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杀人屠夫、强暴狂魔,他逍遥法外42年,最终栽在自己的DNA上

已有 4732 次阅读 2018-8-13 00:0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今年3月,时隔28年终于抓获的白银案凶手被判决死刑。

但案件的凶残程度仍让人难以释怀。


而在美国的一起连环杀人案与白银案手法如出一辙,情节却严重得多。


凶手在12年间犯下12起谋杀案、51起强奸案和100多起盗窃案。

逍遥法外42年后本以为罪行已瞒天过海,而DNA侦查技术终于让真相浮出水面。

时年72岁接受审判的金州杀手时年72岁接受审判的金州杀手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接连发生了数十起凶杀强奸案。


凶手通常事先挑衅地打电话给目标对象,说些猥亵的话语,或直接在响铃后挂断。

然后在半夜或清晨蒙面闯入独居女性家中。


他将被害人捆绑起来加以残暴性侵,甚至用手枪威胁其生命。

这样的案件几乎每个月都以类似的手法发生。

陆续已有将近50名妇女惨遭强暴。


而凶手总是能巧妙地留下极少的犯罪线索,从而躲避追查。


由于案件主要发生在沙加缅度东部地区,当时凶手被冠以“东区强暴魔”的称号。

犯罪过程中使用的头套等物件犯罪过程中使用的头套等物件


正当案件高发地附近居民人心惶惶,而警方却束手无策时,“东区强暴魔”的犯罪足印逐渐消声灭迹。


然而在更广泛的地区出现了另一种手法更为凶残的一系列杀人事件。

凶手专门寻找年轻的夫妻家庭作为犯罪目标。


他在深夜偷偷从窗户溜进住宅,用手电筒的光唤醒熟睡的夫妇。

也以这种方式昭示着罪恶的降临。

他胁迫着把惊慌失措的受害者牢牢捆绑起来。

然后在男性背上堆放陶瓷餐具。


并威胁道,倘若不慎将餐具摔落打碎发出声音,凶手即刻杀人灭口。


随后便当着男子的面,对他的妻子实施反复强奸。

罪犯通常在强奸后顺便窃取一些现金和枪支便离开。


留下身体和心灵都饱经摧残的受害者惶惶不得终日。

但有的时候,则是留下两具尸体。


惨无人道且频繁的犯罪打破了加州夜晚的安宁与静谧。

“暗夜尾行者”是当时凶手的代号,同时也是危险的代名词。

罪犯窃取的戒指罪犯窃取的戒指


迪安杰洛当时是一个小镇里的警察。

虽然他与人相处态度冷漠,但同事普遍看得出他对于事业野心勃勃。


他同时也是三个女儿的父亲,拥有一份差强人意的婚姻。

人们很难将这位事迹平平的男子与狂暴的杀人强奸犯联系在一起。


也料想不到“东区强暴魔”与“暗夜尾行者”原来是同一个人的两种犯案手法。

在1976~1979年短短三年内,他就实施了至少51起罪案。

案发现场案发现场


其实早从1974年开始,迪安杰洛就在维多利亚施展犯罪拳脚。


起初他只是闯入住宅,掠夺一些价值不高的财物,散乱女性的内衣。

但由于他的犯罪情节不算严重,在当地也没有引起警方的重点关注。


不料,一年多的犯罪“演练”非但没让迪安杰洛悔过自新。

反而铸就了他此后几乎变态的疯狂虐杀与恣意妄为。

也就在各个地区留下了让人闻风丧胆的罪犯代号。

金州杀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活跃地带金州杀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活跃地带


1979年,迪安杰洛因在药店中窃取了驱逐狗只的药物和一把锤子而被抓住。


这是他逾越法律雷池作案几年来,犯罪行径距离曝光最近的一次。


然而当时他只是被免除了警察的职务,而没有受到进一步的侦查。

但这次罪状的暴露也让他提高了警惕,减少了犯罪的次数。

同时,他再次改变作案手法,作案后在受害者身上留下一个奇怪的钻石结。


迷惑性的手法变换让迪安杰洛又多了一个新名字——“钻石结杀手”。


直到1986年,他奸杀了一位18岁的少女后,才终于在犯罪的道路上止步。

凶案现场留下的钻石结凶案现场留下的钻石结


此后,他将多年来秘密犯罪的经历瞒天过海。

既躲避了警方追捕,又以杂货店工人的身份重新开始新的安稳生活。


犯案12年的种种劣行与罪恶兽性就此隐藏在这个看似普通的男人心中40多年。

连同他早年间经历的挫折遭遇与悲愤。

当时部分行凶工具当时部分行凶工具


一切事物的发展往往是由其本质原因推动促成的。


迪安杰洛之所以在朴实的外表下具有极其丑恶的阴暗面,追根溯源起来也是有迹可循。


儿时兄弟姐妹间的玩耍多是美好而幸福的回忆。

但对于迪安杰洛而言,却像一根永久插在心间的刺。

年轻时的迪安杰洛年轻时的迪安杰洛


在一次玩耍中,他发现七岁的妹妹康妮突然不见了。

寻找片刻后,他在一个废弃仓库里看见了惊人的一幕。


两名飞行员正在对一位小女孩实施强暴。


而声嘶力竭呼喊救命的女孩,正是他在寻找的康妮。

对于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而言,亲眼目睹此般场景带来的巨大心理震撼必定难以磨灭。


