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祭奠先父诞辰100周年(2)

已有 854 次阅读 2024-5-13 20:13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6] 1938年春节后,延安的抗大招生(可能是第四期),他们跟随毛大队长行走100多里,却碰到大雪封山,只好返回,约好冰雪消融后再前往。但最终没有等到,他和耀威叔(二爷爷的独生子)二叔和几位老乡们一起,于1938年秋踏上了去重庆求学的艰难历程。

据悉,第四期于1938年4月16日正式开学,同年8月至12月分批毕业。这是抗大空前大发展的一期,仅五至八月份,经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到延安的就有二千二百八十八人,本期共收学员五千五百六十二人,编为八个大队,四十三个队。其中训练八路军、新四军干部的七个队,九百零七人;训练知识分子的三十一个队,四千六百五十五人,占学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其中女生六百五十四人,编为第八大队。

[7]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他们沿途跋涉,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底层人生。关于生计问题,就是从家里带了两块银元,基本上靠自己谋生。一路上,他当过学生军,做过勤务兵,帮别人押运过货物,替商人做过管账先生。听说,他给一位师长当勤务兵颇受赏识,还告诉他自己就是从勤务兵干起的,希望他投笔从戎。在当学生军和勤务兵时,他不忘初衷,请医院的医生和教员辅导自己学习英文和数理化,常常请吃一碗面片作为报酬。他们曾经一天行走240里(顺着公路的里程碑),似乎为了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山河。一路上,他们碰到了很多好人,也经受了不少欺凌,还有日本炸弹的惊扰。

关于行程,他游过武当山,到过三游洞等。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程,也不知晓去宜昌和武当山的时间和先后顺序,也许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驱使。他们每到一处,无论是庙宇、道观还是殿堂,到处抄写各种对联和碑文,最后记了满满的一大本,对玉虚宫、南岩宫、紫霄宫、金殿等,以及“前三游”“后三游”的三游洞、张飞擂鼓台、陆游泉等也是如数家珍。我想,也许他一生游历的名胜并不多,所以记忆深刻,而我曾经到过这些地方却印象不深。遗憾的是,对我们讲过多次的赴渝历险记,竟然没有保存下来。

[8] 到达重庆之后,并非一帆风顺。他睡过猪鬃仓库,吃过别人扔在地上的橘皮,求过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最后凭借他一路补习数理化及英文,以及私塾坚实的国文功底,没上过一天洋学堂的他,直接就读于国立九中高中二年级。耀威叔叔则直接上初中三年级,高中毕业后直接考上武汉大学。

[9] 他第一次英文课,老师一堂课讲了几页,只会“哑巴英文”的他却不知所云。他一夜未眠,请教同学,查阅字典,终于将功课补上,后来总成绩跃为班级前三。

[10] 1944年5月,父亲即将进入高三,20岁生日时填词“南乡子”二首:

(1)生日

戊子立夏后8日,为余20岁生辰。回忆逃离沦陷区,流浪万余里,迁延千余日,为求学而奔走陪都——重庆。历经周折,蒙教育部分至国立九中高三分校二年级。途中遇一带病虱同学,身羅回归热,高烧第4次时,鼻如泉,枕褥皆红,奄奄一息,自谓必死。魏校长发动同学义助,及时购盘尼西林抢救,脱余于险。逢此生日,思绪万千。

生日度弱冠,新起沉疴体脱形。梦里不知身影瘦,伶仃,飞向蓝空觅性灵。

国乱人难宁,病后钟声倍喜听。纵有青天青亿万,空冥,不及身边师眼青。

(2)忆亲

何处望桑田?翘首东张眼欲穿。缕缕丝丝多少恨,年年,久久漂零苦苦煎。

犹记在家前,白发高堂喻儿言。句句声声忘不了,天天,夜夜系怀日日牵。

[11] 父亲的诗词,抗战胜利前有几首留在了《沧海拾零》(先父去世七载的1999年,不孝子汇编他部分残留诗文的文集)之中。如“抒怀(七律二首)”“感时事(南乡子二首)”“书愤(七律二首)”“八六:原子弹炸广岛,山城召开座谈会”“八八:苏日宣战”“八一五号外”“闻外蒙古独立有感”等。抒发了他对时事的看法,迎接胜利的喜忧参半,以及对教育救国自我信念。

感时事(南乡子二首)

乙丑五月八日,德寇无条件投降。美、英、德三国首脑,成为二战胜利之显赫人物主宰世界。中国行政院长宋子文以及外交部长王世杰,先后飞往莫斯科,为请求苏联出兵,不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定》《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定》等附件。 

(1)雨住彩虹收,又见黑云滚滚流。攻克柏林西轴毁,宰牛,执耳坛前新巨头。

天国早忘忧,进口化装满渝州,噩耗一声惊好梦,公侯,骑坐蜻蜓奔赴苏。

(2)失地再新租,陈法可依不用愁。朝野千官皆白脸,何由,谁见谁人唱黑头?

