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富差距问题是西方的一个热门话题。近三,四十年来,西方各国贫富差距普遍增长,而以美国为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许多政府陷入财政危机,穷人的日子更为难过。这种时候,贫富差距就更加触动人们的神经。2011年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在全美以致全世界引起反响,也使得贫富差距成为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一个重要话题。2013年底,奥巴马总统又重提贫富差距问题,将它作为任期最后几年的施政重点之一。
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经济学家皮克提的著作《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Century by Thomas Piketty, translated by Arthur Goldhammer, 2013)出版了。皮克提在贫富差距研究领域声名显赫。他与美国经济学家赛伊斯(EmmanuelSaez)是开发和运用各种统计数据的领军人物,还管理着一个自己的数据库为其它学者提供资料。皮克提和赛伊斯的名字常常出现在美国媒体上,他们的工作被用作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证明。尽管如此,他仍然是一个学者人物,这本书也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然而,出版伊始,《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就登上了畅销榜之手。我当地的县图书馆,居然购买了50册,至今还在排着长队!媒体对此书的评论滔滔不绝,很多学术大拿,包括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发表公众评论。这是贫富问题引人注目的一个见证。
(一)主要论点
《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并不是一本有趣易读的通俗书。大多数的评论文章都会提到它有685页之厚(英文版),其中还有很多图标和专业名词。但是实际上,作者的主要论述线索很简单明了,两三段话就说清楚了。
文如其题,《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是说资本在贫富差距中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劳动(包括工人,研发人员,经理等),另一个是资本(设备,资金,无形资产等)。而生产导致的收入也在这两者之间分配。皮克提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得到结论:资本的回报基本是个固定值(在每年5%左右)。假定这些收入完全用于资本积蓄(即扩大再生产),那么资本的规模也就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而目前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比这个低得多(大约每年1%到2%之间),而且未来也将如此。所以资本的相对高速增长就使得它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资本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分成”也越来越大。
而资本在社会中的分配又是非常不均的,比劳动收入的不均要厉害得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收入低于中等水平的人几乎存不下任何资本,而收入越高的人有越大比例的收入可以转化为资本(也就是积蓄率越高)。另一方面,越大规模的资本收益越高,因为它们可以花更多的资源来精致管理,并且有很多投资机会只向大资本开放。
所以,随着时间推移,资本的数量越来越大而且分布越来越集中,贫富差距也就随之无限增长。按照这个理论,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结果。所以要想限制贫富差距,只能倚仗经济之外的手段。皮克提主张建立“全球资本税”,以“剥夺性”的税率来强行阻止资本积累,以此控制贫富差距的增长。
以上就是全书的主要经络了。当然,书中还讲到其它一些话题如劳务收入差距,遗产继承等。但哪些部分与主题的关系不大而且数据的支持不如主题强。所以本文就不讨论那些话题了。
(二)主要理论的分析
皮克提的分析方法把“宏观经济学”推到了极致。他不仅着眼于空间的宏观,只考虑国家甚至全球尺度上的数据,而且也着眼于时间上的宏观,数据的跨度达几百年。他试图在不同经济成分,不同产业结构的经济体中找出共同的规律,那就是,除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由于大萧条,战乱和强力的社会主义政策的“干扰”,资本一直处于增长与集中的趋势中,资本回报也一直在5%左右徘徊。所以,他认为这个趋势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这种宏观分析非常优美,但却过于简化了。例如,美国(也许包括英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与欧洲其它国家很不相同。目前美国的顶尖1%人士中还是靠劳务收入的专业人士和高层管理人士居多(尽管皮克提预言在未来也会被资本占主导)。而据皮克提的论述,劳务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公司管理制度的失败(对经理报酬的约束无效),这是可以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改善来解决的。
另一个被忽略的重要问题是流动性。宏观经济的收入分布数据无法反映流动性问题。极端地说,假如一个20人的社会中每年轮流有一个人获得100%的收入,那么从每年收入分布看是极端不平均的。但20年下来的结果却是基本平均的分配。关于流动性的讨论已经很多,但一般都关注于社会底层,也就是穷人和穷人的孩子是否有机会得到成功。但皮克提研究的是社会顶层(10%,1%甚至0.1%)。在那些层次上的流动性似乎没有系统的研究,而只有一些零星的资料。例如,经济学家,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rrySummers)指出,1982年名列福布斯顶级富豪的人之间,只有十分之一在2012年仍然榜上有名。而假定他们财富以每年4%的速度积累的话,大多数人会留在榜上。这说明顶级富豪的资本远远不是“自动增长”的,而是具有相当大的风险。(http://larrysummers.com/2014/05/14/piketty-book-review-the-inequality-puzzle/)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设想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决定变得越来越复杂,杠杆化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顶层收入和财富的“涨落”也越来越高。这样,即使实质上的贫富差距没有变化,统计上也会显示更大的不平均。这个问题在皮克提的书中完全没有提到。
