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姜良铎教授治疗危重型COVID-19的临床经验

已有 2300 次阅读 2020-5-12 07:5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姜良铎教授, 危重型COVID-19, 临床经验 |文章来源:转载

图片1.png 

一、危重型COVID-19的病机特点

把握病机传变特点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危重型COVID-19的病机具有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特点,既有本病自身的传变所致,也有来自于治疗造成的病机变化。从西医角度,危重型新冠肺炎的主要问题是ARDS、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普遍接受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ECMO、CRRT等ICU治疗,经过多种抗生素或激素、镇静药、肌松药、肠内外营养支持等复杂的治疗,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中医治疗方面既要总结共性规律和经验,更应该强调个体化治疗,即仲景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二、正虚:由气不摄津发展为阴阳两虚

新冠肺炎的一个基本病机是气不摄津,而且在疾病早期即表现这一病机,由于气不摄津,津液外渗化为痰浊阻塞气机,病人表现为咳嗽喘憋明显,随即发展为ARDS,这一早期病理机转见于几乎所有的危重型患者。临床中尽早应用黄芪、人参等补气摄津已证明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逆转部分病人进展为危重症。但随者病情的发展,气虚进一步加重,逐渐发展为阳虚;同时,由于大量津液化为痰浊,再加上邪热久稽,也伴有明显的阴虚。因此,我们会诊的ICU住院患者在正虚方面均为阴阳两虚,但每个人阴虚和阳虚的比重又有不同。

中医在扶正方面,早期以人参、黄芪补气为主,到危重型阶段就需要加用温阳药,以炮姜、附子加强温阳的力度,单纯补气不足以挽回欲脱之正气。本病属于温病,伤阴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病机,故在温阳药是使用中要避免过热伤阴,同时也需要阴阳双补。正如叶天士所说“炉烟虽熄,灰中有火。”在养阴药的应用中我们必须注意,此时以进入温病血中的下焦病阶段,故补阴必须重用咸寒之品,而不能只用甘寒。

三、邪势日深:热入营血、痰瘀互结

危重型患者,一方面存在严重的阴阳两虚,一方面邪势日深,热入营血,本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的异常,以D-二聚体的升高较普遍,这就反应了热入营血、耗血动血的一方面。按照温病学理论,属于热邪由气分转入营血,按照《伤寒论》的理论,则往往由经证转为腑证,从三阳经进入三阴经。

四、顾护脾胃为重点

危重型新冠肺炎的脾胃见证比较普遍而严重,中医治疗的一个重点是顾护脾胃后天之本。从西医角度,重症患者由于存在着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在危重型新冠肺炎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虽然ECMO等先进的人工器官支持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但对于胃肠系统功能的损伤和衰竭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代研究认为,胃肠道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原动力,胃肠道不仅是MODS的靶器官,而且还是MODS的始动者,同时也是MODS死亡的诱发因素。胃肠功能障碍时,早期临床表现以胃胀为主,继而大便稀溏、大便出血。保胃气、存津液是温病学的基本治疗原则,中医在防治胃肠功能障碍/衰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五、肺与大肠相表里

对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至要大便通就可以了,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危重型患者往往存在胃肠道的缺血和水肿,肠道屏障功能下降、肠道菌群失调,由于激素和抗凝剂的使用,很多患者还存在胃肠道的溃疡、出血甚至坏死。所以运用攻下药要把握好药物的剂量,不宜竣攻,尤其对于存在腹泻和便血的患者必须谨慎。从中医角度来讲,患者本身存在正虚邪陷的病机,竣攻有加重正虚邪陷的风险,甚至可能造成气脱。

六、不宜竣攻呆补
       危重型患者病机复杂,邪实正虚,阴阳两虚以以阴虚为主,一般养阴比重要大于温阳,但用药过于寒凉则不利于气机流动,所以补气还要配合理气。总之,组方用药要注意灵动。治法伤要兼顾化瘀,瘀血的成因主要是阴虚,因此要运用养阴化瘀的治法,同时要配合滋阴软坚散结,如生牡蛎等,可仿照三甲复脉汤方意。本病痰浊阻塞气机,但祛湿化痰忌过于温燥。
      由于正虚邪陷,治法上还要透邪外达,从阴分透邪外出,如青蒿、鳖甲等药。中医治疗外感以透邪、散邪为主,而不是对抗,单纯大苦大寒清热不能透邪,反致伤胃。本病肺络瘀阻较重,可以考虑配合虫类入络药。

七、治疗温病和治疗内伤杂病的思路有所不同

内伤杂病病机传变较缓,而温病的传变较快,因此治疗温病一定要抓住病机传变规律。 本病的特点是早期即表现正气损伤,从上焦肺逐渐走向下焦肝肾。由于患者普遍采用镇静及人工器官支持,很多症状表现不明显或被掩盖,患者交流障碍,给辨证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镇静剂的使用,肝风的表现似乎不突出,但还是有一些证据。患者多出现大便不固的情况,这是肾虚的表现,应当从补肾入手解决。

本病的病机复杂,且具有高度个体化的特点,因此很难使用固定的成方来解决,必须根据“随证治之”的原则灵活处理。另外,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和康复是“持久战”,很难一蹴而就。综合运用培土生金、扶正达邪的治疗大法,高度重视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调理后天之本。

1

2

3

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32783.html

上一篇:《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7):《文化人类学》
下一篇:[转载]王旭:热水中都难溶的“石膏”,能治病?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