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加州比弗利山位于断层带大地震风险上升:加州大震预测

已有 2386 次阅读 2018-1-25 16:5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拉尼娜, 旱震理论, 地壳均衡, 拉马德雷冷位相, 加州大震

研究称加州比弗利山位于断层带 大地震风险上升

发布时间: 2018-01-25 09:32:13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乔丹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中新网1月25日电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根据最新数据编制的地图显示,美国加州比弗利山之下存在地质断层,出现大地震的风险远远高于此前的想象。

  美国地质勘探局本月公布了一系列经过修正的新地图。对圣莫妮卡(Santa Monica)断层的分析发现,它向西北延伸的程度比此前估计多出一英里,正好经过比弗利山中心区和文化中心。

  专家说,这一断层有着产生大地震的风险,可能高达七级。而该地区过去一直被认为地震风险较小。据最新估计,断层穿过罗迪欧大道和比弗利山购物区。

  由于地震风险,加州对于开发项目有严格限制,要求划定奥奎斯托·普利奥洛地震断层区,防止在活动的断层带上开发项目。但有着全美最昂贵房地产项目的比弗利山属于已开发区,有些建筑可能位于断层带上。

  加州自然保护局说,奥奎斯托·普利奥洛地震断层区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在活动断层带上建设让人居住的建筑。该法律仅仅解决断层表面的灾害问题,但不是应对地震灾害的。

  加州断层区受到密切关注,其中圣安德烈亚斯断层(San Andreas)最为著名。尽管这里提到的断层过去已有研究,新数据和新技术可提供更为准确的图像。

  新报告说,好莱坞和圣莫妮卡断层早在1978年的奥奎斯托·普利奥洛地震断层区法报告中已有评估。专家解释说,但最初评估主要靠测量和观察,没有航拍图片和野外测试。

  不过,这一消息并不意味着比弗利山很快就会出现地震。断层每年移动1-2毫米,很可能数千年发生一次地震。

  但美国地质勘探局警告,加州大地震的风险还是急剧上升。专家说,今后30年发生八级以上大地震的风险从4.7%上升到7.0%。

  南加州地震中心主任、研究报告作者乔丹(Tom Jordan)说,幸运的是过去一个世纪,加州处于地震活动较低时期。但我们知道构造力量正在上紧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的发条,大地震不可避免。

  美国地质勘探局专家琼斯(Lucy Jones)最近警告说,人们必须接受大灾难临近的事实,做好相应准备。不接受它只会意味着更多人受灾。

  如果出现七级地震,比弗利山可能面临灾难性后果。普通建筑可能部分倒塌,尤其是烟囱、纪念碑、墙壁和质量较差的建筑。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8-01/25/content_39049473.htm


相同的警告:加州3至4年间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90%!

已有 1738 次阅读 2016-5-3 09:40  


相同的警告:加州3至4年间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90%!


       杨学祥,杨冬红


一、加州3至4年间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90%!


2016-05-03纽约潮报NYChaobao报道,进入2016年以来,全球地震频发。 3月以来,印尼苏门答腊岛、阿富汗、缅甸、日本和厄瓜多尔先后发生了5次震级在7级以上的强震,特别是后4次地震接连发生在短短8天之内。许多人担心,地球当前是不是进入了“震动模式”?


从频次上看,8天4次7级以上地震,已经超过了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8次7级以上地震的频次,这是否意味着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继4月14日,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6.5级浅源地震后,16日凌晨,熊本再次发生7.3级强震,造成3000多人伤亡。


那么,处于一个环太平洋的火山圈上的加州是否离大地震不远了呢?


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有着512座活火山,是地球上活火山总数的80%;因为板块的移动和碰撞,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强烈的地震都在该地带上发生。处于这个地震带上的国家与地区,都对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情况十分关注,因为板块的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它地区的地震很可能预示着本地也有极大的地震可能性。所以位于地震带上的其他国家,都对此次日本连续强震十分关注,媒体持续进行跟踪报导。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也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不少同学不禁开始担忧,加州大地震还有多远?


