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33):三本中医解剖学专著

已有 4048 次阅读 2020-7-12 16:1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医解剖学, 黄帝内经, 内证观察

一、《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

该书2009年由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出版,作者高也陶。

(一)内容简介

大多数人认为中医没有解剖学,这是个错误的认识。

『解剖』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162篇中,有117篇与解剖有关,占72%。这里所指的解剖不包括病理解剖和生理,只是与人体正常解剖相关的内容。

《黄帝内经》解剖学以天人合一、阴阳和五行为理论核心,以人体仿天地观为逻辑归纳演绎,并根据当时实际的解剖事实和人体数据为基础,构成完整的、精确的解剖体系。必须强调的一点,这个体系不是像既往所认识的那样,以为是幼稚和模糊的。

发掘整理《黄帝内经》的几个重大发现,《黄帝内经人体解剖学》将一一为您呈现

(二)作者简介

高也陶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为南京-霍普金斯大学中美访问学者,在第二军医大学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23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合作出版专著13部,论文40余篇。

(三)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目的探讨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

2.研究的方法学现代科学的立场和方法

2.1 解剖学定义

2.2 解剖学的种类

2.3 人体解剖学的描述

2.4 本研究的方法

3.《黄帝内经》中的解剖学脏腑还是藏象

4.传统中医解剖学

第二章  《黄帝内经》对传统中医的指导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经典

1.1 《易经》

1.2 《黄帝内经》

1.3 《神农本草经》

1.4 三坟之尊

1.5 三大经典之间的关系

2.大医与《黄帝内经》和《易经》

2.1 上工治未病预测与前瞻

2.2 大医的基本功《黄帝阿经》与《易经》

3.科学是器学

4.整体论与天人合一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传承

第四章  《黄帝内经》中有关解剖学的相关章节及论述

第五章  天人合一传统中医解剖学的指导思想

第六章  阴阳传统中医解剖学坐标及参数之一

第七章  五行传统中医解剖学坐标及参数之二

第八章  传统中医解剖学的系统

第九章  骨部

第十章  皮部

第十一章  筋部

第十二章  脏腑

第十三章  六气精气津液血脉

第十四章  经络与穴位

第十五章  结论

二、《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版)

2011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版)》,作者无名氏,是一种从中医视角谈解剖,揭示人的生命与宇宙的独特交流方式的作品。

(一)编辑推荐

《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作者无名氏)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全书分为内证漫谈;神奇的太极器官与五藏;十二正经观察三篇内容。

(二)内容简介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是中医“内证”的领域。

《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作者无名氏)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三)著作目录

上编 内证漫谈
讲述者说
这本书写什么
内证
你是如何学习内证的?
内证和口传心授的内容是什么
内证的历史特点
内证与当代科学技术
我是谁
我是用什么世界观来写这本书的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手稿与客观性
卷一 寻找内证
内证不是技术
有和无
内证用的五眼
内证是什么
刘力红老师讲的“内证实验室”
《黄帝内经》与内证
小柴胡汤制造太极器官
卷二 中国古代的生命科学——性命之学
人类有两条生命科学攀登路线
性命之学
什么是性什么是命
人的生命构成
本自具足:性命的最基本特点
先天与后天
元神与识神
五德与五行
中医与西医的宇宙尺度
天地人
十一 天人合一
十二 大宇宙
十三 小宇宙
十四 吾心即宇宙
十五 祖宗的“质分析法”
十六 三分法:三界宇宙看伏羲
十七 三界宇宙
十八 三界宇宙与中医和西医
十九 质分析法与中华文明
卷三 大宇宙

斗母星宫
银河系
三垣
七政
二十八星宿与四灵
卷四 活生生亮晶晶的阴阳
阴阳物质
三阴三阳
卷五 五运六气和五行
遭遇五运六气
五行
卷六 宇宙与疾病的游戏
疾病之谜
耳垂皱纹与冠心病
还有谁在帮助你治病
卷七 中药西药的爱情
中药为王
西药
中编 神奇的太极器官与五藏
卷一 神奇系统
神奇系统
元神
三魂
七魄
五藏是五个存放宝物的仓库
五藏收藏十宝
五气
五神

