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XingF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ingXingFu

博文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将人类带进近现代文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系列学习札记(1)

已有 19521 次阅读 2019-5-17 05:47 |个人分类:科学技术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国古代科技, 十大发明, 东西方文明交流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将人类带进近现代文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系列学习札记(1

丁兴富

20161116-27

2017032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49634-1041347.html

 

导读摘要

 

 

       本“系列学习札记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将人类带进近现代文明”主要基于以下网络文献:

l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0906)印刷术的始祖——雕版印刷。

l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a)火 ——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l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b)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

l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8)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

l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108)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l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531)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l  科普中国(作者:孙克文[责任编辑: 张莉明)(20151119)传播文明的火种 西式活字印刷术。

l  科普中国(作者:孙克文[责任编辑: 张莉明)(20151021)来自东方的高科技——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科普中国(China Science Communication)网于2015-2016年间,在“科技创新里程碑”专栏发表了一系列原创作品(责任编辑: 孙晓倩),集中热情宣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将人类带进近现代文明。这组专栏作品谈论的是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古老而经典的课题。仔细读过该系列作品的内容后,不能不引发读者提出以下正反两方面的一系列质疑和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探讨的欲望和兴趣。

l  时至今日,中国大陆教育界科技界的主流话语还是坚持20世纪初叶以来宣扬的以下六个命题:

n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它更多的发明创造在古代一直领先于西方和世界;

n  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发明创造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表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在古代也一直领先于西方和世界;

n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众多科技发明创造迅速东传邻国,并经过海陆丝绸之路西传中亚、南亚、中东、非洲,及至欧洲和整个世界;

n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引发并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世界的近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精神解放;近现代科学技术、思想启蒙;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殖民开发、国际贸易,摧毁封建堡垒和封建制度;及至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等等);

n  在西方列强殖民主义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的沉重打击和摧残下,中国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自近代起不复存在,并进一步沦为一个落后贫弱的东亚病狮或东方睡狮;

n  20世纪初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复兴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文明的辉煌,抵制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和虚假的西方普世价值的文化侵略,拯救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带来的深重危机,引领创造人类文明的光辉未来。

l  人们是否思考、诘问或者研究过,这些命题是谁开始提出来的?这些命题是否有人依据传统学术研究规范论证过?得到的研究结果是什么?结论的依据又是什么?中国大陆的广大民众和精英阶层扣问并反思过以下问题吗?

n  “四大发明”果真是中国古代的“独创”和“首创”吗?还是东西方各自发明创造的?

n  “四大发明”是如何西传欧洲的?有确凿的史实依据吗?还是东西方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结果?

n  “四大发明”如何引发和推动了西方世界的近现代社会和文明的发展与繁荣?有何证据?通过什么机制?难道它们果真是东方中国单向地赐予西方世界的礼物并进而推动了世界的近现代化、工业化和全球化,促成了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崛起和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

n  中国古代科技的长期领先地位为何没有引领中国率先发展近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近现代化?为何本土的幼苗难长大,墙内花开凋谢墙外果实累累?

n  为什么是西方世界而不是东方中国引领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欧洲文明史上有什么独特的品质、基础和积淀使得近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力崛起和迅猛发展率先发生在西方世界?

n  中国科学技术在近现代为什么在世界上落伍了?而在进入21世纪时是否如部分国人所说,东方中国在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层次上已经再一次领先西方,称雄世界了?

n  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近现代世界究竟是领先还是落后?为什么认定依然领先或曾经落后而今已复兴超前?还是叹息已经落后并继续落伍且认为问题就出在部分国人既无自知之明而且唯我独尊?

n  技术工艺发明创造与基于观测与实验的自然科学发现及其理论构建的差异和关系。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始研读我撰写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系列学习札记1》——“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系列学习札记》设定的目标为:探讨中外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世界三大发明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原创及其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的评价历史及相关争论,以及这些研究及相关争论的科学技术史、思想史和文化史意义;而不是严谨而深入的学术考证,以便对每一项发明的史实做权威甄别和认定,对各种评价和学说进行终极裁决。笔者没有资格也没有意图从事这类无法企及的使命。

 

 

