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他带领中国烧伤医学走向世界领先,却未能改变民间偏方的横行 精选

已有 8488 次阅读 2018-4-7 23:0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平常生活里,我们时常听到对付烫伤的一些偏方。

  比如往伤口上抹蛋清、牙膏、酱油、猪油、盐水等等。

  但它们都是非常不可取的,还容易引起感染、加剧伤情。

  

  对这些“土方法”的热衷,其实是来自于人们对烧伤医学发展的藐视。

  实际上,WHO早已将烫伤(高温液体)、灼伤(火焰)、接触烧伤(高温固体引起),都统一称为烧伤。

  据估计,烧伤每年都会导致大约18万的病人死亡,上千万人需要紧急就医,治疗情况不容小觑。

  

  不过,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我国已经从30%面积烧伤就必死的落后水平,提高到了世界领先地位。

  我们成功救活了几乎100%的烧伤患者,打破国际上认为绝对不可能活下来的传统,创造了属于中国的医学奇迹。

  而这耀眼的成绩得归功于一群中国烧伤外科的开拓者在背后全心全意的付出。

  

  盛志勇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也是中国烧伤外科的奠基人之一。

  近70年的医学生涯中,他带领团队收治烧伤患者2万余例,烧伤总治愈率达99.8%。

  同时,他也是一名战士,曾三次亲自上战场前线参加战伤救治,挽救了数以万计士兵的性命。

  

  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医生家庭里。

  父亲本是寒门子弟,靠着艰苦求学才成为了医生,自己开设了一家诊所。

  秉承着悬壶济世的古训,父亲经常免费帮助看不起病的工人进行治疗

  在父亲的影响下,盛志勇从小就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人生的志向。

  

  盛志勇的一家

  学习之余,他喜欢收集与医学有关的趣闻,不免也会接触到子虚乌有的说法。

  有一次,他听闻只要往人的颅骨上的7窍,各放上7颗黄豆,撒泡尿之后颅骨就会在地上滚动。

  他就真的费尽心思找到了一个人的颅骨如法炮制了一遍,结果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自此之后,他也养成了凡事要探个究竟,不可随意轻信的习惯。

  

  其父亲创办的沪东医院

  16岁那年,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医学院。

  6年的寒窗苦读之后,盛志勇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医生。

  抗日战争期间,他发现当时的医疗知识远远不足够医治同胞所受到的外科创伤。

  所以,他于1947年前往美国留学进修,并在次年拒绝导师的挽留回到了祖国。

  

  留学时的盛志勇,图来自中国科学博物馆

  两年后,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

  盛志勇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齐齐哈尔,加入了志愿医疗手术队。

  他就守在前线上浴血奋战的志愿军的身后,为他们提供医疗帮助。

  每当有许多被燃烧汽油弹烧成重伤的战士送来时,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为他们进行紧急救治。

  

  上海市抗美援朝医疗手术大队在人民公园出发时的情景。图中手持相机者为盛志勇。

  在他和其他小组成员的努力下,挽救了数以万计伤员的生命。

  后来,他也自愿加入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战地医疗工作,以及唐山大地震及成昆铁路救伤工作。

  当时前线归来之后,战场那些被烧的“面目全非”、“皮开肉绽”的情况着实让人心有余悸。

  大多数医疗工作者都表示不愿意再去做烧伤临床医生,因为实在是太可怕了。

  

  电影《芳华》中一个全身严重烧伤,奄奄一息的战士

  盛志勇却意识到,烧伤可能是未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意外伤害之一

  而当时中国烧伤治疗的大致水平是:凡是有30%面积的烧伤,几乎都必死无疑了。

  唯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烧创伤医学事业中,才不至于让更多不幸的伤者失去性命。

  他就渐渐地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花在抢救烧伤病人的研究工作中。

  

  1971年盛志勇在山西帮一对母女看病

  我们知道烧伤的严重程度是与烧伤的面积和深度有关的。烧伤的面积越大,治疗越困难。

  在我国,医生在估算烧伤面积时多采用“九分法”,即头部9%,躯干3×9%,双上肢2×9%,双下肢5×9%,不可描述部位占1%,全身合计约100%;

  

  烧伤面积计算的九分法

  烧伤深度根据皮肤表层分四级三度,即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

  Ⅰ度烧伤、浅Ⅱ度烧伤一般会红肿,有灼痛感,但避免感染后都可以自愈,不会留疤。

  深Ⅱ度烧伤则伤及皮肤全层,接受系统的换药治疗及预防感染后可愈合,但遗留瘢痕。

  

  Ⅲ度烧伤最为严重,会伤及皮肤全层,甚至是皮下脂肪、肌肉、骨骼。

  它的皮肤会表现得像焦炭一样的焦痂。

  此外,皮肤感觉丧失后,病人也不觉疼痛,所以治疗起来困难。

  

  Ⅲ度烧伤

  传统观点认为烧伤已使患者休克 , 如早期做创面切痂处理会使其休克加重 , 主张烧伤5天后再分期完成切痂处理。

  然而这一做法常常伴生感染和脓毒症 ,那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

  盛志勇想到,治疗休克无外乎采取输血、输液等治疗手段。

  按理说,提早切痂应该是不会影响对休克的治疗的,两者是不是能同时进行呢?

