连续工作36个小时的经历,身边放着点心、茶水,饿了就用来充饥,端坐在书桌前一气呵成地写成两万字的文章。当然,这样做是一时兴之所至,极有害于健康,不宜再做,更不宜推广。
时间的“边角废料”应充分利用,以前的博文常有谈及(例如参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412425),这里不赘述。
如何抓住休闲时间突然冒出来的灵感?这一点也放到日后讲“顿悟”时再说。
上面是我的体会,不一定正确。关于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每人可以有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综上所述,请朋友们记住:学问之塔,是用时间一点一滴地堆砌起来的;要想有学问,没有现成的捷径;而在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方面,人人都可以挖潜。
写于2011年6月22日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