象向我们提问:象器官
十一 和宇宙自然同步
卷二 太极器官
什么是人体中的太极器官
古代的太极图
银河系、太阳系、二十八星宿和超大太极器官
三个丹田:人体中的主太极
穴位与暗窍太极器官
五藏六腑的太极器官
黑洞式太极器官
运动太极器官的功夫:太极拳
卷三 心藏——七十二候保驾的君王
卷四 肝藏——仗剑驭龙两忠义
内数与外数
肝生于左
卷五 脾藏——吞月吐金育万物
卷六 肺藏——唱彻云天尽纯洁
肺藏于右
肺开窍于鼻
卷七 肾藏——通达宇宙的生命之门
命门观察
下编 十二正经观察
卷一 经络和穴位
经络管道
经络中的太极器官——穴位
卷二 三焦经观察
让人目瞪口呆的三焦经
为什么叫手少阳三焦经
关于三焦的划分
三焦的有名无形与归属性质
三焦与胰腺
三焦经的功能
手少阳三焦经观察——三焦与胰腺
卷三 胆经观察
十一藏皆取决于胆
胆的老板是谁
胆经观察一
胆经观察二
卷四 肝经观察
卷五 肺经观察
肺经观察一
肺经观察二
卷六 大肠经观察
卷七 胃经观察
胃经观察一
胃经观察二
卷八 脾经观察
卷九 心经观察
卷十 小肠经观察
卷十一 膀胱经观察
卷十二 肾经卷观察
卷十三 心包经观察
后记
附录:
纪念龙子仲先生
内证,就是身心不断净化的过程——繁体字版序/刘力红
内证漫谈——《问道》杂志对话《内证观察笔记》作者
救命、续命:现代人的当务之急——繁体字版前言
中医的十大秘密
编辑手记

(四)在线读:卷一 寻找内征

让我从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始吧。

下面的三张图,是一位德高的老师讲的。讲的是一位肺癌患者,他的肺癌已经是晚期了,顶尖的医院已经给他下了最后的判决书,让他不必在医院再住了,回家去等着,用不了几个月死神就会降临。病人当然不甘心,但西医的、最现代的疗法,他已经全用尽了。他听人讲这位老师德高道深,就放下生死,来向这位老师学习道。这样一个病人,可谓是佛所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有悟力。这就是缘吧。

这位有道的老师教了他一些独自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有特殊的呼吸法,有运动法,有心理法。这些独特的方法,正常人是不能用的。当然,道德之法肯定是少不了的。过了三年,这位患者仍然活得好好的。他不但能坚持做一些正常人也难以做的运动,还完全能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他再到给他下了最后判决书的医院去体检,大夫也吓了一跳,以为把人认错了。

下面的图,就是这位患者空体中脱落掉的肺癌的空体结构。用西医的任何方法,现在仍然观察和拍摄不到这个空体中的肺癌结构。

……

三、《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

2016-12-01李顺保,柳直编《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学苑出版社出版 

(一)内容简介

《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系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中医解剖学著作。《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共分八章:概述、中医解剖学简史、中医人体体表解剖学、中医骨学、中医骨度学、中医脏腑学、中医感觉器、中医经络学。共载人体解剖图谱600余幅,图文并茂。中医解剖学名词之出处皆在【医籍摘要】中,甄别、考证、诠释均在【考据辨正】中。《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的中医解剖学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相互参照,并相应标注国际通用的人体解剖学拉丁文名词和英文名词,亦可谓中西医结合的人体解剖学。《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和中医文献研究者阅读。

(二)作者简介

李顺保,甘肃名老中医。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原任兰州石化总医院(兰州大学附属天浩医院)中医科主任,现任名誉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中医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甘肃中医》编委会副主任。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中医学术研讨会,发表20余篇医学论文,出版译著作43本,其中三本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著作奖。