引言: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科普中国(China Science Communication)网于2015-2016年间,在“科技创新里程碑”专栏发表了一系列原创作品(责任编辑: 孙晓倩),集中热情宣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将人类带进近现代文明。我们在201611月下载到以下主要相关作品。

 

         1       “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2016010815:49发布);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6-01/08/c_134990251.htm

         2       “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2016053119:16发布);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6-05/31/c_135402164.htm

         3       “印刷术的始祖——雕版印刷” 2015090618:04发布);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09/06/c_134595360.htm

         4       “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2015102813:14发布);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10/28/c_134757954.htm

         5       “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2015102710:05);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10/27/c_134751518.htm

         6       “火 ——人类文明的助推器”(2015102711:36发布)。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10/27/c_134751518.htm

          还有两篇作者是孙克文,责任编辑张莉明。

7       “传播文明的火种 西式活字印刷术”(2015111916:52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11/19/c_134833845.htm

8       “来自东方的高科技——四大发明传入欧洲”(2015-10-2117:32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10/21/c_134736336.htm

 

         “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一文是以下文字开篇的。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总导演张艺谋将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用艺术的方式呈现给了世界。【1】【2】实际上,在14世纪之前,四大发明就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了欧洲。而出乎当时中国人的意料,四大发明在欧洲得到飞速发展,更想不到几百年后,中国人竟然被自己发明的火药炸开了国门。四大发明是如何进入欧洲,又如何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呢?”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108

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以下是该文对应视频节目的部分载图(第2-4幅取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随后,该文分别论述了“造纸术、印刷术的传播与文艺复兴”以及“指南针、火药与大航海时代”。

 

image.png

 

image.png

 

最后引出了该文结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

造纸术和印刷术,解放了欧洲人的精神世界;指南针带领欧洲人征服海洋和新大陆;而火药则消灭了封建制度,使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当这些欧洲先进的技术发明随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又有了质的飞跃,才创造出急速发展的北美文明。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在欧洲的传播,人类文明的脚步也很难以这样的速度迈向今天的辉煌。”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108

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一、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在“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一文中是这样叙述中国的造纸术发明及其西传的。

“在电影《哈利波特》中,人们所使用的是羊皮纸。这完全符合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在造纸术传入欧洲之前,人们只能使用昂贵的羊皮或牛皮,也只有富人才有能力使用。【3】

而在中国,早在西汉就造出了使用破布为原料的轻薄纸张,价格远低于羊皮【4】。在公元八世纪,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唐朝军队在中亚战败于阿拉伯军队,一些造纸的工匠被俘虏,使得造纸术传入了阿拉伯地区。不久之后,欧洲人偶然从阿拉伯人的书本中看到了有关造纸术的记载,这才进入欧洲。在1150年,西班牙人开办了欧洲的第一座造纸厂。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0906)印刷术的始祖——雕版印刷。

 

    “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中,对造纸术在中国和世界的发明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首先,文章指出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文字需要一定的载体,而在纸张发明之前,东西方都使用过众多物质材料作为文字的书写载体。

“在电影《英雄》中,导演张艺谋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武侠世界。场景唯美,道具考究,尤其是电影中展示的沙盘、竹简、丝帛等书写载体更是有着确凿的历史考据。从某种程度上,与其说它是一部武侠剧情片,不如说它更像一部历史博物纪录片。【5】

自从文字产生后,书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载体。而对于书写载体,人类祖先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从最早的原始壁画,到用于占卜记事的龟甲和兽骨,再到在青铜器上铸字,乃至国外普遍使用的树皮和羊皮等记事材料,书写的载体一直都在不断创新。

到了汉朝,主要的书写材料有竹简、木牍、丝帛。竹简和木牍太笨重不易携带,所占的空间又很大;丝帛虽然便于书写,但价格昂贵,不可能大量生产,书写载体还处在相对粗放的历史阶段。”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531)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随后,文章介绍了1957年5月8日,在西安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灞桥纸”,并认定其为“世界上最早的纸片”。

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 。 这是当时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当时的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不太适宜书写,一般用于包裹物品。【4】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531)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最后,文章集中陈述了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公元63-121)发明并改进“蔡候纸”的历史。

