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博文“黄河左右是商夏”说了山西二里头文化使用尺长19.7 cm,而“从陶器说史前的尺长 18.5 cm”有山西多地出土陶器四件。尺长改变或许发生在仰韶文化时代的后期即庙底沟文化期间。讨论材料取自下列发掘报告,符号F7N5 表示图7中第5件器物,其特征长度的单位 cm 省略;且假设测量数据和尺件长度都是精确的,并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各种误差。
[1] 高炜, 李健民. 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 考古, 1983,(1)
[2] 海金乐, 蔺永茂, 畅红霞. 山西新绛光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文物季刊, 1996,(2)
[3] 韩炳华, 宋艳花. 山西灵石县逍遥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2019,(1)
[4] 薛新明. 山西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 文物, 2006,(3)
[5] 王俊畅, 红霞, 王继平, 张雪梅. 清徐都沟遗址发掘简报. 三晋考古, 2006,(0)
1 山西博物馆藏介绍的仰韶文化陶器四件适用尺长18.5 cm
彩绘蟠龙盘(下左)口径40.5 二尺二寸欠2.0 mm,内径二尺整。彩陶盆(下右)口径35.3 一尺九寸过1.5 mm;图上测算:胸径二尺整,不计口沿则高一尺二寸。
1989年芮城县金胜庄村出土的彩陶罐(下左)形制特殊。口径35 一尺九寸欠1.5 mm,底径15.6 八寸半欠1.3 mm。预计腹内径和不计口沿的高度为整尺寸。
弧腹平底彩陶罐(上右),口径14.7 八寸欠1.0 mm,底径10 五寸半欠1.8 mm;图上测算,颈径七寸,而不计沿口则高一尺整。
2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1]使用尺长18.5 cm
M1650木棺痕迹呈横截面作梯形的长方体,盖板宽50 二尺七寸过0.5 mm、底板宽65 三尺五寸过2.5 mm、头端高56 三尺过5.0 mm、足端高37二尺,至于长190 十尺过 5 cm ,或与板厚相关。请注意,原始数据精确到 cm,或有 5 mm 误差,因而尺长18.5 cm 真是可信呢。
彩绘盘(M3072:6)外壁饰隐浅绳纹,内壁磨光彩绘蟠龙图案,与前述馆藏类似。口径37二尺整、底径15 八寸过2.0 mm、沿宽1.8 一寸欠0.5 mm;但高8.8 尺寸不整,或与口沿相关。
折腹罐(M3016:6, F7N5, 上右) 高13.8 七寸半欠0.8 mm、口径14 七寸半过1.2 mm、底径7.4 四寸;线条图上测算,折腹处高四寸、径八寸。
深腹斝(M3015:30, F7N4 , 下左) 通高24 一尺三寸欠0.5 mm、口径18.4 一尺欠1.0 mm;腹底距地六寸。土鼓(M 3002:53, F8,下右)通高83.6 四尺五寸过3.5 mm、筒口直径11.6,不再对线条图进行测算。 请注意,实际使用的尺件与18.5 cm 也会稍有差异。
小口折肩罐(M3015:29, F7N6)高领折肩深腹, 肩下有对称小竖鋬;肩施红彩,腹饰绳纹;通高37.8、口径17.6、底径9.6。以高20.43 寸调整线条图可知,肩高一尺五寸、径1尺三寸;颈部高二寸、径五寸;领高三寸而口沿厚约半寸。底径五寸过2.5 mm 与绳纹相关,而口径17.6九寸半过0.2 mm (依线条图是九寸整16.7 cm)
该遗址出土丰富,发掘简报介绍者多制作精良而能确认尺度18.5 cm,如豆(M3073:14, F7N9)高11 六寸欠1.0 mm、盘径18.6 一尺过1.0 mm;线条图上豆盘底距地四寸,柄径二寸半。
文[1] 的前言说:“工作过程中曾经得到临汾地区襄汾县各级党政部门的积极支持。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张之恒、戴宁汝同志并77级同学12人参加了80年春季的发掘工作”。四十多年前参加发掘的前辈和同学倘若看到这些图片,或许四千多年前的场景浮现眼前,而流年似水的感叹涌向心头。
