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在创新舞台上你扮什么角色? 精选

已有 12771 次阅读 2010-5-27 04:04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前两天讨论了新技术扩散的规律,和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鸿沟,今天想谈谈在创新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想扮什么角色?能扮什么角色?

下面的“Rogers 曲线“图显示创新产品进入市场时不同群体的大小(%),时间次序,和他们的心态:




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那就是越早进入(如技术创新者,或早期使用者)承担的风险越大,但是可能得到的回报也最丰厚;越晚参与进来,风险越小,但是也几乎没有了利润空间。

下面这个图把一些IT技术在市场上处于的阶段和“创新技术采纳曲线”结合起来,比较直观:




这个图是09年初画的,如果今天再画这个图iPad就已经在 Early Adopters 的阶段了。iPad要比前面的iPod 和 iPhone 的势头都更猛,原因是有前面这些产品的铺垫,用户就没有昨天提到的那个“鸿沟”,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用这类产品(同一个系统平台),而且效益和价值也很明显。

这里我更想谈的是我们自身在这个“Rogers曲线“上的占位问题。我们是把自己放在创新者的位置?还是早期使用者的位置?还是顽固派的位置?我们自己到底能有多大的风险?有多大的能力?有什么样的环境?

前些天有关“山寨”的讨论让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从一些读者的留言和评论中也可以看到大家对“风险”承受能力有所不同。一方面,创新者有提新问题的习惯,山寨者则满足于求得答案。这是能力和习惯的问题;另一方面,创新需要资金,而资金的多少则反映着对失败这个风险的耐受程度。山寨者可能是处于积累阶段,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机会去创新。

即使是山寨,也有先山寨,后山寨的问题,是加入“早期使用群体”?还是当“晚期使用群体”的一员?甚至做顽固派?一般所说的山寨,都是等创新产品进入”晚期使用群体“阶段,市场上的势头达到顶峰时才会去”山寨“一把,因为这个时候进去风险最小,而且还有一定的赢利空间。山寨给了一些人生存的空间,但是山寨得到的空间要和“被山寨”的创新者争,更要和后来的小山寨争。争的手段就是拼价格,牺牲的不是质量,就是利润率。一个iPad四五百美金,作为制造商的富士康仅赚几块钱,生存环境能好吗?跳楼一个接一个,为什么不发生在苹果总部?

这个“Rogers曲线“的左边是我的一个奋斗目标。因为我喜欢新事物,也不怕担风险。我想,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曲线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只要你满意你的位置,你就是幸福的。如果你认为你不幸福,那你可能就还没有找到适合你的位置。在整个创新的舞台上,有许多不同的角色,是自己主动去选择?还是“被选择”?

那些满足于山寨的人多半是主动去山寨的,并以山寨为目的,以能够山寨为幸福。那是他们的自由和选择,没有对错。

但是一个国家如果鼓励山寨,就很难发展了。因为鼓励山寨就相当于破坏创新环境,鼓励山寨就是不让创新者所承担的风险得到合理的回报。一个鼓励山寨的文化环境就不能同时结出创新的果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29079.html

上一篇: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鸿沟
下一篇:“对牛弹琴”的艺术
收藏 IP: 207.98.251.*| 热度|

12 陈儒军 陈绥阳 赵凤光 杨秀海 盖鑫磊 金小伟 杨芳 孔晓飞 张旭 王季陶 李海峰 XBXxbxXB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