东汉永元九年,各地闹起了蝗灾,许多地方颗粒无收。汉和帝年龄尚小,邓太后亲政。她经常通宵达旦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竹简。当时,主管宫廷手工作坊的宦官蔡伦,决心去探索一种既轻便成本又低的书写载体来替代竹简。

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一种新型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又薄又轻巧,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可以大量生产。随后,蔡伦把他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邓太后。朝廷非常肯定他改进的纸,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新的造纸术很快传遍各地。纸张逐渐取代了竹简、木牍和丝帛,并一直沿用了下来。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531)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慢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造纸工艺: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篾席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把湿纸晒晾干或烤干,揭下就成为最后的纸张。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531)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汉代以后,造纸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及其发展。

汉代以后,造纸工艺不断完善。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其中,唐朝利用竹子为原料制作竹纸,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用竹子造纸的成功,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使纸张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印书业兴起,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531)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同时指出了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史书对造纸术的记载。【6

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尤其是《天工开物》中,就有了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记载。特别是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531)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首先传播到东亚各国,其后又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造纸术首先传入与中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公元7世纪,造纸术经高丽传到日本,其后又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个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到了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经传遍五洲各国。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531)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蔡侯纸”。造纸术在三世纪初传入越南;七世纪初传入朝鲜、日本、印度。

公元75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将军沙利会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唐军战败。怛逻斯之战后,唐军中的部分造纸工匠被阿拉伯军队俘虏。沙利将这些工匠带到中亚重镇撒马尔罕,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当年撒马尔罕就出现了中东第一个造纸作坊,794年巴格达出现由中国工匠建立的造纸作坊,造纸术由此传到阿拉伯地区。

9世纪,造纸术传入非洲,逐渐取代莎草纸,到10世纪中,完全取代莎草纸。12世纪初传入西班牙,最初由阿拉伯人在萨蒂瓦建立了造纸厂,1157年基督徒在比达隆建立造纸厂。

意大利在12世纪就用阿拉伯人输入的纸,到1268年才在布里亚诺建立第一座造纸厂,其后,在1293年波洛尼亚、帕多瓦、热那亚等地相继出现造纸厂。

1348年特鲁瓦出现法国第一家造纸厂。此后,造纸术在欧洲到美洲得到了广泛传播。极大促进了这些区域的文化传播与发展。

科普中国(20151021)(作者:孙克文,责任编辑张莉明)

来自东方的高科技——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最后,文章总结了中国造纸术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两千年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古代在造纸的技术、设备、加工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最初的发展形式。

纸的大量生产,以及后来印刷术的创造,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工具,大大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531)造纸术——人类文明的载体。

 

 

二、印刷术——人类文明的播种机

 

在“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一文中是这样叙述中西方印刷术发明及其传播与影响:

直到14世纪,从波斯传入的中国雕版印刷术解放了抄写员的劳动力。【7】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兴职业:雕版员。雕版虽然能重复印刷,但是制作却极其费时,完成一本书的雕版需要数月甚至几年时间。一直到15世纪,木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带来了改变。

1450年前后,德国金匠古登堡受此激发,用铅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印刷出版了《圣经》,欧洲有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这给仅需要26个字母的西方文字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108

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在基于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计算机和网络印刷(包括3维印刷)发明和发展前,传统印刷术通常被划分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科普中国在“印刷术的始祖——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两文中分别陈述了中国发明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历史和西传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印刷术的始祖——雕版印刷”如此介绍中国雕版印刷的萌芽和雏形:

中国古代的文字雕刻技术历史悠久,商代的甲骨文,就是先写字后雕刻而成。

青铜器铭文,在浇铸前需要刻制字范,这种字范当是凸起的反体字,说明当时已有高超的文字雕刻技艺。有的铭文,是由单个字范拼组而成,这对后来的泥活字技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09/06/134595360_14415334629161n.png

青铜器铭文

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雕版印刷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09/06/134595360_14415334752641n.png

    石碑拓印

南北朝时,出现了反体石刻和凸体石刻以及在木板上雕刻一百多字。这些技术,与印版的雕刻更为接近。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09/06/134595360_14415334911511n.png

