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东夷五千年前就能修锔陶器啦

已有 3706 次阅读 2021-5-27 11:45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 腊月二十九(2012210)贴出“尺度研究的小结和展望”,已过去一百零八天。预定的研究均已完成,只是“商灭夏之前固然已用商尺19.7 cm”,但商尺与夏尺15.8 cm有着5:4 的关系,想来是有意为之。自然而然地会问,先商使用尺长19.7 cm之前使用何等尺长呢。我当然有个想法,但事关“众说纷纭的商族来源”,下笔真有些犹豫呢。

通常都说夏商周,而广饶、济南、平阴、曲阜、泰安、滕州、费县、邳州、新沂、(日照)、胶县等地,在大汶口文化时代使用夷尺17.6 cm (今黄河南岸的济南和平阴在晚期曾使用北侧地域的商尺19.7 cm)也是独立的政权实体。其时黄河在外围游荡,夷族或许也曾到黄河淤滩生活,但并不能长久居住。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黄河可能北徙去塑造华北平原,该地域稳定地居于黄河右岸而被夏族控制,进入龙山文化时代使用夏尺15.8 cm

2  星期二下午本是例会,学院组织到市区看电影;因周二、三上午和周四下午皆有本科生课,蒙领导俯允得以居家备课,而晚上也就有时间阅读发掘简报。

[1] 张子晓, 邱波尹, 传亮. 费县双丘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发掘报告. 海岱考古, 2016(0)

[2] 李振光, 王建国, 刘桂芹, 赵政强. 山东广饶县傅家遗址的发掘. 考古,  2002(9)

简报[1]大汶口文化M1 出土遗物,其中21件手制陶鼎为明器,器形较小且不规整;不过,“陶鼓、镂孔高柄杯、镂孔座豆等,形体较大,器表磨光或施陶衣,制作精美,足见墓主人社会地位较高”,随即在早晨所贴博文后添补,说明其适用夷尺17.6 cm

简报[2] 广饶县傅家遗址地处鲁北平原北部、莱州湾西岸;“与周邻地区大汶口文化相比,所陶器器类单调、制作粗糙;墓葬集中,分层埋葬,随葬品少”;但仍能够判断适用夷尺。如豆(M434:1, F7N16) 口径17.6 一尺整,圈足底径13.2 七寸半,通高16 九寸过1.6 mm,线条图(省略)圈足顶径3 寸,等等。

(M440:1, F7N12, 下左) 豆盘破裂而两面钻孔进行修补。从线条图看,口径20、圈足径16.6的数据明显不能协调若以高度17.8 一尺2.0 mm为基准调整线条图,则口外径11寸,而口内径一尺;豆盘高4.5寸,圈足顶径2.5 寸,底外径6.2寸过而内径5该器破裂后而修锔,想来是值得珍惜之物,只是简报没有给出照片。


另有两件修锔。(M413:1, F7N21) 口径16.8、腹径17.8、底径7.2、高9.2(M399:1, F7N25) 口径17.2、腹径20.8、底径6.4、高12。制胎稍欠严谨,如形体控制尺寸腹径一尺2.0 mm和一尺二寸3.2 mm 呢。可惜没有照片,不能知道器物品相如何。

百度百科以及网文多说,锔合破裂陶瓷的手艺已有上千年历史”。 不过,东夷五千年前就能修锔陶器啦。平阴周河有大汶口文化遗址,M4 适用夷尺17.6 cmM8 适用商尺19.7 cm——同在今黄河南岸的济南焦家遗址也有类似现象,参见“山东地域史前尺度研究之小结”和“史前毁墓的解读”。陶瓿(M8:4) 泥质灰陶,器形优美,尺寸严谨;两个并列圆形钻孔与裂纹有关。陶的硬度较低,用骨针钻孔不难;只是不知用何种线材固锔。

TE1.jpg

3   五十年前笔者在家门外路边见过“修锅锔碗”,其过程仍清晰记得,只是没有注意价钱;后来读鲁迅《呐喊·风波》,在九斤老太名言之外也就记得锔碗:

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了检查一回。

七斤在晚饭席上,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城内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一只碗的价钱总得100 文,不然就该买新碗啦。“锔碗”大约是工料对半,即师傅净收益约24文;一天或许能有这样的活计8件,能够挣200 文以应付四口之家的生活。昔日的用物真是很贵呢。笔者1987年硕士毕业月收入82元外加4元钱洗理费,次年360 元购自行车。

 



照片来自网络,不做商业运用,致谢师傅和拍摄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88432.html

上一篇:史前陶器真是有尺度呢
下一篇:商族的起源和商尺的制定
收藏 IP: 202.102.252.*| 热度|

19 郑永军 李宏翰 宁利中 武夷山 段含明 李学宽 魏焱明 杨卫东 张晓良 张鹰 杨学祥 汪晓军 杨正瓴 史晓雷 檀成龙 董全 张珑 李务伦 李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