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江峰弟书赠《王叔和传》

已有 3930 次阅读 2018-11-12 10:38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李江峰, 王叔和传, 中医学科发展

回武汉参加校庆和783同学聚会,江峰弟书赠《王叔和传》,就想起民间的这个段子(网上搜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有这么一段:“‘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不瞒太爷说,晚生在江湖上胡闹,不曾读过什么书,却是看的症不少。”)

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中医讲究悟性,不仅要读书,还要在反复体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中医理论契合的临床思维方式。人们常说,学习、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也主要指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因此,既要“熟读王叔和”,还要“临证多”。读书、临证并行不违,二者相互借鉴,相得益彰。

但是,学科离不开继承,更需要发展。“读书-临证”模式是做医生的规范,学科发展仍然需要更高的境界,即“基础-临床”的互动模式。目前,“基础-临床”模式在现代医学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加速度发展效应,出现日新月异的局面。近现代中医学家也深刻认识到这个经验,从国医科学化到中医现代化、从中西医汇通到中西医结合,经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实践,“不可通约论”就像横亘在“十字路口”的一尊怪兽,让中医学的基础研究不伦不类、非驴非马,停留在四处碰壁的尴尬处境。

当然,这是个大题目,可能非我们一般人物所能突破。还是介绍介绍江峰弟策划的这部《王叔和传》吧。

江峰弟曾是湖北麻城市“王叔和研究会会长”,主编过《王叔和传之大事年表,后策划《王叔和传》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跨度传记文库》之一)。我收到该书,即拆开浏览,并了解到整个编撰过程:

王叔和是魏明帝曹叡太医院太医令。当年在曹叡的支持下,王叔和将流失于民间的《伤寒杂病论》大部分残稿汇辑成《伤寒论》《金匮玉函要略方》刊刻成书,传承于后世。张仲景能够有今天的影响,王叔和功莫大焉。此外,他还被誉为中华脉祖,其《脉经》集魏晋以前脉学之大成,确立并描写二十四种脉象,定寸关尺三部,叙述各种疾病的脉候。该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六世纪即传至朝鲜、日本,后又传至阿拉伯国家。因此,他是中医学、中医发展史上的功勋巨擘人物。为了还原这段历史,复活王叔和的不凡经历,在“王叔和研究会会长”江峰弟的策划下,研究会查阅大量资料,将王叔和出生到去世共八十年间所发生的主要事件进行了大致的勾勒,描述了王叔和从一介平民成长为魏国太医令的传奇历程。主任记者韩进林先生妙笔生花,终于有了我手中的《王叔和传/跨度传记文库》。

作者退休前任湖北蕲春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室主任。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华夏文苑出版社出版了《夜半铜锣声》《真话实话俏皮话》《千古人杰李时珍》《蕲春广播电视获奖作品选》《只知责任大》《杂七杂八》《杂七杂八续》《哑巴驸马传奇》《从文知行录》等三十六部计七百余万字的著作。现任黄冈市鄂东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鄂东文化研究》主编。下面是该书目录:

第一章 王熙诞生天灾逢乱世 枭雄斗智麦芒对针尖

第二章 王斌返乡嗣子立王熙 献帝傀儡丧权倚孟德

第三章 才惊刘表仲宣入襄阳 初露头角王熙闯昌邑

第四章 王斌遇险安邑车马店 王熙救父街头借人参

第五章 王斌父子金壶岭遇匪 智降赎金牛先生施蝎

第六章 巧蒙山匪老王斌筹钱 喜收王熙吴阳子设考

第七章 干枯百日毒蜈蚣复活 堆雪成箴长平观论古

第八章 蓍龟言誓山匪抢庙观 引火烧身王熙护《难经》

第九章 卫汎拜师巧遇张仲景 王熙施药遂成小明星

第十章 王熙遇险蒲陂津乘筏 桑蓊救人凤栖驿观花

第十一章 王熙三年几番着孝服 仲宣五月襄城荐族侄

第十二章 求贤若渴曹操三颁令 携才南新孟德巧训军

第十三章 涅阳穰东王熙拜仲景 襄城医馆叔和试庸医

第十四章 曹植奉命写诔悼王粲 楼升顽皮习医陈皮斋

第十五章 襄阳城内叔和开医寓 碧霞观中道长论艾蒿

第十六章 丁酉大疫叔和巧用艾 岐蔓山庄仲景纂伤寒

第十七章 卫汎叔和辑助伤寒书 侯音卫开屡反南宛城

第十八章 曹仁军营和洽荐叔和 伤寒成书仲景托卫汎

第十九章 魏王曹操临终书二令 叛军匪徒夜半抢伤寒

第二十章 叔和茅坑偶觅伤寒序 卢公遗帛阴宅有空青

第二十一章 急寻书稿卫汎遭绑票 军马驮银叔和救表兄

第二十二章 庞姝患疾鹿门山拒医 叔和隐语庞家塬解悬

第二十三章 葱管导尿伙夫营救危 高手除疫西魔山论策

第二十四章 才女情真怨郎诗求爱 医痴意惬凤求凰合壁

第二十五章 政由己出魏明帝继位 叔和进京司马懿举荐

第二十六章 初试身手王叔和进宫 妙劝太医大将军论衡

第二十七章 曹叡东巡论绵羊猛虎 叔和伴驾救军士妇人

第二十八章 曹大司马遗荐太医令 叔和医丞艾蒿灸催生

第二十九章 辛大才女暗恋王叔和 太医夫人助力辛宛英

第三十章 二巡东境明帝哭子女 皇宫面君叔和述真情

第三十一章 曹叡破例擢升王叔和 庞姝劝夫早纳辛才女

第三十二章 明帝卓见专资纂医著 才女慧嬉隐语诠芳心

第三十三章 曹釵东征郸城恤臣工 伤寒书成叔和改书名

第三十四章 变法铺张明帝迁铜狄 心无旁骛叔和苦寻妻

第三十五章 曹数临终托孤司马懿 叔和恋叡血染绝情书

第三十六章 叔和寻妻力辞太医令 太尉承情眷顾留俸薪

第三十七章 酷暑炎炎王叔和中暑 马嘶声声毛隐士现身

第三十八章 睿智毛瑄谎言输白呆 信义叔和真诚记脉循

第三十九章 俚俗山珍康王寨迎客 奇招妙手王叔和回春

第四十章 深山定居太医究脉学 叔和韩娣携手结鸾俦

第四十一章 厍充怪招姝痊亭拜师 叔和仁心隆冬夜救贼

第四十二章 三易其稿叔和撰脉诊 八字成箴毛碹劝挚友

第四十三章 叔和收徒出告贴送药 康泰刁顽否招谎治懒

第四十四章 太医携子书坞拜师长 文楚散金断指撼盗酋

第四十五章 厍充赤亭开馆初试手 疯汉求医三不堂开业

第四十六章 郡守爱子习武成兵狂 太医诊脉奇招治心疯

第四十七章 邓厚暴病西阳送薪俸 郡守佘生白鹤献神方

第四十八章 王杬习医弃儒百事问 大禹镇恶龟纽成龟峰

第四十九章 叔和奔丧司马懿病逝 残身自强皇甫谧试针

第五十章 得益匪浅太医院论脉 进退两难大将军举荐

第五十一章 归心似箭叔和跪山涛 心如止水太医救孤儿

第五十二章 小小黄鱼难住大太医 皇皇《脉论》毁于小老鼠

第五十三章 好事多磨《脉论》从头越 命悬一线巫医求太医

第五十四章 瘴气成疠艾汤护幼婴 洪水泛滥浊浪吞《脉诀》

第五十五章 横河慧女孔夫子巧遇 回车书坞光武帝赦封

第五十六章 见贤思齐觅徒养孤苑 闻恶思宥问脉龙泉观

第五十七章 滴水穿石《脉经》呼欲出 三生有缘故友邙山候

第五十八章 叔和悼妻韩王山守墓 陈母暴亡死因成悬疑

第五十九章 一场隙争著作郎遗恨 百日大旱掘古井救民

第六十章 丫头山秀王杬觅知己 杏邑居馨王楒拒仕途

第六十一章 《脉经》刊行名垂千古史 座椅坠地神遁药王山

后记

c57543eb24e7399e709dc30526aac4ad_b.jpg


附韩进林:《王叔和传》成书举隅

千古中医千古史;万世福音万世歌

中华医学乃世界人类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创造,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人类健康、世界医学做出了伟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秦、汉以来,一批又一批杏林先贤,承先启后、前仆后继、呕心沥血地为中国为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无比珍贵的医学典籍,魏、晋时期的名医王叔和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令人遗憾费解的是,古代十大医药经典中有两部渗透着王叔和大量心血汗水的一代名医,居然在《三国志》及同时期的国史文献中无片言只语。