    凸体石刻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项科学发明,只要社会上迫切需要它,同时又有产生它的物质条件,那么,它就会很快出现的。如果说自上古以来约4000年的文化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规范的文字、雕刻技术、物质材料及图文转印术等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那么,隋唐文化则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社会条件。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0906)印刷术的始祖——雕版印刷

 

中国雕版印刷发明起源于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成熟于唐代,经五代十国,到两宋发展到很大的规模,即使在活字印刷发明以后,从宋元到明清,中国的印刷业依然以雕版印刷为主流。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工艺过程是:将书稿编订后,由善书者依版式写于纸上,经校对后反贴于木板,再由刻工逐字雕刻,即成印版。印刷时将印版和纸张分别固定于刷印台,用棕刷沾墨均匀施于版面。铺纸后于纸面给以均匀的压力,印版上的图文就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到了9世纪的时候,我国用雕版印刷来印书已经相当普遍了。

http://news.xinhuanet.com/science/2015-09/06/134595360_14415335065171n.png

    雕版印刷

《旧唐书》还有这样一条记载,大和9年(公元835年)12月,唐文宗下令各地,不得私自雕版印刷历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另外一些古书的记载情况是这样:当时剑南、两川和淮南道的人民。都用雕版印刷历书,在街上出卖。每年,管历法的司天台还没有奏请颁发新历,老百姓印的新历却已到处都是了。颁布历法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东川节度使冯宿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信,就奏请禁止私人出版历书。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一道命令怎么禁得了呢?虽然唐文宗下了这道命令,民间刻印的历书仍旧到处风行。就是在同一个地区,民间印刷历书的也不止一家。

到了五代时候,有个封建官僚叫冯道。他在短短的5个朝代中做过4个朝代的大官,是个卑鄙无耻的家伙。他看到江苏、四川等地人民贩卖的印本书籍,各种各样都有,单单没有儒家经典,就在后唐长兴3年向皇帝建议雕版印刷儒家经典。当时共印9种经书,经历了4个朝代,直到后周广顺3年,先后花了22年的时间,才全部刻成。

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经》,刻板13万块;北宋政府的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印经史方面的书籍,刻板10多万块。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宋朝雕板印刷的书籍,现在知道的有700多种。

印书数量大,品种繁多,除佛经外,经、史、子、集等成为印书的主流。注重校勘,刻印精良,代表了宋版书的特点。由于民间作坊印书的兴起,书籍作为商品在社会流通,因而版权保护也提上日程。与两宋同时期的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发达的印刷业。燕京、兴庆、平阳等地,是当时著名的印刷基地。宋代时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雕版印刷并没有被活字印刷所替代,仍一直在古代中国印刷业中占据主流地位。

宋朝的雕版印刷,一般多用木板刻字,但也有人用铜板雕刻。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所用的铜版。

中国历代主要雕版印刷文献唐代雕版印刷文献传世极少,今存年代较早的有武后时代(7世纪末8世纪初)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咒》,至德2年(公元757年)四川成都卞家刻梵文《陀罗尼经咒》,咸通9年(公元868年) 刻《金刚经》,乾符4年(公元877年)和中和2年(公元882年)四川成都樊赏家刻的2本历书等。

五代由冯道等奏请在国子监雕印儒家经典《九经》,是官府刻书的开始。继而有后蜀毋昭裔刻《文选》、 《初学记》、 《白氏六贴》,南唐刻《史通》、《玉台新咏》以及和凝的自刻文集等。现存五代雕版印刷文献仅有敦煌出土的《唐韵》、《切韵》等几种残本。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0906)印刷术的始祖——雕版印刷

 

最后,“印刷术的始祖——雕版印刷”简单明确地提及了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西传及其对人类文明重大贡献的评价:

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不久,就开始向东方邻国传播。13世纪起,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经波斯、埃及向欧洲传播。

雕版印刷术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最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最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传播有着突出贡献。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0906)印刷术的始祖——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一文再次以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引进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的精彩:

