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韩春雨事件的时间线

已有 3454 次阅读 2018-11-2 10:1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http://www.sohu.com/a/251452841_652735 

韩春雨事件尘埃落定,下一个“韩春雨”在哪里?

2015年6月3日,韩春雨向《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递交投稿。12月21日,浙江大学沈啸和韩春雨提交的“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专利获得保护。

2016年3月21日,《Nature Biotechnology》接收韩春雨的投稿,并在5月2日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2016年5月8日,多家媒体以一鸣惊人为题,先后报道韩春雨的论文成果。事件由此进入大众视野,引发热议。韩春雨的励志故事,让很多学子看到希望。

2016年5月27日,首个声称未能重复韩春雨实验的帖子在未名空间BBS出现,作者据称来自中科院上海分院。其后此类质疑在不同平台不断涌现。2016年7月2日,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发表《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对其进行公开质疑,NgAgo基因编辑技术陷入争议漩涡。

2016年7月13日,韩春雨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并在当月被河北科大推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8月18日,韩春雨获评“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8月31日,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投资2.24亿建设河北科大基因编辑研究中心。9月30日,河北科技大学推荐韩春雨做为“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同时,基金委网站显示,韩春雨获批题为“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探究”的100万科学基金,自2017年1月开始,为期两年。

2016年7月21日,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发表声明,称能在基因组水平看到NgAgo引起的基因编辑,并呼吁韩春雨尽快发布NgAgo 2.0版和Smart版。这是韩春雨之外迄今唯一实名宣布加入NgAgo和ssDNA后可以看到基因编辑的研究组。

2016年7月29日,澳大利亚科学家Gaetan Burgio发表长文,表示不能重复韩春雨论文中图4的结果;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则给会员群发邮件,告诫大家“NgAgo无法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基因编辑。不要再浪费时间、金钱、人力和课题。”这一新的发展随后被国内多家知名微信公众号与媒体报道,NgAgo争议国际化、大众化、白热化。

2016年8月2日,《Nature Biotechnology》首次对争议表态,“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 8月8日,《Nature》杂志则争议做了专题新闻报道,称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科学家向《Nature》记者证实实验的可重复性。河北科技大学则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8月9日,韩春雨应公益组织Addgene要求,发布新版的protocol。

2016年9月4日,知名微信公众号与诸多媒体纷纷指出“一个月”期限已到,之前所传“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的承诺并未兑现,争议再次成为焦点。

2016年9月9日,方舟子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报韩春雨,并建议北京大学饶毅、清华大学鲁白、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等知名生物学家参与调查。9月11日,澎湃新闻发布化名文章,呼吁河北科大启动对韩春雨学术诚信的调查。

2016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熊敬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孙育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李伟等13位中国生物学家联名在媒体上公开发声,表示无法重复该实验结果,呼吁有关部门启动学术调查。

2016年10月10日,《科技日报》头版刊发《韩春雨就“重复实验失败”答科技日报记者问》。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韩春雨拒绝自证清白。同天晚些时候,12位学者实名发声,公开表示他们所在的实验室未“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

2016年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学向媒体提供一份题为《关于舆论质疑韩春雨成果情况的回应》的书面材料,表示学校对此事一直给予积极关注。目前已经校外独立机构运用韩春雨团队的NgAgo技术实现了基因编辑,该机构与韩春雨团队的合作正在洽谈中。

2016年11月11日,南通大学刘东课题组和复旦大学王永明教授在《Cell Research》以Letter to Editor的形式发表了自2016年5月2日文章以来的第二篇NgAgo原创论文“NgAgo-based fabp11a gene knockdown causes eye developmental defects in zebrafish”。该研究没有发现NgAgo能够进行基因编辑,但可以把基因敲除。文章没有支持或者反驳韩教授的结果。

2016年11月19日,《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线上声明,表达了以下四点:(1)NBT刊登经同行评议的美国、德国、韩国9家单位联合评论文章“Failure to detect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即无法实现NgAgo基因编辑功能;(2)对韩春雨论文表达编辑关切,即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3)设定2017年1月为期限,限作者予以澄清说明,“provide them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do that by January 2017”;(4)韩春雨与沈啸同意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编辑部关切),但另外三位作者反对。

2017年1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1月9日发布“视为撤回通知书”,显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韩春雨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沈啸作为发明人的“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专利申请被撤回。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学发布消息,作为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主导企业的丹麦诺维信公司,与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在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工具的合作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已达成合作条件的前提下共享各自的NgAgo技术成果,并在未来共同致力于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公司表示,他们已经测试了该项技术,看到了其可能有用的一些迹象,并且已经向河北科技大学支付了一笔预付款。同一时间,《Nature Biotechnology》没有如约在1月底发布结论性结果,他们在声明中指出,目前已经获得了NgAgo系统可重复性的新数据,但在作出结论之前,还需要进一步分析。韩春雨随后证实,新数据系由他们团队提供。

2017年5月9日,《Nature Biotechnology》在线发布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编辑部关切),表示期刊编辑部已注意到读者对韩春雨2016年5月2日在线发表的有关NgAgo论文重复性的担忧。

2017年5月20日,中央电视台CCTV-13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以“副教授韩春雨”为题的深度调查节目。节目回顾了NgAgo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播出了韩春雨在2016年12月27日接受央视采访的内容。

2017年8月3日,《Nature Biotechnology》发布声明,撤回韩春雨团队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据悉,韩春雨主动申请该论文撤回。

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该公告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2018年9月1日晨,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生物科学与工程官网发布《韩春雨就公布撤稿论文调查处理结果表态》。韩春雨表达了歉意,并对同行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表达了感谢。

写在最后,韩春雨事件绝对不是韩教授个人“操之过急”“不严谨”就能解释的,试想,这样伟大的发现在肯定会在平常工作汇报中展示给领导看,单位的领导想必也想尽快促成此事,浮躁的功利主义伤害了“科研的严谨性”,没有反复验证重复以往的实验数据,所以才“操之过急”导致科研成果无法被其他科学家重复验证出来。

发表文章的数据只是自己想要看到的数据,也许很多阴性的结果被主观剔除,这样的现象在国内单位不少,甚至很多,所以不知道下一个韩春雨又会出现在哪里?何时会出现。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60697.html

韩春雨的用NgAgo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研究,2016年5月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甫一发表就引发了轰动,甚至被称为“诺奖级成果”,却在3个月后遭遇广泛质疑。我在对此事较早的评论中指出,这不是因为学术共同体像一架巨大的查错机器、专门找人麻烦,而是因为这个潜在的“革命性”的成果对学术发展的影响极大,所以众多实验室纷纷进行复制、试图尽快使用,然而越来越多的实验室无法重复该论文结果,质疑声就广泛出现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1144102.html

上一篇:撤稿定义的资料整理
下一篇:撤稿现有的定义
收藏 IP: 111.187.26.*| 热度|

1 李万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