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感悟中医”备忘录(八)

已有 1704 次阅读 2018-10-7 16:3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感悟中医, 备忘录, 自然哲学, 临床经验

李明远聂教授 过去几十年,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太快了,使人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多、更细微、更科学的认识、了解和理解。这很好,使更多的人享受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但由于仪器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微观,对于医者的要求则越来越高,如何读懂“图片、曲线、图表、数据等”所隐含的关于生理、病理、病机及其随时间不短变化的信息,综合分析这些繁多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诊断)越来越难。这需要医者掌握更多的不同学科的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和知识,否则,只能是看“天书”。无论对西医还是中医,这都是一件难事。如果读不懂这些“图片、曲线、图表、数据等”所隐含的生理、病理、病机及其随时间不短变化的信息,其结果自然可知。因此,物极必反(阴阳之理,极则生变)。

如果中医能够利用好中国哲学对中医学的指导优势,借助中医学的主要理论和主要的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就能形成“现代中医学”,并可能优于西医学,至少可与西医学“平起平坐”。目前,中医对于中医学的主要理论、诊断方法等的掌握,应该没有大的问题。但中医学游离于现代科学太久了,这需要补课。这个过程也许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急不得,但必须去认真的做。好在我们这代人在继续对传统中医学质疑和思考的同时,众多的医者已开始“思变”或在“行变”,不断吸收和借鉴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医所用。同时,又有一批搞现代科学的人士加盟,使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成为可操作的可能,不再仅仅是“探讨”。

@Ning Chen 教授,抱歉,“共振”是一种现象,不是“想象”。

陈宁阴阳平衡就是共振,不是想像而是有依据的。也是心脏跳动的重要物理条件。

未央无序至有序的物理原因是什么呢?请教陈教授[抱拳]

李明远Ning chen 教授,在前一个回信中,我已做了道歉,将“现象”误写成“想象”。这里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一个笔误(或键盘误),请原谅。

我相信一个严肃的研究者所取得的结果或提出的结论都是有依据的。依据生理学,心跳、呼吸和消化等活动是由内脏神经调节和控制的。很想了解“共振是心脏跳动的重要物理条件”的依据。另外,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阴阳平衡”是一个哲学概念,如果您这里的“共振”为物理学所涉及的“共振”,我也有兴趣知道“阴阳平衡”就是“共振”的结果是如何得到的?

王维武一个学科的发展,总是有其历史背景在,亦必有其历史局限性。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长盛不衰,本身说明了其内在价值。但是几千年来,名医少,庸医多,又说明这个体系本身还是有其限局性。至于西医,本身才短短几百年历史,目前在疾病的机理、诊治及药物开发等方面都遇到大量的瓶颈,证明这个体系也并不完备。中西医结合几十年,更是不伦不类,难以真切于临床应用。咱们有无可能另辟蹊径,在中西医现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个完全不同的理论构架(open source),再在此基础上逐渐充实完善、不断改进?好处在于,做为开源系统,能不断吸收各家经验,不断得到临床印证,不断去粗存精,不断增加新鲜血液。而且这个是直接面向临床、由个体向群体,而非反之……将来也易于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对接,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得到大量有价值、经临床反复验证的知识节点。

丛远新这个瞎掰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西方等也有传统医学西医是现代医学,是全人类的智慧

如果几千年来名医少,那只能说中医更多地靠个体智慧个体智慧是没法匹敌全人类智慧的,是萤火虫与月光的差别

牛顿现在也就高中水平中医界的牛顿呢?

贡献是否被认可智慧是否有延承?

如果不能被推广和延承的话,中国传统医学界1000个牛顿跟现代医学1个牛顿的贡献没啥差别

王维武你在辩论的时候能否对人有起码的尊重?什么叫瞎掰?好像你手里掌握了真理似的!

丛远新抱歉,用词不当

王维武辩论需有理有据,而非盖帽子、甩棒子。起码大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恶言相对,那叫辩论吗?

你这么鄙薄中医,那你还来参加中医的什么讨论呢?中医好歹也为中国医学界争得了第一个诺贝尔奖,怎么你就认为它的贡献是不被认可的呢?

丛远新改天分享一点儿传统武学的研究我做的,即将出版其间跟一些中医朋友有过不少交流,收益不少

王维武武学也要讲武德,讲尊重同道吧?

丛远新武学是多元的有具有普世价值的有的只能在少数人之间传播


 

我比较关心普世的对中医,我也是如此,关心普世的,能够发扬光大为全世界所用的

王维武牛顿的经典力学至今仍是现代物理学不可动摇的基石,在你眼里也成了高中水平。你真牛!这就是你的普世价值?

丛远新我是物理学出身!

王维武你倒是说说,中医里面哪些是普世的,那些又不是普世的?

丛远新牛顿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英国对牛顿的评论比爱因斯坦更高牛顿现在确实就高中水平

王维武一个物理学出身的人对物理学的泰斗都持这种态度?那这么说,牛顿是高中水平,你是大学水平?

丛远新这就是科学作用,能不断累加发展

你没接受过现在高中教育吧?

