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j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yjin 研究领域:分子病毒学与分子肿瘤学

博文

人类和动物医学的紧密配合是追踪禽流感的关键 精选

已有 15214 次阅读 2013-4-6 00:41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今天监考时构思了这个题目,其实也是我一贯的观点。去年底我应《中国科学》英文版的转化医学专辑所约,借香港医学发展的逸事写了一篇专谈“一卫生”(One Health)和“一医学”(One Medicine)的短文。所谓“一卫生”,按中文的讲法也许该叫“大卫生”,其目标就是通过增强医师、兽医师及其他健康科学及环境科学专业人士的协作和配合以促进、改善和保护所有物种的健康和福祉(“promote, improve, and defend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all species by enhancing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physicians,  veterinarians,  other scientif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s)。我举了香港医学史上的两个著名的例子,包括现代热带医学之父、港大医学院创院院长白文信(又名曼巴德,是曼氏血吸虫的发现者也是疟原虫生活史及其按蚊媒介的阐明者)与SARS,说明我们的医学先驱都是“大卫生”和“大医学”的身体力行者。

 

近几个月先是新冠状病毒后是H7N9禽流感闹得沸沸扬扬,各式人物轮番登场,有打包票的,更多是自吹自擂的,例如声称我们的疾病控制如何进步。能够发现H7N9,确实是一大进步,可喜可贺。但我们漏报瞒报的陋习,与2003年相比虽有改进,却并没有彻底根除。一年前某边境省份就出现了与2003年性质很类似的瞒报,据了解主管部门后来有通报批评。传染病暴发有很多偶然因素,SARS传播的毒王,几个人就传遍了全世界,没有谁准确预测到。反而将毒王放出香港社区的医师,倒被香港媒体甚至公众拜为英雄,还在报章上时而信誓旦旦,时而信口开河,指导起防疫来了。实在也是颇具讽刺意味的。防疫是高度专业的行当,容不得外行指手画脚。危急见真章,值此禽流感新病例仍不断上升的时间,与其歌舞升平高枕无忧,不如再多说说我们的不足。

 

我国人类与动物医学的人为分隔、老死不相往来、互相轻视、互为水火,是传染病研究和防控方面的一个深层次矛盾。多年来做人类病毒的绝不涉足动物病毒的研究,而搞动物病毒的也对人类病毒望而生畏。各种条条框框也限制了双方的合作和交流。我曾问当年到青海湖调查大批鸟类因H5N1死亡的人类病毒学者为何不收集死鸟样品以追查原因,被告知人类医学病毒学者依我国法例不得接触死鸟样品,同理兽医对人类禽流感也无从置噱。两方分别由卫生及农业部门领导,各自为政,互不买账。如此陈规陋习也难怪先要被境外学者突破。我国这类咄咄怪事何其多也,烟草院士居然不通过医药卫生学部就木已成舟,食品药品也是刚刚才交由同一个机构负责监管。

 

我曾经发问,如果白文信教授不是从人追到蚊子,如何发现疟原虫的生物媒介呢?如果袁国勇教授不是从人追到蝙蝠,又如何发现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呢?无论是新冠状病毒还是H7N9禽流感病毒,要追本溯源,必须依靠人类病毒及动物病毒学家、人类医学及动物医学专家的通力合作。传染病无国界,许多传染病也人兽不分。人类的病毒病原,包括肝炎病毒、HIV、流感病毒等等,都源自动物。

 

人类病毒和动物病毒密不可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勇敢打破人为设置在人类病毒和动物病毒之间的界限,已经成为提高我国病毒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任务。国家的科技管理及业务指导部门,应当注意国际发展趋势,多做促进两家联合的功夫,并帮助打破已经设置的各种障碍。从事实际工作的学者,也应转变画地为牢的旧观念,从互相尊重、互相借鉴和互相学习开始,逐步冲破固有的藩篱,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卫生”之路。

 



H7N9禽流感来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6627-677315.html

上一篇:痛悼蒋观德博士
下一篇:H7N9禽流感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收藏 IP: 147.8.75.*| 热度|

40 柳海涛 吴云鹏 曹聪 唐小卿 杨华磊 林树海 李汝资 刘立 孔晓飞 郑小康 赵美娣 张其威 徐大彬 李传海 叶威源 周真明 牛文鑫 刘全生 李培光 唐涛 庄世宇 刘勇华 赵明 聂广 郑永军 孙学军 彭思龙 徐长庆 李大斌 柳东阳 冯利霞 薄涛 陈进斌 hkcpvli whw3791 lzgys635 dulizhi95 zhoulangxiucai biofans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