3 仰韶文化后期使用尺长18.5 cm和19.7 cm
仰韶文化后期的庙底沟文化分为两期,二期遗存中可能有两种尺度的器物。这是容易理解的:现存木质家具可能兼有鲁班尺30.8 cm、市尺33.3 cm 和米尺呢。此外,许多陶器制胎精度较差或者就是随意制作,部分遗址的尺度判断困难而不做讨论。
3.1 适用尺长18.5 cm的陶器
文[2]遗址的一期、二期遗存复原者极少,但从口径可判断适用尺长18.5 cm,如:敛口缸(XG:151,F7N6),圆唇,口部加厚压印成花边,饰三道凹弦纹,泥质灰陶,口径37二尺整;敛口钵(XG:158,F7N3),尖唇敛口曲腹,器表黑皮磨光,泥质褐陶,制作精致,口径18.5一尺整。仅给出三件器物的尺寸解读如下。
直口钵(XG:66,F7N15,上左)尖圆唇,斜腹,小平底,素面磨光,泥质灰陶,口径12 六寸半欠0.3 mm、底径3.7 二寸、高5。两件泥质红陶尖底瓶的口颈:(XG:89,F7N1) 斜方唇,颈饰横篮纹,附加堆纹一道,口径9 (依线条图约五寸即9.25 cm);(XG:99,F7N7) 圆唇,颈下饰窄条附加堆纹,口径12 六寸半欠0.3 mm。
3.2 适用尺长19.7 cm的陶器
文[2] 遗址第三期仅两件平底碗完整,敞口碗(XG:169, F9N7)口径13.8七寸过0.1 mm高4.8二寸半欠1.3 mm,“底部周缘外突”而使底径8.4 四寸过5.2 mm。直口钵(XG:101, F9N8)方唇折腹,器表磨光,口径23.5 一尺三寸欠1.4 mm;敞口钵(XG:114, F9N11)圆唇敞口折腹,口径31.5 一尺六寸欠0.2 mm。 壶(XG:170, F9N3,下左) 口径 12 六寸过1.8 mm。
器物制作精美,尺寸也就准确。如宽沿盆(XG:138, F10N9) 方唇压印成花边口,器表饰篮纹及附加堆纹,口径37.5 一尺九寸过0.7 mm;夹砂罐(XG:136, F10N4) 唇部加厚并压印坑点状绳纹,颈下饰两道附加堆纹,器表饰绳纹,口径27.5 一尺四寸欠0.8 mm。
文[3] 给出仰韶文化陶器11件的线条图和特征尺寸,多可确认适用尺长 19.7 cm。如A型罐(H2:3, F11N5,下左)口径32、底径17.6 九寸欠1.3 mm、高41.5 二尺一寸过1.3 mm;盆(H2:12, F11N11,下右)口径33.6 一尺七寸过1.6 mm、底径21.1、高24.4 一尺二寸半过2.3 mm。从下图容易理解前者口径、后者底径的尺寸不整。
豆(H2:8, F11N12,上右)已残,口径33.4 一尺七寸欠0.9 mm,深五寸、柄径四寸。
文[4] 遗址因存在盗洞仅两件陶器(图26):小口高领罐(M79:12)口径10.8、底径9、高36.4;敞口深腹盆(M79:13)口径20.8、底径11.6、高12。以高36.4 合18.5 寸为基准解读尺寸。
文[5] 称“都沟新石器遗址无疑是晋中地区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重要环节”。尽管部分器物尺寸精度略差,但可以判断该地使用尺长 19.7 cm。如罐(T301①:2, F10N6) 口径22.4、底径12.6、通髙30.8,以高度15.6寸为基准解读尺寸。不过,图上口径尺寸为一尺一寸21.7 cm;或许实际顶面直径为21.4 而非22.4 cm
4 结语
尽管陶器的尺寸精度稍差,部分特征数据仅精确到 5 mm,但仍可以判断山西地域曾发生尺长18.5 cm 到19.7 cm的更替。当然,不同地点变更尺度的时间可能不同,尚需要测算更多出土遗物才能确认。
注:遗址的绝对年代不容易确定,碳十四测年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庙底沟类型及文化大致在公元前4000-前3100-前2700(亦有其他说法,不同地域时间也有所差异),而陶寺文化距今四千年前后,但后者适用尺长18.5 cm。关于尺长随时代和地域的变化容另文说明。
张雪莲, 仇士华, 钟建,等. 仰韶文化年代讨论. 考古, 2013,(1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