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他令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却拿到了诺贝尔奖 精选

已有 9006 次阅读 2016-9-19 18:2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化萍惯是逐流水

  渡尽荒波始自由

  

  白头鹰(The Bald Eagle)象征着勇猛、力量和自由

  在1782年,白头鹰也被美国国会认定为国鸟

  在美国的国徽、硬币和很多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装饰物上都可以看到它的图案

  

  那时美国本土(除阿拉斯加州),大约有10万只白头鹰

  它们是美国河岸最美丽的风景线

  但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

  到1963年,美国本土仅剩下417对筑巢的白头鹰,几乎濒临灭绝

  导致这个惨剧发生的原因被认为是当时人们疯狂使用的杀虫剂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DDT作用的发现者

  那个打开潘多拉盒子的人——Paul Hermann Müller

  却因为DDT拿到了1948年的诺贝尔奖

  而这,也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诺贝尔奖之一

  

  ……

  1899年1月,Müller出生在瑞士国勒河畔的奥尔腾

  那是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

  有着繁花似锦的春天,也有生机勃勃的盛夏

  可那些刚种下的麦苗却常常一夜之间被害虫吃得七零八落

  

  眼看着辛辛苦苦种下的作物被吃掉

  家里的菜地从郁郁葱葱变成满目疮痍

  年幼的Müller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他要改变这样的情况,要为农作物打造一把保护伞

  

  20岁那年,他进入巴塞尔大学读书

  主修课程是化学,还辅修了物理和植物学

  他想,当有了足够的知识,应该就可以帮助家里消灭虫害了

  6年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化学博士的学位

  毕业以后,他兴冲冲的想找一份研究农药的工作

  可却屡屡遭到了拒绝

  “只有天然物质才能抵御虫害,所以提取就好了,为什么要合成呢”

  无奈的Müller只好来到了嘉基公司担任研究化学家

  成为了朝九晚五的打工族中的一员

  这一做,就是十年

  从研究植物和人造染料到研究人造鞣剂(皮革前期加工的主要用剂)

  每天繁琐的工作让他几乎忘记了年幼时的理想

  

  如果没有妹妹的来信,或许Müller会就这样平凡的度过一生

  在他36岁那年,一直在家乡的妹妹给他寄了一封信

  妹妹的信里说到了家乡的虫灾

  没消停几年的虫灾卷土重来,把家里的庄稼吃得没剩下多少

  没有粮食,家里已经快揭不开锅了

  

  而此时,除了他的家乡奥尔腾

  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也遭受着虫害与疾病的困扰

  瑞士全境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

  遥远的俄罗斯在斑疹、伤寒的侵袭下也人心惶惶

  看完了妹妹的信,Müller心中那几近熄灭的火花又一次燃烧了起来

  他决心要寻找出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帮助乡亲们消除虫灾

  

  那时候的杀虫剂只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杀虫剂,可它们见效慢且价格昂贵,而且多数需要被昆虫吞食才会有效果

  另一种是人工合成的砷类化合物(例如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这一类物质毒性倒是很高,价钱也低,可对别的动物和人体都有着极大的伤害

  Müller想,那些啃食庄稼和传播疾病的家伙多数是昆虫

  而昆虫与哺乳动物对化学物品的吸收方式并不一样

  除了吞食,昆虫还可以通过接触吸收化学物品

  那么,就应该可以找到一种强劲有力的、对哺乳动物无害的杀虫剂

  

  Müller开始疯狂的搜寻关于杀虫剂的资料

  并且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可合成的这些化学药物仍然存在着中毒过程过于缓慢的问题

  300多次的实验后,Müller仍然没有合成出合适的化合物

  

  心灰意冷的他几乎想要放弃自己的研究

  可一想到家乡仍然在虫灾中苦苦挣扎

  他的心就不允许他那么轻易的放弃

  决心要继续研发杀虫剂的Müller日复一日的查资料、做实验

  他要找到一种不需要口服、经接触即可杀死害虫的杀虫剂

  功亏不负有心人,在一篇论文的启发下

  Müller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含有CCl3基团的化合物

  

  1939年9月,Müller和往常一样将一只苍蝇放在一个笼子里

  苍蝇欢快的在笼子里飞来飞去,发出嗡嗡的声音

  10分钟过去了,苍蝇仍然没有中毒的迹象

  正当Müller失望的觉得这一次的实验还是没成功的时候

  苍蝇突然一头栽倒在笼子底部

  惊喜的Müller盯着笼子里一动不动的苍蝇

  又过了5分钟,他打开了笼子,里面的苍蝇已经死透了

  笼子里喷涂的化合物是一种学名叫“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东西

  Müller知道,这应该就是他要找的那种化合物了

  DDT的化学结构中包括苯环和三氯乙烷基,其中苯环是致毒部分,三氯乙烷基是脂溶性部分,能使DDT透过体壁进入虫体,起到触杀作用。其杀虫机制尚未完全确定,普遍认为是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来杀灭昆虫。