圣人曰: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给王叔和立传,乃文化人义不容辞之责任。尽管王叔和远离我们1700余年,且国史无痕,文献乏迹。然而,王叔和的伟大贡献,深远影响以及他的仁心仁术,精诚大爱;他的趣闻轶事、传说传奇,在民间、在岐黄界、在东篱坊间广为流传。承蒙麻城市王叔和研究会的抬爱,我有缘且有幸成了为王叔和立传的执笔人。几年来,足迹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和湖北的襄阳、荆州、荆门,特别是王叔和寓居殁葬地的麻城,几乎所有乡镇乡村,皆踏访寻踪过,获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一手资料。

哲人说,语约易言,文重难得;空潭泻春,古镜照神。“闻君脱俗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一部书中,每个字每个词汇的精致安排,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供选用。作为《王叔和传》的执笔者,“梅止于酸,盐止于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的感悟最深最浓。以下几点,是我写作《王叔和传》时,不依草附木,不人云亦云的异质思维与另类思考。

其一,以文学亲和力为依托,还原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王叔和之真相,使中华医学史少一份遗憾。

写一部书好比生一个孩子,总得十月怀胎不是?”这是德国著名作家海涅论文学创作的幽默。人生就是一部书,一部用故事编织的书。没有故事的人生,要么寡淡无闻,要么轰轰烈烈,超越了故事的本身。换言之,故事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养分。

王叔和,作为中华医学史上十大功勋巨擘人物之一,他的故事无疑集中在编次张仲景《伤寒论》和自己的《脉经》撰著中。作为古代十大医药经典的《伤寒论》《脉经》的形成,也绝非一蹴而就。王叔和从生到死的八十年间,战乱频发、疫瘟流行、权争四起、民不聊生。由一介平民跃升为太医令,从《伤寒论》散佚于战乱中的艰辛辑纂,到刊刻传世,再到集汉代以前脉学之大成的《脉经》完成,王叔和身上的传奇与神秘不无丰厚。不可置疑,王叔和的一生,是在波峰浪谷、血雨腥风中度过的,没有文学的亲和力是难以还原鲜活的王叔和,真实的王叔和。

文学即人学,人学皆故事学。没有人没有故事的文学,断然毫无亲和力。《王叔和传》由375个大小故事相缀而成。其中,医案医话故事105个。这105个医案医话故事中,仲景医话医案16个,用张仲景方汤32个。从王叔和参与张仲景编纂《伤寒杂病论》成书到原稿的散佚,再到寻找《伤寒》书手稿和编次《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刊刻印行,还有《脉经》的三易其稿、四换书名、五次蹉跎,皆是这375个大小故事中最精彩精深之处。这些故事既取材于民间之闻,亦有文献中的异类记载和愚用文学的触角延伸拓展的元素。总之,《王叔和传》是一部文学与史学的兼融,传记与史记的联袂。书中涉及的近500个人物,有400多个是有文献可查的。另有200多个是被《三国演义》边缘化了的人物。故事的脉络承启,是完全依据文献编年的记载而展开的。如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和《脉经》的成书刊行等,与《资治通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的记载毫无贰志。

在以故事为主线的铺陈延伸中,我又跳出了诸多记载先贤圣哲、医擘的那种“主题先行,唯全唯美”的桎梏,竭力还原王叔和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成功亦有失败,有迷茫也有遗憾的真实之人。