2008年8月8日,第29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开幕式上, 897个人体活字模在鸟巢中央上下移动,起伏连绵,在古人箴言的吟诵声中,一个醒目的“和”字凸显出来。这个节目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一致认可和高度称赞,成为了仪式中最大亮点之一。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活字印刷术,带进全球数亿观众的视野。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8)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

 

         随后,“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追溯了北宋平民毕(约公元970-1057年)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以及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的记载【8】:

北宋年间,文化极其繁荣,雕版印刷事业也有了全面发展。在众多平民中,一个叫毕升的工人,在印刷铺专门从事手工印刷。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毕升发现,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费工费料增加成本,而且有错字不容易更改。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便可以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在这种启示下,毕升努力钻研印刷技术,发明了活字印刷。

制作活字的方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至于活字的材料,毕升也曾试验过用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1965年,浙江温州出土一件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其字体大小不一,有个“色”字被横置,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升之后大约50年,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8)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

 

中国元代山东农学家、《农书》作者王祯((1271-1368))发明用于木活字印刷的“转轮排字盘”(1298-1300年)。【9】

用轻质木材作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8)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

 

关于中国(木)活字排版印刷术在世界的传播,“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有如下说法:

随着贸易和印刷书籍的传播,先进的排版印刷工艺,迅速在日本、高丽等国传播,1377年,高丽用金属活字印制《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书。【10】

对于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各个国家众说纷纭。意大利人将活字印刷传入欧洲的功劳,归功于印书家帕菲洛卡·斯塔尔迪,他见到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来的活字版书籍,采用活字法印书。意大利人为此特意在他的出生地伦巴第树立他的雕像作为纪念。

1440年左右,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但这已经比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晚了约400年。

直到19世纪,法国汉学家儒莲,才将沈括《梦溪笔谈》中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一段史料,翻译成法文,欧洲人才第一次了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史实。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8活字印刷——人类文明的播种机

 

         在“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中对中国活字印刷术的西传欧洲则有以下文字说明:

                   “一直到15世纪,木活字印刷术从中国传入欧洲带来了改变

1450年前后,德国古登堡受中国木活字印刷术启发,发明合金活字印刷术,出版了《圣经》,欧洲有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纸和活字印刷的广泛使用,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11】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108

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创举,大约十四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复由中亚传至小亚细亚与埃及,并影响于欧洲。

1440年左右,约翰内斯·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介的革命,迅速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在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1584年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并作为他活字印刷术的蓝本。

之后,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迅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

科普中国(20151021)(作者:孙克文,责任编辑张莉明)

来自东方的高科技——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综合以上关于中国关于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文字材料,可以看出毕昇(约公元970-1057年)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在中国也是在世界首创活字印刷,但其在历史上的实际应用、传播及其影响是比较有限的。元朝的王祯已于1298-1300年前后发明用于木活字印刷的“转轮排字盘”。中国的活字(很可能是木活字)印刷术首先在日本、高丽等国传播。1377年,高丽用金属活字印制《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书。一直到15世纪,木活字印刷术才从中国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古登堡受中国木活字印刷术启发,发明合金活字印刷术,出版了《圣经》,从此欧洲有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也有说意大利通过马可波罗带去的中国活字板书籍率先在欧洲习得了活字印刷术)。事实上,中国直到明清时代活字印刷依然发展有限,而在实际应用中的主流技术依然是雕版印刷。

 

 

三、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

 

    在“四大发明进入欧洲 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一文中,对“指南针、火药与大航海时代”的关系用以下文字作了综述。

在电影《加勒比海盗》中,这些装备精良的海盗在17世纪曾真实存在于加勒比海域,他们依靠打劫往来船只为生。他们的兴盛,源于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后淘金者携带的财富,也源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使一些原住民被迫成为海盗。在海盗与军队、商船的争斗中,源自中国的指南针与火药,起到了关键作用。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最早的指南装置“司南”,到了北宋,人们已经把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南宋时,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带回阿拉伯,从而辗转到了欧洲。指南针的出现让欧洲人不用再依靠星象来辨明方位,大大提高了航向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蒙古人灭金,铁蹄席卷东欧,让欧洲人见识到了中国火器的威力,也让火药进入了欧洲。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108