  这种被简称为DDT的化合物最初是一个叫Zeidler的化学家在1874年合成的

  Zeidler用氯苯和三氯乙醛合成了DDT,甚至也发现了它的杀虫作用

  可是却没有深入的进行研究,那时候,人们对杀虫剂还没有什么特殊的需求

  Müller的研究,让被尘封了几十年之久的DDT重见天日

  在瑞士政府组织的研究中

  DDT对蚊子、虱子、跳蚤、白蛉等多种昆虫都具有很大的接触毒性

  而在正常使用时,对鸟类、哺乳动物的毒性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1948年,为证明DDT不会污染自己的热狗和饮料,模特Kay Heffernon亲自示范被喷洒DDT

  就在Müller发现DDT强大的杀虫作用后

  DDT被Müller申请了专利,被制备成各种形式的产品

  溶剂、乳剂、粉剂…DDT的产品大量的涌进市场

  

  DDT的功效显著,很快成了首选的杀虫剂

  自1942年上市以来,DDT被大面积的喷洒

  喷洒了DDT的庄稼长势好了很多

  没有了害虫的侵扰,庄稼产量也在上升

  DDT杀死了蚊、蝇、虱子…

  没有了传播的媒介,多种热带疾病的传播被阻断

  

  似乎有了DDT以后,从前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在一个个消失

  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会不够吃

  再也不用担心不知从何处飞来的蚊子带来疟疾

  在二战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里

  DDT有效的杀灭了战场上的害虫

  遏制了霍乱、斑疹、伤寒等疾病在欧洲的流行

  之后又控制了世界范围内疟疾、脑炎的传播

  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

  DDT防止疾病流行:一战时期,斑疹伤寒在意大利南部港口那不勒斯流行,这是一种由虱子作为媒介的传染病,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二战时,虱子又在那不勒斯肆虐,1944年1月,那不勒斯开始大面积使用DDT,无论军人还是老百姓都要排队喷洒稀释后的DDT溶液。3周后,虱子被彻底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制止了斑疹伤寒病的流行。

  

  1948年,在DDT商品化不过6年的时候

  Müller拿到了诺贝尔奖

  以表彰他发现了DDT对节肢动物的高接触性毒性

  在DDT的热潮席卷世界的情况下

  Müller的奖也来得理所当然,并没有让人感到意外

  这是首次由非生理学家获此殊荣

  人们把DDT、青霉素和原子弹摆在了一起

  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三大发明

  DDT的化学结构

  而诺贝尔奖的颁发无疑给DDT开了一张绿色的通行证

  连诺贝尔奖都给了,这不就说明DDT已经被完全认可了吗

  于是,全世界对DDT的使用变得更加的疯狂

  在狂热的灭蚊状态下,稀释后的DDT被装在喷雾器里,逮谁喷谁

  

  然而,好景不长,物极必反

  出乎Müller的意外,出乎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意外,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被捧上了神坛的DDT有着十分可怕的一面

  性质稳定的DDT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

  DDT渗入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被DDT杀死的昆虫被鸟儿吃掉

  喷洒在树叶上的DDT随着树叶凋落埋入大地

  在生物富集作用下,这些残留的DDT含量随着生物链一路飙升

  从湖水中的0.000002ppm到海鸥体内的99ppm,生物体内的DDT被富集了1亿倍

  据不完全统计,自然环境中或许已经积存了10亿磅的DDT

  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又称生物浓缩,是生物有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母亲的乳汁里

  婴儿的大脑中

  南极的冰山上

  珠峰的积雪里

  到处都有DDT的身影

  DDT无处不在,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污染物之一

  

  环境中大量的DDT致使鸟类生下了软壳的蛋,影响了孵化与繁育

  DDT的滥用对害虫进行了人为的选择,留下了抗药性极强的虫体

  被DDT杀死的害虫被鸟类、蛙类吃掉,更是毒死了害虫的天敌

  当害虫再次来袭,便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起初,DDT对各种热带疾病(尤其是疟疾)的控制情况很好

  可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控疟效果越来越差

  甚至某些地区的疫情还出现了反弹

  

  而DDT,虽然对哺乳动物和植物没有急性毒杀作用

  可它会在动物体内的脂肪细胞中积存

  当积存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伤害中枢神经、肝脏和甲状腺

  积存更多时,甚至可能会引起痉挛和死亡

  1972年6月,美国环保署宣告DDT于农业方面全面禁用

  而此时,美国境内DDT的累积使用量已达13.5亿磅

  美国人体内脂肪组织和血液中检出DDT或其衍生物的频率接近100%

  

  美国之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禁止了DDT的使用

  诺奖光环下的DDT逐渐从土地上消失了

  DDT似乎渐渐的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课堂上,老师们时不时会举出DDT的例子

  茶余饭后,人们有时会说起这个曾经风靡全球的杀虫剂

  说起DDT这个污染了整个地球的农药

  说起颁给Müller的这个诺贝尔奖

  如果诺贝尔颁奖委员会能稍微谨慎一点,不那么早给Müller颁奖

  或许,DDT也不会以如此疯狂的姿态席卷全球

  这个可是环境污染、鸟类灭绝、胎儿早产的罪魁祸首啊

  

  可是,DDT真的就那么可恶可恨吗?