(三)著作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解剖学基本术语渊源

一、“解剖学”中文名之由来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类

第二节 人体解剖学体位和解剖学一般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体位

二、人体解剖学一般术语

第三节 中医人体体型分类

一、五行分类法

二、阴阳分类法

三、肥瘦分类法

四、体脂分类法

第二章 中医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第一节 先秦时期

一、甲骨文中出现解剖学名词

二、祭祀活动的解剖

三、解剖学之祖——俞跗

四、心脏解剖发现有七孔窍

五、《说文解字》中的解剖学名词

六、《黄帝内经》——中医解剖学奠基之作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

一、《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解剖学之补充

二、宋康王人体解剖

第三节 汉唐时期

一、王莽解剖发现血循环

二、西汉长沙马王堆医书对解剖学的重大贡献

三、外科名医华佗熟谙腹部解剖学

四、民间解剖医生张秀姑

五、烟萝子《内境图》系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图

第四节 宋元时期

一、欧希范五脏图

二、我国第一具体解剖学模型——《明堂铜人》

三、北宋科学家沈括确立咽喉两窍

四、存真图和存真环中图

五、我国第一位法医学家宋慈的宋提刑洗冤集录》

六、孙奂玄门脉诀内照图》

七、宋元绘画艺术促进解剖学图谱发展

第五节 明代时期

一、《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中的解剖学图谱

二、《针灸大成》的解剖学图谱

三、《针灸聚英》所附绘解剖学图谱

四、《医贯》之解剖知识

五、《类经图翼》的解剖学图谱

六、《医宗必读》的解剖学图谱

第六节 清代时期

一、《医宗金鉴》中的解剖学知识

二、《疡医大全》的人体解剖知识

三、清政府颁布的《检骨图格》

四、《疡科会粹》的人体解剖知识

五、《伤科补要》的人体解剖知识

六、《释骨》之骨学

七、《经穴纂要》之骨学

八、《伤科汇纂》的解剖学

九、解剖学家王清任和解剖学名著《医林改错》

十、《全身骨图考正》之骨学

十一、《勉学堂针灸集成》经络穴位图谱

十二、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的解剖生理学专著——《中西脏腑图象合纂》

十三、中西医解剖学骨学之著《中西骨格辨正》

十四、参西崇中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之解剖学

……

第三章 中医人体体表解剖学

第四章 中医骨学

第五章 中医骨度学

第六章 中医脏腑学

第七章 中医感觉器

第八章 中医经络学

主要参考文献

(四)前言/序言

三十年磨一剑,今日剑出鞘——《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面世,甚感欣慰!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宗教传入,西医学东渐,逐步展开中西医论争,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五运六气、解剖等为众矢之的,中医深受压制和排斥。更为甚者,1929年2月24日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中医案”,企图消灭中医,此案随即湮灭在国民和中医界人士的抵制和声讨的浪潮中而未能得逞。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国家的中医政策使中医枯木逢春,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勃勃生机,中医得到历史上空前未有之发展。

1955年后中医医院(所)、中医院校、中医研究院(所)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破土而出,经过60年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已建立中医医院3千余所,床位达40余万张,中医师达70余万人,中医药科研院所达100余所,中医药大学、院校达30余所,中药生产企业达3千多家。

中医的提升和发展并未给中医人体解剖学带来发展机遇,反而有倒退之趋势,咎其原因,只能是中医人士妄自菲薄。君不见,中医院校教材中的《骨伤学》、《推拿学》、《针灸学》等一概弃中医人体解剖学而全部西化,这就是明证。

我们全面地、系统地对中医典籍和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类、甄别、考证、诠释,最后完成编撰《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准确性及先进性,且为首创。

1. 我国第一部《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

中医无人体解剖学学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医人体解剖学不分科之特色是中医解剖学与中医生理、病理、症状学、疾病学、治疗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脏象学为核心,与现代医学学科分类不同也是不争之事实,中医非无解剖学,而是学科分类有别之故。现今我们根据现代医学分科分类法,将中医解剖学分类成独立学科而研究,故为我国第一部《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

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中医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医学中形态学的范畴,是基础医学的基础。正常人体解剖学是规范、专用、惯用、习用的专业名词,此专用名词区别解剖学分类的其它名词而立,而本书是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冠以中医,以示内容有别。

2. 全面系统的《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

全面搜集中医典籍及中医人体解剖学相关联资料文献253篇,系统地按现代人体解剖学之分类编撰,体例为“概述”、“中医人体解剖学发展史”、“中医人体体表解剖学”、“中医骨学”、“中医骨度学”、“中医脏腑学”、“中医感觉器”、“中医经络学”等八部分,既保持中医特色,也不背离现代人体解剖学分类原则,即是中医人体解剖学,又能结合西医人体解剖学知识。

3. 图文并茂的《中医正常人体解剖学》

本书除有近40万字的文字阐释,还收载古今中医人体解剖学图谱600余幅(针灸图谱除外),可谓集中医人体解剖学图谱之大成,图文并茂,易读、易通、易懂。

4. 囊括了中医所有解剖学名词和术语

本书将散落在各医籍中的人体解剖学名词和术语收集、整理于一体,并甄别出“正名”、“别名”、“俗名”等,且分别查询最早、最原始的出处,均编于【医籍摘要】之中,引经据典,说之有据,而无遗漏也。

5. 纠偏中医医籍中某些错误阐释

我们将搜集的中医解剖学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甄别、考证,进一步作诠释,都纳入【考据辨正】中,每章、每节、每段均有其辨正。对发现中医医籍中的错误名词及阐释都作纠正,如中医骨骼名词和数目至今未有共识,我们整理解析后统计出中医骨骼正名197块,别名168块,缺听小骨6块,基本与现代解剖学骨学相当。其他纠偏不甚枚举。关于有争议的阐释,我们也作了讨论,并予结论。

6. 采用古今度量衡标准论证中医解剖学的正确性

我们采用周代度量衡标准换算现行国家度量衡标准,分别计算中医骨度、中医脏腑等的实测值,与现代人体解剖测量值作比较,均证实古代人体解剖的实测值皆正确可靠,证明中医古代人体解剖学是真实的,而非杜撰和虚构,3千年前有如此辉煌成就,令人赞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1739.html

上一篇:[转载]云天:中国古代解剖学简史
下一篇:[转载]姚鹏宇:中医的“解剖学”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4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