据侨报网的报导,上周日,在洛杉矶侨教中心会议室内,美西华人学会科工组举办了地震与海啸研讨会。与会专家表示,未来3至4年洛杉矶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90%。海啸则对洛杉矶的影响比较小,在北加州及西雅图威胁会很大。


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62236826&ver=1&signature=Y24lx1q2NJynEPjEtxSe30pSAoM8PfF-9tLn5ZGLnV7oTyo2VF8NSt1rMYtx4WCB*jnK8khAehbSwNJiuFdLeADvAi5vhkk5w26lsIVpGCLbC*TGztx2APdUM1MuTb-Ncj2WjEe*6yL25pqDVfcd24GPLyn34J-G4zc5qyftBS4=


二、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

我们在2012年2月20日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40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2012年2月20日我们在《给美国同行的协查通报》中指出,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我们在2015年10月23日指出,美国加州严重干旱已经持续了4年,发生强震的可能性逐年增强。


3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干旱持续发展,大震不发,干旱不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9236.html


2004-2018年是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强震的天文背景: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统计数据表明,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期强震频发。2008年我们撰文指出,全球8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9年的变化规律。图1 是根据公元1896年至公元1980年全球8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05-1906年、1923-1925年、1941-1942年、1959-1960年、1977-1979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896-1897年、1913-1914年、1931-1932年、1949-1951年、1968-1970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8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9年变化周期:1897- 1906- 1914-1923-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年。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8级以上地震频发期,1925-1946年的拉马的冷暖位相对应8级以上地震的减少时期。


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发生在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04年12月26日、2005年3月29日、2007年9月12日印尼三次8.5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1004.html


强震的气象条件: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1979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地震周期规律:


我们在2006年指出,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0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国外数据4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0次),在2004-200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目前已达到6次)。


统计结果表明,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2004-2018年是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547.html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和7次8.5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的9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0440.html


目前处于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15年强厄尔尼诺爆发高峰时期,三者叠加将导致强震频发。


2004、2005、2007年印尼三次8.5级以上地震就发生在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2006年厄尔尼诺和2007年拉尼娜,这三者叠加导致特大地震频发。


强潮汐对地震有激发作用。在地球地震能量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强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形成的地球潮汐形变、地球自转减慢或加快、地球扁率变大或变小,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性。2015年10月强震与潮汐组合一一对应,表明地震高发期正在到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944.html


我们在9月12日指出,2015年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导致大震集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276.html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2010年2月27日发生智利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发生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2015年5月30日日本发生8.1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我们在9月14日指出,余下的北美和俄罗斯仍然是高风险地区;海岛地震连续发生,日本依然是高风险地区;回归点中国的高风险地区在西部(包括云南)和台湾,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也构成回归点。


2015-2018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707.html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布赖恩·阿特瓦特表示:“在一段很长的地质史时期内,智利发生什么,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就会发生什么。这并不是一个有关‘是否’的问题,而是有关‘何时’,即下一场地震何时发生。”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北美的地震也指日可待。最近在南北美洲的周围,6级以上地震频发,2012年-2014年美洲强震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0961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065.shtm


2015年9月17日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回归点智利发生8.2级地震,并可能发生更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724.html


美国准备好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0003.html


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JPL)地震学家日前的一篇论文验证了我们的协查通报,南加州未来两年半内地震几率达99.9%,就在我们预测的2015-2018年特大地震活跃期。


希望媒体能及时向美国传送这一重要信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0225.html


相同的警告:加州3至4年间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9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446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6771.html

上一篇:太平洋沿岸接连地震火山喷发:任何判定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下一篇:俄罗斯科曼多尔群岛附近发生里氏6.4级地震:关注1月地震高潮
收藏 IP: 119.51.62.*| 热度|

2 周少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