  Müller真的就是毁灭地球的凶手吗?

  又有多少人知道,当DDT被狠狠的摔下神坛的时候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身处热带的发展中国家

  有着上亿的孩子正在遭受着疾病的折磨

  而DDT,本应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人们对于DDT的污染性的概念主要来自于一本叫做《寂静的春天》的书

  相较于一本科普读物,这本书中的描写倒是更像恐怖小说

  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诉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病困惑莫解。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中出现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这些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并在几小时内死去。

  《寂静的春天》及其作者

  人们开始害怕DDT这种剧毒的农药

  害怕书中说的DDT的致癌效应(实际上人体实验中从未发现DDT有致癌的作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也仅把DDT列为2B类化学品,表示它可能会致癌)

  DDT可是会污染我们这个可爱的地球的

  DDT可是会杀灭每天在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儿的

  DDT可是会造成胎儿早产、造成各种疾病的

  

  人们声泪俱下的控诉着DDT

  丝毫不逊于当初对DDT的赞扬

  所以人们开始禁用DDT

  生产DDT的工厂倒闭了

  售卖DDT的店铺关门了

  可这却是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噩梦的开始

  

  疟疾,开始死灰复燃

  1969年,在反DDT的思潮下,美国撤回了对斯里兰卡的DDT防蚊项目的援助

  仅仅一年时间,斯里兰卡的疟疾患病人数一年之内猛增至50万

  要知道,在使用DDT的1963年,斯里兰卡全年只有17名新增病人

  

  斯里兰卡的悲剧并没有唤起人们对DDT的重视

  接下来的几十年,刚被解放出来十多年的DDT被再度雪藏

  在《寂静的春天》的影响下

  似乎所有人都燃起了对环保的热情

  可大家在唾骂着DDT的时候

  似乎并没有注意到,DDT那最显眼的好处——它能救命

  

  2000年,世界著名杂志Nature药物学分册发表了一篇文章

  呼吁发展中国家重新使用DDT

  文章里说到,目前全世界有3亿患者在遭受疟疾的折磨

  而这些人中,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绝大多数死于疟疾的人都是身处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儿童

  或许这样的描述太抽象,那这样呢

  相当于每天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

  

  2006年9月15日,在全世界逐渐停止使用DDT近30年后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重新提倡使用DDT抗击疟疾

  就像鲍尔德温教授说的那样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无害的化学药品,但却存在着无害的使用方法”

  采用“室内滞留喷洒”DDT来防蚊,是不会对环境有很严重的危害的

室内滞留喷洒:把长效杀虫剂喷洒在室内的墙壁、天花板、和大型家具的顶上,使携带疟疾病毒的蚊虫停留在这些表面的时候被杀死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5亿人患急性疟疾

  其中约100万人死亡,86%的死者在南非洲

  80%的疟疾都发生在世界上最贫困的20%人口中

  而DDT,是最廉价也最方便的防蚊药物

  曾经的反DDT的态度必须被最新的科研成果取代

  否则,最大的受惠者是蚊子

  最大的受害者是全球受到疟疾威胁的3亿多儿童

  如果死亡和污染一定要选其一

  人们更愿意选择污染而不是死亡

  况且,在正确的使用方法下,DDT对环境的污染几乎可以忽略

  

  有很多人说,把诺贝尔奖颁给Müller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污点

  甚至诺贝尔奖颁奖委员会也曾为此道歉

  可对于那些受到疟疾威胁的人们来说

  DDT的存在并不是什么污点

  而是真正救命的东西

  任何一种新的药物、新的技术、新的发明的出现

  都很难在短短十几年里让大家全面的了解它

  要靠时间,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曾经的DDT如是,如今的转基因如是,克隆人亦如是

  DDT曾经被当成神,被当成恶魔,如今,又成了天使

  

  Müller,这个破坏了整个世界的救世主

  在1965年10月离开了人世

  他去世的时候,正是DDT承受着最多质疑之时

  而这位“DDT之父”,在痛苦与悔恨中离开

  愿他在天堂能看到DDT的今天

  他确实是破坏了地球的环境,但他也拯救了上亿人的生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003799.html

上一篇:他被誉为“嫦娥之父”,因1克小岩石让中国的探月梦踏上了征程
下一篇:尼龙丝袜竟是军火公司的发明,现在它却成为全美最环保的化工企业
收藏 IP: 120.197.53.*| 热度|

14 李本先 张文军 彭美勋 白龙亮 王洪吉 黄仁勇 王喆 郑斌 李土荣 wqhwqh333 yangb919 xiyouxiyou aliala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