革命闹东欧,强劲飓风袭亚洲。承认外蒙独立国,何尤,桑叶无需再保留?

书愤(七律二首)

(1)青云朝野百官闲,卖国无人有介慳。动脉心甘贼割取,咽喉手授敌开关。

四亿人民心怵怵,百年祖国血斑斑。读史长流哀恨泪,哭完鹏举奠文山。

(2)图中犹是旧鸿沟,滴滴泪珠湿卷头。黑水北边刀霍霍,青山南麓马啾啾。

牧包自古多争夺,立国而今肯罢休?当道无人思奋起,又分又租不知羞。

[12] 1945年,父亲于国立九中高中毕业,《沧海拾零》有他的部分同学临别赠诗与自题。

题毕业集体照:

莘莘学子苦追求,十省三邦共一舟。四十三人聚此夕,詰朝万里各奔投。

注:他们同学43人,来自10个省3个国家:冀、豫、鄂、湘、桂、粤、闽、浙、苏、皖共41人,加上朝鲜1人,蒙古1人,共为三国同学。

自题毕业照:

钢发指天眉剑横,直冲虚伪问分明。乐忧谁复知先后,千古真人鲁二生。

注:鲁二生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其曰:“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此自嘲之语,称迂腐而不知时变。表明自己要保持节操,不与时俗同流合污。其豪情壮志可见一斑。

赠级长邵志保:

精明寓至诚,级长众心倾;尊师最礼貌,爱友重人情。

博学知天地,文娱擅笛笙;同窗春夜雨,滋润见深情。

赠安徽刘家鲁:

显赫篮球手,技精体力强;翻身投掷急,转手递传忙。

以己之神迅,攻敌所不防;凭何操胜券?快字做文章。

赠河北李海泉:

燕赵悲歌壮,风萧易水寒;宛平飞血雨,永定起波澜。

沦陷八年苦,行吟万里还;芦沟狮子石,几毁几伤残?

注:宛平和芦沟桥均遭日本人炮击,喻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开始于河北。

赠湖北邵伯温:

新闻邵伯温,行笔大江奔;独办《天公报》,副刊《屈子魂》。

纵横议校政,穿插缀花痕;六月荷色艳,藕塘有宿根。

注:当年《大公报》在国内外知识界颇有名气。邵在“大”字上添一笔,示其更公也。曾在假日里,邵每天写张报贴出去,声噪一时。可见,当年学生思想的活跃程度,颇有自命不凡的架势。《屈子魂》为其副刊。

赠湖南王震如:

序齿末位坐,考分榜首寻;载誉《洞庭浪》,留名《野猪林》。

老师皆咋舌,同学尽倾心;天涯芳草远,海内友情深。

注:小时候听父亲讲,王的父母均为大学教授,他在班上年龄最小而成绩最好,读小学就掌握了中学的课程,读初中就掌握了高中课程,读高中就已经掌握了微积分等。父亲本人成绩不错,在二、三名之间,但从没有超过王。王曾主编湖南同学会所办墙报《洞庭浪》;亦长京剧“黑头”,饰鲁智深蜚声校内。

赠福建叶德咏:

从来艳遇不寻常,圣诞礼签意味长;天下多情皆眷属,人间有火即辉煌。

诗题红叶十八号,汛泛山洪一百张;指日归家舟启动,满仓胜利载回乡。

补记:叶君与余交厚,同寝室上下之铺。叶为基督教徒,一次圣诞节,叶所赠老人礼物为钢笔一支,适与女高洪赐敏所赠礼物交换。洪礼物编号为18号,后来同学一“18号”呼之。叶朝夕思念,求余代笔缮书,凡10投,方得洪女士回音,两情相悦,后结伉俪。伊二人曾在南京登报鸣谢云云。

赠朝鲜金世镇:

壮别豪情酒丰醺,高歌引吭遏行云;悠悠故国沉沦久,滚滚汉江激浪欣。

同学窗前常切切,相邻唇齿更殷殷;祝君急攒行云去,东渡鸭江到汉城。

补记:1894年,朝鲜即被日本侵吞。此诗后改为七绝:海角聚散无限情,高歌狂饮到天明。扶桑此去无多路,东渡鸭江到汉城。

赠蒙古门都巴亚:

踏遍沙漠跨雪巅,传奇身世话童年;笑谈苦难飞神采,生啖腥膻觉味甜。

浴血疆场残一腿,潜心学问耸双肩;家乡已树独立帜,何去何从须慎焉。

补记:门都巴亚,蒙古人。母苏氏,汉人,与其父为北大同学,婚归蒙古。因习俗不同,生活差异,子门都巴亚长至9岁,命名为苏宝鉴,常谈及汉人生活及文明状况。门都巴亚铭记在心,一弓一骑便逃离蒙古,沿途生啖鸟兽,行遍新、青、藏、甘至陕西穷家,进国立一中。1943年应征入远征军,在缅甸八莫与日军血战,因腿部伤残而复归读书。

[13] 1946年初,一帮抗战胜利后从后方回乡的学子壮志凌云,振兴故里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受同学会之托,先父撰写了《复员同学会宣言》,显示出那个时代的血气方刚:

贰邑古地,位汉东而尊随大;应山今制,屏鄂北以卫武昌。山势嵯峨,逶迤千里;关口险隘,抵挡万夫。虽有蜀道之难,却无天府之富;不乏彩云之岫,但缺绚文之家。百年来政治腐败,民穷导致地贫;人心涣散,茅塞因而愚昧。念当年之蓝缕,创业维艰;哀今日之白丁,生存不易。

时代跨入廿纪,列强争夺三领。一线导火,八方燎原;廿年短期,两次大战。劣败优胜,世界重新分割;我虞尔诈,强权依旧横行。往事来师,噩梦终于惊醒;猛追奋赶,弱国渐次图强。反帝百年,认定科学民主;抗日八载,力挽国家民族。疗战争之创伤,振兴实业;医人民之愚昧,普及教育。

嗟夫!我县位置偏遥,政教莫及;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两山脉衔接,常有萑苻出没;三省界相交,久为僧道去留。四境谣传,地煞天罡历劫;万民迷信,阎王小鬼拿魂。庙画龛雕,神佛座座尊贵;鸠形鹄面,信徒人人贫穷。私塾寥若晨星,儿童失学;古书远离时代,青壮文盲。当务之急,莫先于教育,关键所在,更缺乏师资。

吾辈青年学子,战后复员;炽热心肠,争先报效:或中学毕业,初具基础知识;或大专深造,攻取专业技术;或云云贵回家,风尘万里;或自川秦返梓,跋涉千山。目击断瓦残垣,妇孺仍怵惕战争;走访至亲好友,群众更痛恨血仇。呜夫!解闾里之倒悬,责无旁贷;报家乡之哺育,身当其冲。爰组织复员同学,共同建设家乡;并发表宣言倡议,终生服务桑梓。或投身教育,或经营实业;......喜他日人才辈出,看将来科学繁荣。

注:三领,指领海、领土、领空。

据说,门上的侄子聂祖武是中原野战军的营长(1939年参加新四军,曾为应山县手枪队队长,随中原突围后进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挺进大别山),曾力邀他加入解放军。但他立志教书育人,错过了投笔从戎的机会。

[14] 先父回乡后,即开始了教书生涯,做过太平小学校长,也在黄陂县中学(黄陂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于1933年,1938年停办,1945年后复办)教过英文、数学、化学。1949年3月,应山县解放,创办于1943年的应山县立中学回到人民怀抱,父亲成为解放后应山县中学最早的教师之一。与此同时,他两次报考过武汉大学,到河南开封读过中原大学(又称革命大学,1948年7月由陈毅牵头筹办,为解放军进行短期干部培训。同年11月迁往开封河南大学校址办学,1949年5月迁往武汉,接收并融合多所高校资源,1953年终止办学,其主要院系为现今武汉地区多所高校源头之一),但最终回到桃李林中。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3915.html

上一篇:祭奠先父诞辰100周年(1)
下一篇:祭奠先父诞辰100周年(3)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4 王涛 郑永军 张晓良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