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在“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中,首先引用了炎黄战胜蚩尤的“涿鹿之战”的神话传说,明确指出:传说中的指南车,是利用齿轮让木车上的木人手指永远指向南方,与有磁性的指南针无关。

这是远古时期最著名的一场战争——炎黄战蚩尤。相传,炎黄二帝被蚩尤围攻,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军中一名术士利用狂风大作,尘沙漫天的特殊天气,吹号击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带领军队向蚩尤族进攻,一举击败了敌人。这就是后来在历史上有名的“涿鹿之战”。

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难以考证,但是传说中的细节,却引起了后人的猜测……里面讲到的指南车,是否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最早形态呢?实际上故事中所提到的指南车并非指南针。传说中的指南车,是利用齿轮让木车上的木人手指永远指向南方,完全和磁性无关,而指南针却得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作,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

 

    随后,文章陈述了战国时期已经发明的指南针的雏形—司南

中国的方位文化,经历了从天文学方法定位、再以磁学方法制成司南,最后由司南演变成指南针的三个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测定方位技术的不断完善。

指南针的起源可以上推至战国时代,当时有一种称为“司南”的指南器具,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是指南针的雏形。

在战国时代,采玉的工人四处去采玉时,往往需要带着“司南”以帮忙指引方向。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

 

    文章进一步指出,东汉王充(27-97年)在《论衡》(86年)中描述了“司南”的材质、形状、制作方法及其指南功能。

依据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的叙述,它应该是以一块天然的磁石,仔细雕琢成勺子的形状,在雕琢过程中还需使勺子的重心位于底部中心,再加上雕刻有二十四向的底盘。 其使用方法,就是先把底盘放正,再把“司南”放上让其旋转,一旦“司南”停止,长柄所指之处就是南方。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

成书年代略晚于《梦溪笔谈》的《萍洲可谈》中记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司南。”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司南的记载。

科普中国(20151021)(作者:孙克文,责任编辑张莉明)

来自东方的高科技——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到了唐代,发明了水浮指南鱼。北宋,已将指南鱼用于航海,及至南宋,发明了罗盘。

到了唐代,风水占卜家的活动相当活跃,并开始强调方向的选择,寻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指南铁鱼及水浮磁针应运而生。

指南鱼的制作方法,在北宋的《武经总要》【12】中有详细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这种方法利用地磁场使铁片磁化,并知道鱼形铁片微向下倾斜对磁化有利,实际上已发现近代科学中所谓的磁倾角的影响。使用时,指南鱼浮于水面,与水浮磁针的原理是一致的。

磁针问世后,先后用于风水和航海。为了使用方便,读数容易,加上磁偏角的发现,对指南针的使用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新一代指南针——罗盘,出现了。所谓的「罗盘」指得是磁针和方位盘的相结合,它又称为「罗经盘」,我国在南宋时代就出现了,当时称为「地螺」。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

 

    “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一文最后对中国罗盘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在欧洲改进成为指南针,及其对近代大航海时代做出的重大贡献进行了论述。

罗盘先后经由陆水两路西传,大约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之际,传到阿拉伯,后来经阿拉伯传人欧洲,在欧洲发展成熟起来。欧洲人又进一步对这种旱罗盘做了改进,演变出旱罗盘,使用起来很是方便,明代经日本传回我国。

指南针对西方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开启了海外大探险。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国家有计划的海外探险,以及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术的配合,再加上罗盘的使用,因而引发造成西方一连串的海外探险。 在各国相竞的向外发展下,新航线、新大陆逐一被发现,进而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从此,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

吉伯(Gilbett)于1600年在其所著书中说:马哥孛罗于1260年把指南针由中国带到意大利。十二世纪末及十三世纪,欧洲人均已用指南针航海。阿拉伯人采取了中国人的应用方法。巴拉1242年在叙利亚海所看见的水上浮针及拉题尼1260年在英国牛津所见的水上浮针,与1116年《本草衍义》所描写者完全相同。巴拉所记印度洋的铁鱼与《事林广记》所载指南鱼,亦完全相同。

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证,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科普中国(20151021)(作者:孙克文,责任编辑张莉明)