一纲举而万目张

《王叔和传》动笔前,我也曾纠结于是写传还是写传记。传,为史学,传记乃文学体裁。有朋友称,若以《王叔和传》作书名,当属史学之传。亦有文友给我打气:“传”,不是史学体裁的专利。古往今来,《水浒传》《岳飞传》《秦桧传》《兴唐传》《武则天传》《大明英烈传》《圣人传》《二程传》《金陵传》《吕梁英雄传》《黑山白水传》《江姐传》《华莹山传》等等,难道都是史学之传?一句话点醒纠结人,以人为本,管他史学还是文学!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放下了体裁纠结的包袱,轻装上阵,惬意而行,《王叔和传》的成书自然得心应手。至于《王叔和传》是史学之传还是文学传记,皆由读者说了算。踵武前贤,当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典型的古典文学之小说, 可自古至今,仍然有不少人把它当作史学而津津乐道。书中塑造的皇家正统人物刘备和智慧之神的化身诸葛亮,千百年来,皆为世人所景仰。《王叔和传》当然不敢与《三国演义》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但有一条令我欣慰,中华医学史上,一代名医王叔和无传的遗憾终归划上了句号。

其二,以史实为依据,再现东汉末及魏、晋时期风云人物之原貌,不计演义褒贬说。

王叔和生活的年代,与《三国演义》所揭示的时间不相上下。《王叔和传》中诸多人物、事件、地点与《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人物之形象、事件之结果、地点之契合却截然不同。这不是我的异质思维与异类思考,而是历史的真实原貌。前文说过,《三国演义》不是史学是文学。书中的大量人物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经过了罗大作家的文学粉饰后才粉墨登场的。众所周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始终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贬诋曹操,褒扬刘备及其刘氏集团。并给司马懿涂上阴险狡诈的脸谱来衬托诸葛亮乃智慧之神。换句话说,《三国演义》是对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和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氏集团,口诛笔伐。老罗认为,曹氏、司马氏皆是一丘之貉,千夫所指的叛逆国贼,是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罗大作家的良苦用心,经过数百年来戏剧舞台、鼓书艺人和民间文学、少儿连环画等形式的广为传播,潜移默化的效果根深蒂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势不可挡。清代文学家袁枚有一首《佳句》脍炙人口,看似写“佳句”实则是一首对《三国演义》的另类思考。

诗曰:佳句听人口上歌,有如绝色眼前过。

明知与我全无分,不觉情深唤奈何。

《王叔和传》中除了王叔和的故事有文学的元素,曹操、曹丕、曹睿、曹植、曹髦、曹奂、曹真和司马懿、司马孚、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等风云人物的故事,皆是史实的再现。历史的真相只能掩盖一时,掩盖不了一世。早在30多年前,我曾与人合作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反三国”故事集《曹操三请诸葛亮》一书。时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常新在诸多媒介发表的书评《新鲜芳香的野花》——简评《曹操三请诸葛亮》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作者是很巧妙地为曹操平反”。那时候,言及我为曹操平反,真的是抬举了我。当时,哪里知道要给曹操平反,只不过真实地把从民间搜集到的传说故事展现出来而已。绝没有想到专家有如此高评。

《王叔和传》不是《三国演义》之别传,鄙人更没有自不量力去与罗大作家较真的想法。凡《三国演义》上浓墨重彩喧染过的事件,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关羽走麦城、华佗之死、伐蜀灭吴等大事概不言及,实在回避不了的,就一笔带过,只将笔触伸向《三国演义》中老罗一笔带过的诸多人与事。如王粲、蔡琰(蔡文姬)、曹洪、高干、郭嘉、荀悦、司马孚、和洽、甄洛、韩福、董昭、高堂隆、山涛、汉献帝等。而这些人物的出现,亦非民间传闻,皆据文献史实。

