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ilesun 文献管理 信息分析 科学计量 思维科学 头脑风暴 仪器共享

博文

2010年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已有 5481 次阅读 2010-1-2 21:56 |个人分类: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信息, 共享, 分析, 文献管理, 科学研究

    今天在论坛上看到学生对我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开设的一门课程的评价。作为一名老师,看到学生对我的课程给予很高的评价,这让我感到无比荣幸,和发自心底的喜悦和幸福。

我认为这是我2010年收到的第一份最珍贵的礼物!转载到这里与大家共享。

原文链接:
http://biotech.ustc.edu.cn/forum/viewthread.php?tid=4599&extra=page%3D1

全文如下:

罗老师课程成功的总结

作为资深的学生,我就自己谈谈对罗老师课程成功的看法。
XXXXXXX(此处省略N字,罗老师课堂情况大家知道了,在此再写有mp之嫌)
1.为学生着想,想学生所想
   首先是课程“选题”,适应了科研主题的需要。长期以来,做科研被我们挂在嘴边,却
只能心里着急,缺乏有效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如何读文献,如何做科研?难道只能在战争中
学习战争吗?罗老师课程的开始和成功,给出明确的否定答案!通过一个个软件的使用介绍、
注意事项,课程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全面的文献从阅读到分析、再到自己思维的提高的过程。
我不能代表别人,但是我想说,至少从我的角度看,这个课程开设是及时的,它不仅填补了咱们
学校相关课程的盲点,而且我想在国内高校中也属于走在前沿的。
   其次是课程形式。整个课程灵活多样:有互动、有演讲、有课上交流、有课下复习,不仅有丰富的知识,更有校外不少辅导老师前来坐镇,在课程形式上。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睡、考试不会”的形式,取之以“活泼、灵动”的形式,正如罗老师所言,这是个Web2.0的课程,它不压抑、不放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再次是考核方式。平常的课程,遇到作业,都是抄抄看看。丝毫没有作用。而罗老师的课程作业,就是让你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总结,切实的把作业和课程结合在一起,不会有中小学那种负担的概念。因为你做的作业,就是你今后的技能,就是你的必须的工具。这样的作业形式,怎么会出现负担?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公平性提高(抄袭吗?一眼就看出来),而且实用性增强,并且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减负。
   最后是各种细节真正为学生着想。南区学生上课不方便,老师就跑到南区授课;上课不一定能听懂,老师提供视频录像,手把手教给你看(我觉得这个绝对应该推广,尤其是软件使用类、编程类课程);课下有问题,及时到论坛上发帖.....课程真真正正实现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
2.各种新思维的引入
   本身这类课程就属于新事物,新事物怎么能没有新思维?操作演示、课程互动、论坛答疑、QQ群交流、校外讲师、百科...都无一不是“新”的思维模式。
    课程截取了科研中各个方面,以文献检索和分析为切入点,凭借思维和实践两根枢轴,使得整个课程杂而不乱,繁而不难,有取有舍,亦张亦驰,这种组织形式,更 是新的集中体现。老师们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始终把握两根主线:如何阅读文献和如何提炼文献。课程细致到可以用冗长来修饰。这是体系新。
  毫不夸张的说,通过仔细的学习,可以将一个不通文献检索的人引入文献阅读、分析的大门。这种收益将是终身性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门课,就是传授你结网的技巧,传授你“渔”的方法。这种课程开设理念,不正是我们追求多年的吗?这正是课程的内容新。
3.实事求是 没有一丝虚假
  老师授课时候,都是自己亲手做给我们看。这里面没有任何水分,没有长期积累的经验,是绝对不敢这样的。对于各种问题,老师也是自己动手展示;软件注意 的要点、容易出现的Bug,也都是给我们重现。这样的教学,使得作为学生,感到十分舒服。达到了所学即所用的境界,中间丝毫没有所谓的学用脱节。老师讲课 时,也是尽自己所能,把小技巧小方法都给我们说,使得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这种课程,作为学生,我支持办下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685-283717.html

上一篇: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把握机会的胆识和勇气
下一篇:闭关三日--实验室,另一个玩的地方
收藏 IP: .*| 热度|

8 武夷山 赵星 薛长国 罗帆 王放之 刘波 sjh2100 ygao1234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