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2016年诺贝尔奖预测

已有 4520 次阅读 2016-9-15 09:57 |个人分类:诺贝尔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炸药奖今年预测出炉,张锋、卢煜明折桂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004182.html

虽然汤森路透今年7月宣布将旗下的知识产权和科技业务出售给Onex公司和霸菱亚洲投资基金,但一切业务照常,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预测也如期出炉。

英文原文详见: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news/web-of-science-predicts-2016-nobel-prize-winners/

中文原文详见: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n/press/press20160921/

            2016年9月14日下午14:30时,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电话采访,谈了我对今年的拉斯克奖的看法;缺氧诱导因子(Hif)与肿瘤、其他疾病的关系,它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我认为“缺氧诱导因子(Hif)”将会获得诺贝尔奖。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1002900

孙学军博主的预测分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1002856.html

2016拉斯克奖揭晓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1002833

2016-09-14

微信的信息比网络还快,今天早上看到科学网博主杜建发的这个微信信息。 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 对今年拉斯克奖的评价   http://blog.sciencenet. ...(536)次阅读|(1)个评论

诺贝尔医学奖预测 砒霜治疗白血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26708.html

热度 2 2015-10-9 08:53诺贝尔医学奖预测 王振义院士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机理 中国诺贝尔医学奖分析预测(下一个得主王振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25834.html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开始物料。张亭栋是使用砒霜治疗 ...68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诺贝尔医学奖分析预测  

下一个得主应该是王振义院士,分析预测的依据是国际同行专家对王院士的学术影响和科学贡献的评价和科学计量分析评价。

      王振义院士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我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王振义院士的科学贡献   许培扬系列博文

新京报记者采访许博主 王振义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1月14日 北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403366.html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的科学贡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404377.html

王振义老师喜欢叫他王医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404387.html

一门三院士 中国科学界的一个佳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404782.html

祝贺王振义老师和陈竺校友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55461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1003016.html

上一篇:彩云追月
下一篇:太空养心丸 中医药的功劳,宇航员的福分。
收藏 IP: 36.110.119.*|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