皮克提的局限性还在于,他只考虑社会顶层的财富分布。这是他学术生涯的主要创新所在(皮克提首创了通过报税资料分析美国顶级富人收入分布的方法)。在目前,顶层10%的人几乎掌握了全部的财富。所以他的分析还是有意义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是更关心底层的大多数人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人群中最贫穷的20%与其余的比较更有实际意义。例如,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一方面大量的超额利润流入少数经营者和跨国公司的腰包,增加了顶层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贫穷国家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他们与富有国家的差距减小了。所以底层的贫富差距在全球范围内反而有所改善。
影响到1980年后贫富差别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化。它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内资本和劳力的供求关系,也就必然大大影响它们的相对价值。全球化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重要性堪比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大萧条和世界大战。但皮克提把后者视为他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用来解释那段时间资本比重下降,贫富差距减少的现象),却几乎没有提及全球化的作用和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皮克提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资本的回报率一直是5%左右。根据皮克提的数据分析,这个规律甚至可以回朔到两千年前(书中图10.9)。这么长的历史跨度,资本的成分和生产的方式可说是沧海桑田。然而资本回报率却基本不变。这不能不说是非常令人惊奇的事。而且这似乎也违反经济学最基本的供求关系定律。根据供求关系定律,当资本供应充盈时,它的边际生产率必然下跌,所以它的回报也会下跌。但根据皮克提的数据,至少这种现象至今尚未发生。总体而言,皮克提把这个理论基础作为经验定律对待,并未提供理论解释。
对此,有不少行家提出异议,认为其它学术研究不能认同这个论断(例见文末介绍的中文“科普”)。作为外行,我对此也有怀疑。我认为有一个可能是:由于全球化,目前对资本的需求仍然在增加,所以边际效益看不出下跌的趋势。但如果资本真是如皮克提预言的那样无限积累,那总有一天会达到饱和,从而使得资本效益下降的。而且,也许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取低利率政策(利率远远低于5%)而并未引起通货膨胀,就说明资本(至少是资金)不是那么“抢手”了。而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这种低利率,低通胀的现象会长期存在。皮克提的数据时间跨度太大(1950到2012是一个数据点),可能还反映不出这种变化。
其实,这种研究方法并非绝无仅有。历史上著名的马尔萨斯人口论与此很类似。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本出发点:人口呈指数增长而粮食呈线性增长,也是被几千年的历史所证明而且很合乎逻辑。但最近一百年的现实证明了这两个假定都有很大问题。同样,我们也有理由怀疑“资本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这个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事实是否会永久持续下去。
(待续)
有关阅读:
这里有两篇经济学家写的书评,对原文作了比较好的概括。当然这些书评本身也不是短小易读。
http://www.lrb.co.uk/v36/n13/benjamin-kunkel/paupers-and-richlings
http://www.newrepublic.com/article/117429/capital-twenty-first-century-thomas-piketty-reviewed
这里有一篇不错的中文“科普”:
https://plus.google.com/109406236327114466427/posts/6LGMdWRUJzz
博主以前关于贫富差距的文章:
粗析美国收入差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651903.html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525280.html
其它关于贫富差距的博文:
昭君:美国社会真的变得越来越分化吗?(上)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68157
昭君:美国社会真的变得越来越分化吗?(下)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68216
昭君:美国的CEO们真的值那么多钱吗?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10385
昭君:消失的中产阶级,“向上的流动性”与美国梦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100859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830580.html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832437.html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83379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