童年的惨痛回忆在他的心里牢牢扎根。

无能为力的恐惧转而变成对现实生活的绝望与愤恨。


迪安杰洛在不愉快的童年阴影中成长起较为偏激、冷漠的性格。

遭受迫害的部分受害者遭受迫害的部分受害者


如果说儿时的打击让迪安杰洛拥有了一副仇视社会的恶魔面孔。

那么后来的感情经历则促使他伸出报复社会之刀砍向无辜群众。


在美国陆军服完兵役后,迪安杰洛与邦妮·科尔维尔陷入甜蜜的热恋。

这段感情让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他们甚至在当地的报纸上宣布了两人订婚的消息。

两人的订婚消息两人的订婚消息


然而两年后,邦妮结婚了,但新郎不是迪安杰洛,而是一位富有而出色的法务会计师。


就像在黑暗中看到前方有光,在你努力接近时光亮却突然消失。

虽然之后迪安杰洛与现在的妻子结婚了,但婚后生活却被争吵与抱怨占据。


沉重的感情挫折彻底打败了对生活重燃希望的迪安杰洛。

仇恨与嫉妒侵占了他的全部情绪,他由此产生报复社会的恐怖想法。

迪安杰洛与曾经的未婚妻邦妮迪安杰洛与曾经的未婚妻邦妮


怀揣着对邦妮的变态依恋与愤恨,他常常在犯罪过程中停下抽泣。

而口中喊着类似“我恨你,我恨你邦妮!”的话语。


未能及时纾解而长时间积压于心的负面情绪摧毁了一个人的全部人生。


通过他的双手,无限放大的仇恨散发到社会中,迫害了更多无辜的人。

法庭上举着受害者照片的受害者家属法庭上举着受害者照片的受害者家属


在迪安杰洛长期以来的犯罪过程中,其实警方也掌握了一些线索。

他们在现场采取到大量的指纹和DNA信息。


根据线索已经大致推断出罪犯的身材、人种等外貌信息,拼凑出罪犯画像。


甚至还分析出他的一些心理特征,比如性变态、生活整洁等。

警方拼凑的罪犯画像警方拼凑的罪犯画像


然而曾经任职警察的迪安杰洛在犯罪过程中极其细致谨慎。


他通常在实施犯罪前都做好详尽的计划,摸清案发现场附近情况。

因此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致命的证据和证人。


警方在追查期间捕抓过几个嫌疑人,但始终没有怀疑到迪安杰洛头上。

凶手留下的邻居细节地图凶手留下的邻居细节地图


迪安杰洛以为所有罪案都在自己巧妙的设计下藏匿了起来。

而真相却不如他所愿,藏身黑暗42年的真凶终于显露原形。


2013年女作家米歇尔·麦纳玛拉以这起恐怖案件为原型,出版了《我将在黑暗中消失》的写实犯罪小说。


在书籍中她将凶手称呼为“金州杀手”。

因此,这一系列迷离的案件重新得到警方和公众的关注。


2016年加州警方公布了5万美金悬赏“金州杀手“线索的通缉令。


而悬赏没派上太大用场,警方反而在网络上火热的DNA寻亲网站上找到了案件突破口。

悬赏通缉令悬赏通缉令


这类网站能通过输入DNA信息,与亲友的进行匹配。

从而得到血缘脉络关系的整合,在家族系谱中实现追根溯源。


警方当时将保存良好的凶手DNA信息输入。

竟意外地追寻到19世纪初一位女性的DNA与之匹配度高。


通过建立了约25颗家族系谱树状分析,再与现存的DNA数据库比对。

终于确定迪安杰洛的犯罪事实。

DNA寻亲网站DNA寻亲网站


而现在DNA侦破技术在案件侦破上的应用更为广泛。


许多国家都在收录罪犯时录入其数据,建立起完备的DNA数据库。


随着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犯罪分子的抓获也变得更加容易。

对金州杀手实施抓捕对金州杀手实施抓捕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许只是人们对于法律覆盖及严正的美好憧憬。


但在与日俱增的刑侦科技发展过程中,愿景也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而与其在破案技术上花费苦工,不如研究并扶正罪犯的犯罪心理,真正从源头消除犯罪。

 

*参考资料

Golden State Killer. Wikipedia.

Candace Sutton. Accused serial killer’ssick words as he raped women. News.com.au. 2018.

Matthew Haag. What We Know About JosephDeAngelo, the Golden State Killer Suspect. 2018.

Christine Rosen. Do We Want Our DNA to bean Open Book? The Weekly Standard. 2018.

Sarah Zhang. How a Genealogy Website Led tothe Alleged Golden State Killer. The Atlantic. 20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28869.html

上一篇:感染这种随处可见的“食脑虫”,你可能必死无疑
下一篇:她是证实暗物质存在的第一人,却没能逃过诺奖的“潜规则”
收藏 IP: 113.67.9.*| 热度|

2 刘山亮 郑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