来自东方的高科技——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说,指南针居中国四大发明首位,应该是传说中的司南发明并使用于战国时代,在四大发明中最早。

 

 

四、火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在“四大发明进入欧洲 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一文中,对中国发明的火药如何西传欧洲并进而推动了欧洲热兵器时代的到来。

蒙古人灭金,铁蹄席卷东欧,让欧洲人见识到了中国火器的威力,也让火药进入了欧洲。

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需要一人瞄准一人点火的火枪,16世纪,欧洲已经出现了手动转轮换弹的转轮手枪,并且发明出填充火药粉末的合金子弹,大大增强了杀伤力。这种手枪正是后来美国西部牛仔的标配,左轮手枪的雏形。

1350年左右,德国出现了铜锡合金的火炮,射程可达数百米。16世纪的欧洲火炮足以摧毁坚固的城堡。而到17世纪,火炮已经在欧洲陆战和海战中发挥核心作用。单一冷兵器时代终结,迈向了近代军事化。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60108

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

 

    火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指出,中国发明火药起源于古代炼丹术。中国早在先秦(最迟在战国)时代即有炼丹术。唐代炼丹家清虚子在《伏火矾法》(758-762年)中已经记载火药的配方,这是中国唐代发明黑火药的古文献佐证。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1578年)提及火药的医药功能。

唐代炼丹家清虚子在《伏火矾法》中提到,他曾借用以前炼丹家发明的硫磺伏火法,将硝石、硫磺等量混合,加入少许马铃薯,三者按照46:46:8的配比,研成粉末后均匀搅拌,放在砂罐里。在地上掘好坑,将砂罐放到坑里,和地平齐。再将一团明火放到罐中,罐内就会有烟冒出,这时将砂罐用四五层湿纸封好,上面再盖上两块方砖,四面都用土填实。等快冷却的时候,取出混合物,这时伏火硫磺便制成了。这个实验的危险性很大,罐内的马铃薯粉末与明火相遇便会碳化,罐里的物质便有可能成为原始的火药混合物。清虚子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将砂罐放在室外的地坑里。这样看来,在当时已经掌握了硝、硫、炭混合点火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的特点,因而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防止爆炸。

在长年累月的炼制过程中,炼丹家们逐渐总结出,硫磺、 硝石和木炭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和爆炸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火药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炼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因此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在当时的炼丹家看来,火药既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因此炼丹家对火药并不感兴趣。后来,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火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唐末,黑火药始用于军事。北宋末,火药始用于爆竹。从两宋到元代是中国火药武器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发明的黑火药正是在蒙古人南征北战中,经印度、阿拉伯传入欧洲的。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指把火药制成球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绑在箭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

用火药为原料的爆竹,出现于北宋末期。后来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 ,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成吉思汗南征北伐,大量使用的火药也在战争中展示了前所未有威力,使得元朝疆域空前广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传入了欧洲。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火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持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科普中国(20151021)(作者:孙克文,责任编辑张莉明)

来自东方的高科技——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火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一文援引恩格斯关于中国火药首创及其西传的史实及其产生的对世界历史的推进作用。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13】火药的西传,使得作战武器发生了改变,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也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火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指南针——人类文明的导航仪”一文曾经指出,中国发明的罗盘经阿拉伯西传欧洲后,经改进成为旱罗盘(近代形态的指南针)在“明代经日本传回我国”。而“火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一文强调“到16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接受从欧洲回流的火器制造技术”。但是,率先开启大航海、海外殖民和世界贸易时代,告别中世纪封建主义,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缔造近现代人类文明历史的不是中国,而是欧洲。

在《格列弗游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一次次出海的经历,可见当时欧洲人对航海的狂热。尤其《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侵占美洲人的土地,贩卖黑奴,驯化星期五,就是欧洲人殖民扩张的真实写照。【14】

此时的欧洲社会,手工业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继续急需扩张和资本积累,人们对黄金的渴望促使他们拓展欧洲大陆以外的世界。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指挥着装有火炮和指南针的舰队,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大航海时代。到16世纪,英国一支海军舰队就拥有200艘船只,装载2000门重量级大炮。条件成熟的探险家们开始向新世界进发,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从而开启了侵略与殖民的篇章。

