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学习漫谈(49):学问是用时间堆出来的 精选

已有 11258 次阅读 2011-6-22 07:57 |个人分类:寄语学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习, 时间, 学问, 积累

上个周末,在京工作的一位研究生时期的老同学来访,又邀约了他的本科同学(我的老同事)聚谈。青年时代的老朋友,可以无话不谈;书生之间聊天,三句话不离本行,话题总是绕着学问转。我的这位老同学,“文革”后到国外访问,兴趣转向地球流体力学,回国后转到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学术方面颇有建树,至今仍在埋头苦干。

我们回忆起四十多年前,正当青春年少时期,在一起快乐地用心钻研功课的往事,他突然冒出一句话:“总而言之,学问是用时间堆出来的。”我的脑子一闪,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妙!值得记下来,可加以发挥。可不是吗?上苍在时间的给予方面,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只要你活着,每天总是24个小时,1分也不多,1秒也不少。至于拿时间来派什么用场?每个人有自己的自由。怎样高效地利用时间,也得由自己来琢磨。你可以目不斜视,抓紧时间,潜心做学问,长见识;心无旁骛,争分夺秒,专心做工作,作贡献,最后总能学有所成,没有成就,也会有成绩、成果。当然,你也可以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热衷于声色犬马,大手大脚地挥霍时间,到头来一事无成,到了白发苍苍之时,就会哀声叹息,悔之晚矣!

 

举一个用时间来“堆学问”的例子,昨天刚从电视里看到的。

近日经朋友介绍,每天傍晚,我只要在家,就从1739开始,专心收看北京卫视的保健节目“养生堂”。在这档节目里,每天由名医(中医、西医)针对实际情况给中老年朋友传授保健知识,内容精彩迭出。昨天的主讲嘉宾是中国推拿按摩学会副会长臧福科大夫,专门讲如何对常见的肩周炎(亦即“肩关节周围组织炎”)进行按摩治疗。从中,我听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堆按摩学问”的故事。我发现,他对肩周炎的发生机理十分清楚,对关节构造了如指掌,对合理运用按摩指法胸有成竹。

他提及早期推拿按摩治疗肩周炎时因急于求成导致失败的教训。他经初步学习后,知道此病的诱因是关节液纤维化,引起关节粘连。因此,就用很重的手法,努力撕开粘连的关节,由于用力过度,没有撕开粘连,反而把关节囊撕裂了,造成病人病情恶化的结果,后来还是他师傅挽救了危局。此后,他接受了这个深刻教训,重练基本功,一面向师傅学习,一面熟读医书,同时在医疗实践中细细体会,进行创新。他足足用了十年时间“堆学问”,最后琢磨出“滚、摇-提、抖”“三部曲”。其中3/4的时间用于“滚”这个“预备”环节,所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独创手法。

讲了基本原理之后,找出一位患有严重肩周炎的现场听众,他一边继续讲解,一边让助手用上述“三部曲”施治。奇了,不到五分钟,病人霍然而愈!本来抬不起来的左手臂,居然可以绕过头顶做梳头动作了!这位病人说,过去她也接受过按摩治疗,疗效从未如此神奇。(以上是回忆后的记录,医学上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这就是化十年时间“堆学问”的结果!真是十年磨一剑啊!

 

那么,怎样利用时间来“堆学问”呢?这里有一个提高时间的利用率问题,前几天在博文评论中与大家讨论过,现在稍加系统化。

众所周知,每天24小时,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必修课”所占的时间以外,其余时间的“清醒度”大有区别,有时很清醒,有时很迷糊;而且每个人的清醒时段和迷糊时段各不相同,还因季节而异。因此,第一步就要分析自己的清醒度与时段的关系。

根据自己的实践,我总结出如下规律性做法:

梦醒时分计划全天事项(分清轻重缓急,安排好做事情的次序);

清醒时分从事艰辛工作(读难懂的书籍文献,做深刻的思索等);

迷糊时分进行简单劳动(打字、画图、整理资料、做实验准备等);

大段时间做系统性工作(读专著、读文献、一气呵成写论文等);

零碎时间干累积性事情(记忆英语单词、读科普著作或方法论专著的一章一节等);

休闲时间抓突发性灵感(赶紧记下灵光一现的思路,甚至可因此中断休息)。

下面简单地解释一下。

我主张科学工作者不管老少,都应该“赖床”,也就是说,梦醒了不要蹦起来下床,最好迷迷糊糊地再躺它半个小时(急于上班上学的另当别论),这段时间是产生“顿悟”的最佳时段,关于顿悟,以后再谈。我习惯在梦醒时分计划全天要做的事情,通常至少有三五件,把它们一一排序,做起事情来就有条理性。

每天的清醒时段最可宝贵。青年人精力充沛,大部分时间都清醒着,年纪大了就容易犯困。比方说,我目前全天的清醒时段为500800100011301500170020002300。我就充分利用这些时段做那些非做不可的正事,累了就歇息。

每个人每天总有相对迷糊的时段,这时就要量力而行地从事机械性、重复性的琐事,即使出错也无大碍。做科研的难免要做一些大段打字、准备或清洗实验用具等小事情,就不必占用宝贵的清醒时段。

学习、科研要有好成绩,经常需要连绵不断的阅读或“长考”,那就不要吝惜整段时间干活,必要时可以不眠不休。我年青时有过一次连续工作36个小时的经历,身边放着点心、茶水,饿了就用来充饥,端坐在书桌前一气呵成地写成两万字的文章。当然,这样做是一时兴之所至,极有害于健康,不宜再做,更不宜推广。

时间的“边角废料”应充分利用,以前的博文常有谈及(例如参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412425),这里不赘述。

如何抓住休闲时间突然冒出来的灵感?这一点也放到日后讲“顿悟”时再说。

上面是我的体会,不一定正确。关于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每人可以有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综上所述,请朋友们记住:学问之塔,是用时间一点一滴地堆砌起来的;要想有学问,没有现成的捷径;而在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方面,人人都可以挖潜。

 

写于2011622日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57878.html

上一篇:扶掖后辈 携手共进——记爱因斯坦与玻色的一件轶事
下一篇:劳动创造了人类 人类受惠于力学——731期seminar引发的遐想
收藏 IP: 222.71.161.*| 热度|

55 屠涛 蔣勁松 丁大勇 杨华磊 董焱章 贡金涛 李汝资 唐常杰 胡俊平 刘用生 王宝健 谢鑫 孙玉涛 吴斌 齐霁 柳东阳 赵凤光 罗淼 张亚君 戴力扬 王国建 张利杰 王芳 唐小卿 赵新铭 张玉秀 聂如松 李静 王启云 蔡津津 李毅伟 张乾兵 谢晓专 程杨 李宇斌 雷栗 张士伟 郭刚 高绪仁 王海娟 田云川 陈建伟 许有瑞 bylcb luxiaobing12 zhoulong yyfy105 fqk6166 ahsys ydliu dashitou lijianshi qinzhaosu oxygen2010 xy20081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