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违了的巴蜀夜雨、灌区黄花和水利干预 ----唐常杰 昨夜下了今春的第一次给人印象深刻的夜雨,淅淅沥沥,催人入睡;朦胧中,多少人在呢喃,夜雨,久违了的巴蜀夜雨。 巴蜀夜雨有两个鲜明特色:夜洒而朝止,润物而无声。据说是由地形、季节、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构成的复杂系统的特殊行为:在春秋温湿适当的时机,日落后高层湿空气开始降温,到接近午夜时,温度达标从而构成小量降水环境,而当第一缕晨曦抹亮那高天流云时,温度渐升,天上雨停,地上路干。 今年春天,巴蜀夜雨却姗姗来迟,昨夜的细雨给人印象特别深刻是因为久旱,中国文化中,把”久旱逢甘霖”和”他乡遇故知”看做大喜事,今年我国西南的旱灾着实令人揪心,更显这场降水的珍贵。 在都江堰灌区,人们看到了令人欣慰的灌区黄花分外香的的情景。 先看一幅组合照片(更多的照片在文尾)。拍摄时间:2010.3.21 (雨前一天), 地点:成都东北,一点钟方向, 出三环8公里处。
巴蜀夜雨是天赐的资源,在正常年份,会夜夜降水,雨量适中,多少年来,贵如油的甘霖就这样均匀地浸润着巴蜀大地;它与都江堰相辅相成,为秦统一中国增供了粮食,后来又成就了汉高祖,资助了诸葛亮,养育了一代代巴蜀人民。
巴蜀夜雨是和谐的催眠曲,淅淅沥沥,像轻轻的鼓点,让孩子感到母亲怀抱的温暖和安全;
巴蜀夜雨是勤劳的清洁工,雨洗楼宇净,风拂树滴翠,空气特清新,城市更漂亮;
巴蜀夜雨是一种文化,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被传诵了多少年;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又是何等的意境?窗外的风拂雨沥,衬托了室内烛下共话的的温馨,无怪乎如今的济南、武汉都有红火的巴山夜雨酒楼,成为川人在异地思乡和约会的“老地方”。
虽然天旱,但由于有都江堰的庇佑和滋润,成都平原旱不至灾。由于积温高,油菜长势颇好,原来产于欧洲的甘蓝型油菜在这里已经驯化了多年;灌区内菜花馨香,田野里蜜蜂正忙,无暇理会来往的游人,养蜂人正叫卖新鲜蜂蜜。
一位健谈的养蜂人说,他们从灌区的南端逐渐向北,追赶着油菜花开的田园;是都江堰灌区1000多万亩的土地给了他们富裕,言谈中充满充满了对李冰父子的崇拜、对都江堰工程的感谢。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憧憬,据说到2012年,灌区将扩大到2000万亩,日子会更好。
如今的养蜂人可是鸟枪换炮,开着汽车摩托车、拿着带CMMB移动电视的GPS,追赶着鲜花,追赶着幸福。循着花香一路北进,都江堰灌区---川北---大约在七八月份,到达青海湖。(下面的照片是青海湖的菜花黄季节)
想象一下,那时的那地,有金黄的菜花,有素洁的雪山,与长天一色的湖水,与落霞齐飞的水鸟,真的好美好浪漫。他们辛苦并快乐着,他们抓住春天不放,他们是浪漫的牧蜂族。
如果给他们装上RFID 或其它定位设施,挖掘养蜂人的轨迹数据库,或许能挖掘出某些关于农村繁荣、蜜蜂养殖、水利,以及风土人情相关的有趣的关联规则。
民歌“敖包相会”唱道: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但是,如果有灌溉设施,如喷灌、滴灌,海棠花儿还是会开,不是它自己开,而是人们的辛勤灌溉感动它开。
我们课题组正作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复杂系统中干预规则的挖掘技术”,三句话不离本行,自然要涉及到“干预规则”。
干预不是藐视大自然,而是循律促变。对干预规则的研究旨在找出干预规则、找出最佳干预时机和切入点。在这种意义上,数据处理有三个层次,底层是有效存取技术,中层是挖掘技术,而最高境界是干预技术;前二者是观察和认识世界,后者是改造世界。
面对今年西南的长旱大旱,如果云南、贵州、广西各有一个或几个像都江堰这样的水利工程,就可作为干预调节的资本和工具;诚如是,则人民幸甚,国家幸甚。
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发展出牧云术---搬动(或放牧)天上的云,而不是运输地上的水,用南云北调去取代南水北调,从天上对水资源均贫富。今天人们唱“赶着白云般的羊群去吃草”,那时候,也许要唱“赶着羊群般的白云去浇灌”;诚如是,则世界幸甚,地球幸甚。
诗歌散文旅游系列 其他博文 震撼与感动,自信而不自大,自豪而不自满----国庆看阅兵
唱给天堂母亲的一首歌
那些异乡赏月的情怀(诗、歌、文、图)
看蜀韵、闻书香、遥想当年手抄本-- 书博会有感(图&文)
春运时节在飞机上的遐思(现实与科幻)
久违了的巴蜀夜雨、灌区黄花和水利设施 (现实与科幻)
农家乐里看博客-国庆大假见闻)
香港WISE2010照片
忙碌的十一月--又把聚会当作一次分手(几张照片)
绿色照片(摄于南昌及庐山)
火热春运今又是,换了空间
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清明看花
兰花草、年轻朋友来相会与毕业生晚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