《王叔和传》中先后撷选了《资治通鉴》《新资治通鉴》《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晋书》《史记》中23位风云人物的诗、章、文、赋46篇(首)。其中曹氏集团的诗文最多。如曹操的《唯才是举令》《敕有司取士母偏废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诸儿令》《遗令》《忧抚令》《终令》;曹丕的《诏令》;曹植的《王仲宣诔》《斗牛诗》《说疫气》;曹睿的《猛虎行》《选才量才诏》《月重轮行》等。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从文献中记载的诸多书、诗、文、章中,不难看出,老罗给曹操加冕的“乱汉之贼,祸国之首”的冠盖,倒还真的有些张冠李戴。《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谁。其意是说,对当今有疑问,可以考察历史,对未来不了解可以查看过去。简言之,以史为鉴。愚以为,历史的真实以文献史实为要;文学的真实,则以个人的好恶为本。《三国演义》如此,《王叔和传》亦如此。

其三,以文献记载为准绳,重现沧海桑田的时代记忆,不让读者猜谜语。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对书中的古地名总有一种刨根究底之冲动。如:邺、邺邑、邺都、邺城在哪里?是一个地方还是几个地方?曹操在邺城建造的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有什么特别之处?只可惜手头没有可以查阅的工具书,不得不望疑兴叹。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斗着胆子去问语文教得特别棒的张祖武老师。张老师也无可奈何地摇头说不,语气中不无尴尬。

《王叔和传》涉及的古代地名439处。为了不使读者猜谜语,我在撰写《王叔和传之大事年表》时,就对古代地名逐一进行了注释。如凉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曹操移治姑臧县,即今甘肃武威县(市)。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今陕西西部。又如:寿春,今安徽寿县,时为魏扬州治地。麦城:古城堡。关羽败走麦城,王粲《登楼赋》之城楼。故址在今湖北当阳县城东南20公里的沮河西岸,距今襄阳城不足百里。

也许,我的“不让读者猜谜语”实为单相思。现今读书者微乎其微,又有多少读者能静下心来细品细读?动笔前,愚也想到这一层。可是那种怀旧情愫挥之不去,仍然自讨苦吃,费九牛二虎之力,翻烂了几部文献典籍给439处地名进行了边注诠释。

文章本性情,面目不尽同

愚的“相马须相骨,探水先探源”情节,不仅仅体现在书中的地名加注上,对一些耳熟能详,带有浓厚时代记忆色彩的词汇仍保持着历史原貌。如茶叶为荼叶;盛酒的不叫壶,叫盉(hé);碗称钵(缽);酒杯称酒樽;水杯称水盅;灯谓盏;院称苑;书屋为书坞;谜语为隐语;春节为立春之日;中秋节为立秋之日;八月十五称八月望;厕所(茅厕)称溷(hùn);山药名薯蓣等等。这些听似“另类语言”的东西,在1700余年前,才是正统规范的语汇。仅以“茶”为例。“茶”字的出现在南北朝后期,到唐代因陆羽的《茶经》刊行才基本普及。而这之前,“茶”一概称之为苦荼、荼叶、荼。

我不厌其烦地强调时代语言的时效性,是有前车之鉴的。1993年2月,电视连续剧《楚霸王》第13集中,楚霸王面对含情脉脉,泪珠滚滚的虞姬一声长叹:“唉呀呀呀!吾何偿不向往世外桃源?然,纷争不息,天下未定,焉敢苟向也!”为此,愚给中央电视台剧组写了篇观后感《楚霸王巧会陶渊明》,对一些古代题材影视剧中的主人翁乱用成语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及彼,不能说别人是铁齿铜牙,说自己是纸糊豆渣。故而,《王叔和传》中凡涉及有关历史知识、传统礼仪方面的着笔皆慎之又慎。也许,愚因孤陋寡闻,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但愚毕意努力过。当然,《王叔和传》中之语言就另当别论,主要汲取了当年明月先生《明朝那些事儿》的养分,用了些现代语言的幽默为古人作点赞。如果读者指责此属不伦不类,愚口服心服,绝不二论。

云垂海立开奇境,古调新生论脉经。

金匮伤寒仰仲景,青山白云同素心。

以上赘言,乃肺腑之言,亦代前言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45817.html

上一篇:783:相识四十载,重逢情更浓(一)
下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八十四)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2 郑永军 禹荣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