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家乡美味:马坪少年再聚首(四)

已有 3058 次阅读 2017-4-9 17:40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马坪少年, 家乡聚会, 美味佳肴

因为4月5日上午汉江大学的党委会,宣传部长聂在垠教授不能缺席,他只好午饭后匆匆将诗稿托付与我。我让儿子为他朗诵了这首《家乡的美味》:

五十多年的人生旅程

到过太多的城镇乡村

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还是我的家乡我的马坪

不说那军山脚下街巷深深

不说那徐家河水波光粼粼

不说那府河岸边杨柳依依

不说那严舒畈上麦浪滚滚

单是当年家乡饭菜的滋味啊

就让人终身难忘铭刻在心

回想小的时候

生活还很贫困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

吃得津津有味照样开心

箭杆白里多放点棉油

顿时就觉得格外香纯

吃饱了再来一碗锅巴粥

上学干活浑身是劲

小鱼煎黄了再加上酸菜

就是平常日子最好的菜品

初春的地菜中拌上鸡蛋

卷件的味道啊胜过山珍

如果遇上逢年过节红白喜事

趁机大快朵颐就像开荤

两三寸长的大红肉

咬一口满嘴流油真是过瘾

这些家乡才有的滋味

陪伴着我的童年

融进了我的生命

后来,背起小小的行囊

求学谋生离乡背井

可是,不论身处何地

最难忘家乡的亲人、家乡的风景

还有那少儿时家乡的美味

总令人心驰神往回味不尽

每次回到马坪,离开的时候

总要把水腌菜白花菜带上几瓶

家里有人过来,总是反复叮嘱

别忘了把霉渣粑霉千张捎来几斤

世上珍馐佳肴千万种

难抵消我对家乡滋味的思念情

曾经,我实在嘴馋了

动手烹制三鲜滑肉家乡的菜品

还是那些食材,还是那些佐料

然而,入口后却感觉大相径庭

我突然明白了

家乡的美味不能在异乡复制

家乡的美味只能在家乡找寻

因为,家乡的美味之中啊

添加了游子浓浓的乡思乡情

如今,马坪的变化日新月异

眼中的一切逐渐变得陌生

漫步在沉寂的古镇老街

仔细寻觅儿时记忆的踪影

炸粑粑、炸馃子、石花粉

仿佛又听见当年熟悉的叫卖声

家乡的美味还能留住吗

我不由得生出一丝丝担心

那天,在一个小吃摊上

居然发现拖糥那久违的身影

我一连吃了几个

简直是虎咽狼吞

妻子笑着说,离开几十年了

你呀,终究还是个马坪人

是的,从呱呱坠地到白发鬓鬓

我都是地道的马坪人

永远忘不了家乡的美味

永远改不掉家乡的口音

马坪人酷爱烹饪,其实由来已久。据考证,马坪是厨祖詹王故里。詹王本名陈志龙,出生于南北朝时期。据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义门陈氏宗谱》记载,陈志龙“纵情山水,常奔走于永阳县(今广水市)中华山,好狩猎、烹野味,人称‘詹鼠’,自号浪漫翁,被唐太宗封为‘詹王’”。詹王拥有精湛的厨艺和仁爱的情怀,被中华烹饪界尊为厨祖。

厨祖故里,似乎人人都继承有詹王精于厨艺的基因,即使是耕种的农夫、挑担的脚夫,一样可以烹制出脍炙人口的美味。最著名的是马坪拐子饭,相传明、清时期,马坪航运发达,水陆两便,商埠繁荣。境内有一条小河与涢水相连,人们常驾船沿这条小河顺流而下至涢水,由涢水入汉江、长江,再登岸至汉口、武昌。从汉江、长江而来的货物进出马坪,都依赖这条航道。因此,马坪一度成为繁华的码头,百舸争流,商贾云集,甚至还形成了九大船帮。在码头从事拉纤、搬运的工人大清早就出来劳作,体力消耗非常大。据说,清朝初期,一位陈姓码头工人腹中饥饿时,就将当时人们并不看重的猪脚、猪肠等放在土罐里,加上一些作料,用慢火熬熟,和以米饭食之,味道鲜美,解饥解乏。这,就是最初的拐子饭。

后来,做、吃拐子饭的码头工人越来越多。每天早晨,当他们体力耗尽腹中饥饿时,就吃上一碗拐子饭,透支的体力能够很快得到恢复,身体的疲惫和劳累也在品尝美味的过程中烟消云散。然后,他们带着拐子饭的余香,又投入到紧张而又繁重的劳动之中。

此外,马坪人不断推陈出新,利用普通的食材,研制出了许多可口的特色菜肴,如拐哥羊脚、清泉鸡汤、干煸盘鳝、甲鱼捞饭等等,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047775.html

上一篇:六十回望:马坪少年再聚首(三)
下一篇:记住乡愁:马坪少年再聚首(五)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