到16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接受从欧洲回流的火器制造技术,但是很遗憾,并没有能在技术上实现更高的超越。在看似繁华的烟花爆竹中,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如这个古老帝国一样,开始变得停滞、甚至衰落。

倒是火药和火器改变了欧洲长久以来受游牧民族威胁的历史,也促使欧洲人带着日益完善的火器和膨胀的野心,开始了对整个世界的征服,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科普中国(责任编辑: 孙晓倩)(20151027)火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小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西传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贡献

 

    最后以表格的形式综合本系列作品中陈述论证的“四大发明进入欧洲,古代中国送给人类的礼物”的主要观点及其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

发明、人物、

年代、记载

西传

欧洲

对人类近现代

分述

社会和文明发

合述

展史的贡献

总述

 

 

 

 

 

 

 

1 造纸术

·灞桥纸,西汉早期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41-87年),1957年5月8日在西安出土

·蔡侯纸,东汉蔡伦(公元63-121),明代宋应星1637年刊印的《天工开物》

首先传入朝鲜和越南,7世纪经高丽传到日本,其后又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到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到了19世纪,中国造纸术已传遍五洲各国。

中国古代造纸的技术、设备、工艺一直领先世界,为世界各国现代机器造纸工业提供发展基础。

 

 

纸的大量生产,以及后来印刷术的创造,使纸本书籍成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工具,大大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2 印刷术

·雕版印刷发明起源于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成熟于唐代,经五代十国,到两宋发展到很大的规模,即使在活字印刷发明以后,从宋元到明清,中国印刷业依然以雕版印刷为主。

·北宋平民毕(约公元970-1057年)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在《农书》(1298-1300年)中记载其发明的用于木活字印刷的“转轮排字盘”。

·雕版印刷发明不久传东方邻国。13世纪起,沿丝绸之路经波斯、埃及西传欧洲。

·中国活字排版印刷迅速传日本、高丽。1377年,高丽用金属活字印制《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世上现存最早金属活字书;15世纪,中国木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首先在德国和/或意大利)。

1450年前后,德国古登堡受中国木活字印刷术启发,发明合金活字印刷术,出版了《圣经》,欧洲有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纸和活字印刷的广泛使用,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造纸术和印刷术,解放了欧洲人的精神世界;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解放了欧洲人的精神世界;指南针带领欧洲人征服海洋和新大陆;而火药则消灭了封建制度,使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

3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指南针的雏形—司南,东汉王充(27-97年)在《论衡》(86年)中描述了“司南”的材质、形状、制作方法及其指南功能。

·唐代,发明了水浮指南鱼;北宋,已将指南鱼用于航海;南宋,发明了(水)罗盘。

罗盘经陆水两路西传,约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到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人欧洲。欧洲改进演变成旱罗盘(现代形态指南针)。明代经日本传回我国。

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国家拥有了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术,加上罗盘,引发大航海潮,发现新航线、新大陆,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

此时的欧洲社会,手工业迅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继续急需殖民扩张和资本积累,欧洲人凭借装有火炮和指南针的舰队,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大航海时代。

当这些欧洲先进的技术发明随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又有了质的飞跃,才创造出急速发展的北美文明。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在欧洲的传播,人类文明的脚步也很难以这样的速度迈向今天的辉煌。

4 火药

·唐代炼丹家清虚子在《伏火矾法》(758-762年)中记载黑火药配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提及火药的医药功能。

·唐末黑火药始用于军事。北宋末,火药始用于爆竹。从两宋到元代是中国火药武器迅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发明的黑火药正是在蒙古人南征北战中,经印度、阿拉伯传入欧洲的。

火药的西传,使得作战武器发生了改变,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也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从而开启了侵略与殖民的篇章。到16世纪,英国一支海军舰队就拥有200艘船只,装载2000门重量级大炮。条件成熟的探险家们开始向新世界进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49634-1179498.html

上一篇:质疑“中国古代发明将人类带进近现代文明社会”的爱国主义思潮
下一篇: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新说及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大成就的扩展研究 注释与文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系列学习札记(6)A
收藏 IP: 120.154.2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