王维武你接受过?你几岁了?

严金海获得诺贝尔奖的是青蒿素,屠呦呦是标准的现代药物学者

丛远新牛顿的专业水平也就高中,但创新能力却是世界顶尖的,这个不能混

@严金海 中的!

中医是灵感,推进靠科学

王维武咱们还提什么现代中医呢?凡是用现代科技研究中医,得出的东西,最后就会否定中医本身的贡献,而认为是现代科学的贡献。

你对中医了解多少啊?就敢对中医下如此结论?

读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吗?为什么对一整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学科,你就用”灵感“二字一言以蔽之?

丛远新屠呦呦的那个,我看过饶毅的介绍在她获奖之前

王维武你为什么不看青蒿素研发过程本身,就看饶毅的介绍就如此肯定中医本身没有贡献呢?

丛远新有贡献呀

王维武你研究牛顿的经典力学不看牛顿的著作本身,却看一个小学的课本介绍,然后就下结论?

丛远新我看过牛顿著作而且牛顿的理论很熟

看小学介绍的是您吧[呲牙]

王维武跟你辩论很累,清不清楚我只是打个比方啊?

丛远新饶毅介绍的就是研发过程

王维武你是听不懂话里话的。算了,不想与你再辩了。你太无知。我觉得有这时间我不如多看两本书。我退群。

陈辉链接“医生一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50%”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疑问]

聂广各位,中医问题确实很敏感,大家意见很不一致。我觉得,这个群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但能够在一个群里交流就是了不起的事情。没想到,维武教授一生气就走了,我再做做工作,希望不打不成交!从,知道你十分忍让,谢谢啦!

陈教授,上面的段子一方面反映了大家对医疗行业的不满,另一方面存在反智主义的泛滥。

链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暨现代医学200周年特辑,珍贵图文视频”

唐乾利:棒!

聂广:各位,唐校长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国杰出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谢谢他的参与!!

唐乾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各抒己见好了,建议您别过认真。年轻时争执太多太过,现在多听听还是很受用,可以说受益匪浅!谢谢!

聂广谢谢校长!

丛远新@聂广(深圳三院) 我过了,抱歉[调皮]

唐乾利我是一名中医出身的普外科医生,从医35年有余,对聂教授非常崇敬!近十年主要精力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与科研,目前带的在读博士生8名、在读硕士生10名、在站博士后5名,就是2个研究方向:(1)创面修复研究;(2)胆石症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有这两个方向的专家老师,我及学生们恳请赐教,更期盼多形式的学术交流。谢谢各位老师![抱拳][抱拳][抱拳]

聂广丛,你是老江湖[强]

李教授,您是从事化学研究的,建议考虑唐校长的意见,一起合作搞点中医的具体工作。

赵先明唐校长好!我也是中医出身的普外科医生,现在主要从事胃肠甲状腺外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虽然开了34年多的刀,但对中医的感情却越来越深,门诊以开中药为主。希望能跟您多点交流。[强][强][强]

聂广对,你们两个正好对接。[强]

唐乾利赵教授好!请多指教。

我们私聊[呲牙]

陈宁中医理论的强项是内科和整体性。在外科手术上中医可借鉴的不多。[微笑]阴阳平衡对恢复有利。

聂广链接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烧伤与创面再生治疗学术盛会召开(http://www.sohu.com/a/209486756_100018139)中医在创面再生治疗方面颇有贡献。

陈宁经络的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但创伤后,经络的位置局部有变化。

聂广欢迎陈教授参与!!

赵先明@Ning Chen ,外科是现代医学的强项,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需要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加以指导,摆脱为手术而手术的观念,同时围手术期的中医介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唐乾利早中期的实体瘤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风险、并发症、术后复发、患者生活生存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外科界。中西医结合在围手术期干预、防治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后遗症、提高手术患者生活、生存质量方面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赵先明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强][强][强]

时间不早了,有空再聊!晚安

唐乾利除了创面修复研究我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外,在中医药围手术期干预胆石形成与复发的基础研究方向我就主持了4项国自然项目,并感觉自己的团队在这方面已有好苗头,也许会取得一点突破。各位老师晚安!

林肇昆因缘巧合,我们走到了一起,无论是退休老中医、老科学家,还是中医少壮派和爱好者。

来到这里,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话题,有不同的困惑。来到这里,因为我们情系中医,我们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差异是必然的。但是,本着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前贤、尊重事实的风度,本着“尖锐于事,和气于人”的理念,本着讨论无禁区、科学无国界的宗旨,我们能够克服价值观不同、思维范式不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每个人收获知识、收获友谊、收获理性。
结合《罗伯特议事规则》和哈维尔对话守则,拟出以下群规则供各位参考:

1)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知,不是为立场而斗争,反对党同伐异。

2)群里所有人都享有平等权利,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动机、习惯和偏好。

3)辩论应就事论事,以当前待决问题为限,并保持主题,不得“顾左右而言他”。

4)辩论时用证据说话,不应意气用事,谨守“尖锐于事,和气于人”。

5)尽量避免偏激、粗暴和以势压人,出现误解时理性分析,找出原因并发扬主动道歉的美德。

6)北京时间23点后不讨论与中医有关的话题,居住海外的专家可自行安排。

未来的日子,让我们见证这一切!

