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医之“气”断想

已有 2215 次阅读 2019-11-4 20:5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学概念, 精气学说, 理论

中国医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气”,与这个“气”密切相关的学说叫做“精气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有人称之为“气一元论”。据说,它是中国医学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础,因为贯穿了人体的物质、机构、生理、病理、药理等等,可以说是无“气”则无中医理论,则无中医学,甚至中医的内治、外治都没有了依据,根本看不了病。

但是,当我读到一篇名为《气说》的短文,则更进一步发现“气”与中国文字、中国文化、中国医学之间亲密无间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气说》是这样表述的,让人不得不惊叹“气”神奇、中国文化的奥秘:

天有“天气”,地有“地气”,月有“阴气”,日有“阳气”。纵观天地万物,大凡都有“气”。人就更是“一气贯终生”,“上气接下气”:在娘肚子里有“胎气”,生出来有“奶气”,小时候“淘气”,长大了充满“朝气”,迟暮之年有“暮气”,老了自然有“老气”。

正因为“人活一口气”,因此应该富于“勇气”,树立“正气”,抵御“邪气”,少沾“俗气”,避免“闲气”,更不可“无气找气”。

假如你眉宇间缺少“英武气”,那也不必“怄气”,更不可“泄气”和“丧气”,只要你有“骨气”,有“志气”,认准目标“一鼓作气”,你就会一样“来气”,照样活得有“名气”。

如果你身为男人,不必事事处处显示“须眉气”,不行的事情要“服气”,受到委屈要“忍气”;朋友之间少“傲气”,师长面前多“客气”;少年气盛莫“负气”,血气方刚不“斗气”,鸡鸣狗盗切忌“沆瀣一气”,善恶有别不搞“哥们义气”;挫折面前有“锐气”,遇到困难不“叹气”,仗义执言显“豪气”,面对邪恶来“虎气”;每临大事有“静气”,志存高远养“浩气”,上下求索无“惰气”,奋斗终生不“歇气”,如此男儿最“帅气”。

要是你是女儿身,除了“脂粉气”,不妨有点“阳刚气”,待人接物不要“小家子气”,言谈之间谨防“阴阳怪气”,在男人面前“秀气”而不“嗲声嗲气”,在老人膝下“顺气”而且“细声细气”,教育后代“轻声轻气”,有时“憋气”也要“息气”;高兴时可以“大笑一气”,烦躁时不要“乱骂一气”,最不可“浪声浪气”,少来点“尖声尖气”;芝麻小事莫“赌气”,注意收起“小脾气”,心胸豁达少“脾气”,和颜悦色增“美气”;有钱可以“珠光宝气”,无钱不要“攀比一气”,宁可“倒吸一口凉气”,也不要“低声下气”。

或许你是一介书生,难免有些“穷酸气”,满腔经纶爱“吭气”,遇事常常“书生气”,有时来了“丹田气”,还要冒“馊气”,犯“傻气”,否则觉得不“解气”;经济常常不“景气”,两袖清风少“油气”,唯有诗书养“清气”,博古通今多“才气”,即使不能“扬眉吐气”,也不少减“书生意气”,穷则独善不带“浊气”,达则兼济净化“空气”。

人生几人不“生气”,哪个又能免“受气”?其实不管哪种“气”,都会导致伤“元气”,到头自己找“晦气”,那时觉得更“可气”,甚至“气上加气”“背了气”。

愿你少发“火气”,不动“怒气”,充满“灵气”,浑身“锐气”,活得“神气”,迎来“运气”,更加“福气”!

其实,这篇短文还可以继续演绎。但是,当“李约瑟之问”拷打中国人的时候,难怪我们不能从中发现其中的原委?当医学概念如此变动不居的时候,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实证”之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要走出这个迷宫,从中国文字到中国文化、中国医学那种唇齿相依的深厚关联,该是多么厚的一堵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4825.html

上一篇:[转载]博文纵览: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始末
下一篇:[转载]一片甲骨惊天下——记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2 范振英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