  

  切除皮肤焦痂及皮下组织

  于是 , 他大胆假设,如果在烧伤48小时内就进行切痂手术和伤口处理,是否会减少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盛志勇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探索采用漂浮导管,以保证切痴手术不会使患者的休克恶化。

  结果证明 : 早期切痂不仅能降低患者的高代谢率,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还能缩减患者抗生素使用量和患者创面愈合期。

  注: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大手术、休克复苏过程或复苏后 , 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抢救不及时,患者 病情进一步加重,最终发展为多个器官的衰竭导致病人死亡。

  

  切痂后的烧伤创面已变为创伤创面

  除此之外,盛志勇还提出了烧伤休克期的新补液公式,并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

  按他的新公式进行补液,患者的并发症及创愈合时间明显减少,大大降低死亡率

  就这样,盛志勇和他的团队用智慧和心血,挽救了无数濒临死亡的重度烧伤患者。

  

  这一系列的医疗创新技术也将我国危重烧伤救治水平推向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烧伤总治愈率和半数致死烧伤面积分别达到99.80%和98.97%

  这远高于全美国28个烧伤中心的95%和81%的平均水平,以及英国伯明翰烧伤中心94%和42.83%的治疗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的生存率领先世界 , 而且优势相当明显

  

  1995年的一天,一个炼钢废物处理池发生意外事故,高温液体瞬间淹没了整个房间。

  6名被严重烧伤(烫伤)的工人被紧急送到医院的急诊室。

  经过初步诊断,伤势最重的两名工人确认全身达100%的烧伤。

  他们伴随着的还有呼吸、肾功能衰竭,双腿肌肉大面积坏死等情况。

  

  按照国际的做法,医生们只能直接放弃治疗,眼巴巴地看着病人死去。

  实际上,如何让100%烧伤患者能活下来,是难以被攻破的世界性难题

  不过,盛志勇他们早就对这样的情况于心不忍,一直紧盯着它进行攻克研究。

  

  盛志勇早前先用狗进行研究

  而这一次,面对严重“群伤”,盛志勇与同事郭振荣、柴家科等人则根据经验争分夺秒地进行急救手术。

  接下来一个多月里,仅其中一位100%的患者就先后被抢救了8次,包括切开气管、抗休克、抗肾衰、抗感染等手术。

  经过3个多月全力救治之后,医护人员才从死神手中救回了两名鲜活的生命

  

  在盛志勇带领的烧伤团队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像这样的奇迹:

  1998年,8例濒临死亡的烧伤患者,全部救治成功;

  1999年,109名重型、特重型烧伤患者在内的376名危重烧伤患者,无一例死亡;

  2006年5月,黑龙江发生森林大火 , 35名武警官兵被烧伤,其中23名危重者被转送至盛志勇所在的医院进行抢救,全都挽回了性命。

  

  除了挽救烧伤患者的性命之外,盛志勇还做出了许多其他的科研成果。

  就比如,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烧伤病患的身体机能和外貌,也是他孜孜不倦在探索的。

  为了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他最早研制出适用于烧伤患者涂用的化妆油彩,解决了浅度烧伤愈合后皮肤色素沉着或脱色素的问题。

  

  他还曾研究出用液氮储存皮肤的玻璃化储存方法,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亚洲最大的低温异体皮库,使皮肤移植后的存活率稳定在95%左右。

  对于大面积汗腺种植这个国际尚处空白的领域,他也表现地十分关注。

  他从2000年起带领课题组进行培养再生汗腺的研究,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他在1996年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科研成果奖58项。

  作为烧伤医学专业的主要开拓者,他发表了学术论文900余篇,主编和撰写专著27部。

  

  不过,他最期望的还是烧伤能离生活越来越远,尽可能减少它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为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他时常组织烧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他认为烧伤也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在粉尘多的地方就不要有明火,尽可能保持通风等等。

  

  一旦有人不幸被烧伤(烫伤)了,最先是要大致评估受伤的程度。

  若是浅度烧伤的话,可以冷水对创面进行淋洗、冷敷、直到创面不感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

  

  对于烧伤情况严重的,首先可以拿一块干净的纱布将受伤处覆盖起来,避免与接触外界,防止细菌入侵。其次是送医院进行处理,比如用药物冲洗、包扎;

  不管伤情如何,都最好不要用蛋清,黄油等所谓的“土方法”来进行处理,以免引起感染加剧病情。

  

  而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烧伤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才是盛志勇最欣慰的。

  这同样也是中国烧伤医学背后辛勤的工作者最关心的事。

  对于我们来说,保护好自己,不轻信民间的偏方也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尊重。

  *参考资料

  费菲,黄晖.盛志勇:率队成就烧伤医学“中国梦”[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3):1-3.

  黎润红,张大庆.回忆三次战地医疗活动——盛志勇访谈[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32(02):231-242.

  于丽.坚守在烧伤、创伤边缘的卫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一席谈[J].中国处方药,2006(09):30-33.

225515l210dtdk6gdt1khk.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07911.html

上一篇:无脑单细胞竟会走迷宫、规划交通路线,这种难以归类的生物重定义了智能
下一篇:一只不怕癌症、不惧缺氧、长寿又命硬的裸鼹鼠,会怎么样死去?
收藏 IP: 183.240.20.*| 热度|

8 许培扬 罗祥存 李维纲 程少堂 杨金波 刘东坡 yangb919 qinglianxu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