陈宁@赵先明(广中医一院) 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都不是完整的医学理论。中医的整体性也不是包含系统的全部,它只是部分整体性的功能。

聂广@林肇昆兄,这个放到群公告那里,只可群主操作。

赵先明@Ning Chen就是因为中西医理论都不完善,各有优势,各有不足,才更应该互相借鉴,互相融合,力争找到最大的公约数。但一定不是简单地将中医的某些概念跟现代科学所认识的概念一一对应,这种做法是徒劳的,过去很多西学中的前辈们耗尽心血研究脾虚、肾虚......等的实质,试图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中医理论,最终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对中医理论发展无益,而且忽略了传统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如果失去了临床有效性这个中医的最大优势,无论你把中医理论研究的如何透彻都是徒劳的。

唐乾利非常赞同赵教授的观点。“研究事物不能脱离它原产生时的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致病现象是无法重复的,还有个体的差异问题。我曾与黄枢先生探讨过中医个体化治疗及特色优势问题,他用“无法复制的老窖酒香”说理,我觉得有一定道理。酒在化学分子式上都是一样的,称之为乙醇。但是,酒和酒差距巨大。其区别何在?经专家研究古酒池发酵的酒,其醇香品质是由于窑泥中栖息着多种功能微生物,参与了香味物质的合成和窖泥物化结构的改善,经长期缓慢的生化作用,赋于了独特浓郁的“窖香”,年代越久,则微生物繁殖越多,酒的品质越好。缺少它们的参与,酒的品质将受很大影响,而这些微生物,无法复制和搬运,故五粮液、茅台酒则无法取代。也许不十分贴切,只是打个比喻[呲牙]

陈宁中西医学在理论上公约数很小,但在经验医学上有交合集。

唐乾利中医药一些经验和说理是经过了上千年的积累而来的,有如老酒的窖泥是不可复制和唯一的,但作为说理工具可以举一反三。西医遵从实验科学,往往将事物分割独立去研究,这种方法逻辑性严密,研究细致。但实验的最大不足是时间有限,环境太理想,其结果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有如在一滴水里看大海,精确、细微、具体。但却与研究大海实质相距甚远,并且是越深入越远离。而中医有如卫星上看云图,全面、立体、相关连。并从有诸内必行于诸外的思想,通过表面的反应去推断内部的变化。

陈宁中医以气血运行为对象,但侧重于气,西医几乎只以血为研究对象。

关于中西医的关系可用数学原理解释。

赵先明中医的血也并非西医的血,当中医诊断血虚的时候,往往西医会用血色素不低来反驳中医,这是对中医极大的误解

陈宁血虚包含两成含义,一是血的本身,第二是中医的阴,而中医的血侧重于后者。

唐乾利由于历史认知与条件所限,中医学自身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中医药学当代的真正困难,不是中医药学自身的问题,而是从事中医工作的人的问题。几十年来“西化中医”的种种做法,直接导致了当代中医队伍群体素质的下降。而“西化中药”的研究给中药研究和中药材保护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李明远聂教授、唐教授,您好!感谢唐教授的提议和聂教授的建议。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胶体与界面科学”。如果唐教授“胆石症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课题需要研究“胆结石”的形成机制(机理),我有兴趣敲敲边鼓,一同参与讨论或研究。从1999年开始,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专题负责人,我连续10年参加了石油领域两个“973”基础研究项目。在2005-2014期间,作为课题负责人,参加了中国-欧盟,中国-英国、中国-意大利、中国-澳大利亚等政府间合作项目。主要进行二氧化碳采油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并从“胶体与界面化学”角度,侧重于研究“二氧化碳与原油的分散特性”及二氧化碳采油机理。

李明远@Ning Chen 教授, 您好!这两天仔细的考虑了您对“心脏跳动”与“共振”的研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目前,虽然生理学提出“心脏跳动受内脏神经的调节和控制”,但其调节、控制机制似乎并不清楚。如果在数学上能确定“心脏跳动”与“共振”的关系,对进一步认识心脏的生理活动和机能,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您的研究,有两个“物理模型”也许可供参考。

1)心脏起搏器发生的“频率”对心脏跳动“频率”的调控模型;

2)老式“调频式收音机”(不是调幅式或数字式收音机)通过对收音机接收部分的“频率”调节,使之与电台广播信号发射的“频率”“共振”(无线电学称为“谐振”),而获取广播信号,收听广播。

也许第二种物理模型更接近于您的“数学模型”。仅供参考。

陈宁人体的功能有许多是来自于本能,即基本科学机理,不是都受大脑和神经控制的。

脏腑系统的共振对心脏的工作极其重要。

心率与脉率的关系与此有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39404.html

上一篇:“感悟中医”备忘录(七)
下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八十):海天一色
收藏 IP: 223.74.154.*|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6: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