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约翰·华生:拿8个月大婴儿做恐惧实验,成了一流心理学的人

已有 84531 次阅读 2017-11-26 12: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只要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将他培养成任何类型的人”

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人才,就扬言可以试着将他们当做机器一样训练、改变和塑造,完全程序化操作....

这在现代人看来都是一个既绝情又白痴的想法。

然而在19世纪的美国却没多少人把这话当成是丧心病狂。

因为提出这一想法的,便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行为心理学家约翰·华生
他是历史上仅次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人物。
就算当初被迫辞掉心理学教授,他还是凭聪明在广告心理学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开创的行为心理学,直接导致了一场心理学上的重大变革。
在他去世前,美国心理协会还专程表彰了他在心理学上的贡献。

而他亲自设计的“小艾伯特实验”举世皆知,至今仍是心理学课本上必不可少的经典案列。

然而令人意料不到的是,这么优秀的他曾是美国人最讨厌的人
他一些如开头那般激进的思想和言论更是差点毁掉一代人。
约翰·华生出生在美国一个贫苦的农场家庭里。
13岁时那年,他的父亲就抛妻弃子,与人私奔。

特殊家庭下长大的华生,可以说是既懒惰又反叛。
他从未有一门功课及格,还曾两次因为持枪争斗被抓进警局。

照现在看来,他怎么看都像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叛逆少年,街头的小混混罢了。
可谓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剧情的反转也是随时随地的事。

突然有一天,华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是不可能进入大学的。

他就前去与当时的神学大学校长私自面谈,争取到了上大学的机会。
上大学后,他一边发奋学习,一边开始打工赚学费。

从神学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去当了一年的老师,之后又考进了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

不久后他也将从哲学转为了心理学,从此他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3年,25岁的华生就已经是芝加哥大学毕业最年轻的博士。
而他当年关于动物学习的博士论文一经发表之后,立马引起强烈的反响。

5年后,他也顺利地当上了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实验室主任和教授,成为了一名年轻有为的心理学家。

后来他却因出轨自己的女学生而被迫辞职,转向了广告界。
但他也混得风声水起,赚的盆满钵满。
那个年代,心理学正经历着从哲学或神学的母体中摆脱出来的阶段。

尽管有人将自然科学的实验室连同精确的实验方法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当中,但还是始终摆脱不出以意识为主的内省法。

然而,那时的华生就认为心理学若只是研究意识或者意象等心理状态的话,是难以发展成一门真正的学科。
1913年,这位才华横溢的华生就将动物和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

他的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心理学》的论文,正式宣告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自此之后,行为主义震惊了整个美国的心理学界,导致了一场重大变革。

华生也被追捧为行为心理学的创始人,但他本人却并不满足于此。
巴甫洛夫

当时巴甫洛夫已经从狗的研究中获得了对条件反射的认识。
在一定的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

但他的理论也遭来了诸多质疑,许多人反驳其用狗做实验,充其量只能了解狗的心理学,并不是人的心理学。
毕竟狗是低智商的动物,怎么能拿来和人比呢?

那究竟能不能将从狗的研究中获得的认识应用到人的身上呢?

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这位行为心理学家华生。

在他看来,所有对于人的大脑活动的猜测都是危险的,因为这一过程在客观上是无法知晓的。
他认为只有人类的行为才能解释人类对于一系列外部刺激的反应。

但从婴儿的身上也只能观察到非常有限的先天反应。

比如说害怕大的声响,压制活动引起的愤怒 , 以及轻轻拍打等引起的爱等。

然而,成年人也会对任何人或事产生上面的三种反应。
这时,华生心想:有必要采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把引起情绪的刺激戏剧性放大,能否引起长期的影响。

为此他设计了一项实验。1920年,一个只有8个月大一点的婴儿“小艾伯特”也来到华生的身边。

与所有这么大的婴儿一样, 小艾伯特还只会爬行,长得特别可爱。

只不过不同的是,他看起来更加“镇定而被动”。这也是华生选中他的原因。
作为实验对象,一开始小艾伯特就得到了来自华生的特殊关怀。

他不断地收到特殊的礼物,比如小白鼠、小白兔、狗、猴子等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看着它们的到来,小艾伯特毫不惧怕,还会兴奋地伸出自己可爱的小手去抚摸它们。

华生望着与小动物们愉快玩耍的小艾伯特,暗自窃喜:瞧,他一开始可是不怕这些毛茸茸的动物的
另一方面,当华生在小艾伯特背后用锤子敲击一只铁棒时,他立马做出了恐惧的反应。这也就验证着突如其来的噪音与恐惧之间是有先天联系的。

两个多月后,小艾伯特也长到了11个多月,华生正式开始他的实验。

当华生再次把可爱的小白鼠放到小艾伯特眼前时,他还是像之前一样愉快地跟它玩耍伸出手想要去抚摸它。
然而就在小艾伯特要摸到小白鼠的那一刻,华生就在他身后用铁锤敲击悬挂的铁棒,制造出刺耳的声音。

毫无疑问,巨大的响声吓得小艾伯特表现出害怕,将脸向前趴在了地上,大哭起来。

此后,每当小艾伯特开始去抚摸小白鼠的意图时,华生就会敲击铁棒将他吓得大声哭喊。
这样反复几次过后,即便华生不再敲击铁棒,只要小白鼠一出在小艾伯特面前,他就会感到非常痛苦,大声哭着转身背向白鼠,试图离开。

这样的结果也表示华生把小艾伯特对巨大声响的抗拒同一种新的刺激——小白鼠联系到了一起。

5天后,华生想知道他对白鼠的恐惧是否可以转移到其他的动物和物体上。事实上,小艾伯特已经开始害怕所有跟小白鼠一样有毛的东西。
哪怕是再可爱的兔子、狗,小艾伯特看到它们之后都会大声哭看。
就连对于普通的毛皮大衣和毛发,他也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并哭起来。

甚至当华生戴上圣诞老人面具去亲近他的时候,上面的白色胡须更是让他无比害怕,整个身子趴在垫子想要摆脱它。

可是在小艾伯特身上的恐惧反应却让华生激动不已,他开始撰写实验报告,并在里面指出,人的行为是可以像机器一样被制造出来的。

正如实验中他能成功地让婴儿恐惧一个他之前完全不会害怕的东西一样。

这一报告公开发表就轰动了世界。
恰好在那个年代,“有用即真理”的信条几乎成为整个美国的行动准则,人们一瞬间被巨大的希望冲昏了头脑。

他们并没多大关心实验过后的小艾伯特怎么样,而是华生的结论到底有什么用。

这激进的氛围也让这位名声大噪的心理学家思想更加激进。

而在这些理论基础上,他写出了许多儿童教育相关的书,并在其中声称:

只要给他一打健全的婴儿,他可以将其训练成为任何类型的人物。
作为一名行为主义者,他试图给儿童构建一个彻底程序化、光秃秃的,没有情感的理想国。

在那个世界里,人再也没有神圣的精神存在,而更像是机器。环境怎么塑造和训练,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

而当出现程序异常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手段让其重回正轨,比如说打骂等惩罚行为。

这耳目一新的理论一出简直成了千万父母的福音,他们似乎终于找到了方法来治理这些熊孩子了。
然而,在华生亲自设置的程序化王国里的孩子们,长大却这样描述他们的父亲: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他们从小就带着心理创伤长大,成年后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甚至大儿子年仅30岁就自杀身亡了。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悲剧一直延续到了第三代。他的外孙女也酒精成瘾许多次想要结束生命。


然而,以他的告诫不要过度关照孩子为核心思想,衍生出了哭声免疫、延迟满足、婴儿独立完整睡眠等。

这更是让无数的美国儿童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留下了童年创伤。

当他们长大成人后轻则出现匮乏安全感、睡眠障碍,重则出现了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症状。
心理学家哈洛和他的猴子实验

直到另一位心理学家哈洛的猴子实验才证明了当年华生的错误。

而此前的四十年又毁掉了多少孩子的童年呢。

一时之间,华生也成为了美国妈妈们最讨厌的人之一。

另一方面,一片喧嚣与狂热之后,人们才重新审视当年的小艾伯特实验。

毫不疑问,许多人对华生实验的进行谴责。美国心理学协会还因此在1979年公布了实验伦理规定,严禁日后进行违反伦理的实验。
而小艾伯特,这位史上最小的被试者也终于等来了心理学上对他的关怀。
只不过,当人们想知道当年经历实验过后的小艾伯特究竟怎么样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

显然,华生当时为小艾伯特进行脱敏疗法的承诺并没有兑现。
他的小艾伯特实验一结束就跟母亲离开的说法也并没有让人信服。

人们各自进行了猜测,甚至有人用滑稽的说法来调侃 “小艾伯特可能后来成为了一名成功的皮货商”。
直到2009年,Beck等人发表一个较为确定的说法,指出一个名叫道格拉斯·梅里特就是小艾尔伯特。

但他年仅6岁的时候就已经夭折于脑积水了。因而人们也永远不知道实验对他的影响到底是什么了。

况且报告还指出小艾伯特本是一个神经损伤儿童。若真如此的话,华生更是向世人撒了个弥天大谎,更加不可原谅。

随后,其他的研究者结合小阿尔伯特的领养、健康等对Beck等人的结果提出了质疑。
直至今日,最新研究也只是华生很有可能在知情的情况下对患病的小阿尔伯特实施了实验。

尽管如此,小艾伯特的身份始终还是没有定论,只不过人们在追寻的过程中,不论是当时行为主义的兴起,还是激进的育儿论,甚至是对被试者的忽视,都有了更多的反思。
晚年的华生也开始后悔他自己在育儿领域的写作,他直接表示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充分,可再也挽回不了他的孩子以及千万儿童一生的幸福。

也许在科学的进程中,由于时代的特殊和发展的必然阶段,任何领域的研究难免会走过许多弯路。

但需切记的是:理解事情,不可以把一个意思推向极端。正如人是永远不可能跟机器一样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86908.html

上一篇:爱迪生:第23位发明电灯的人
下一篇:他的前半生为兴国而科研,后半生一本“邢大本”名震学海
收藏 IP: 183.240.20.*| 热度|

1 郑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