菂园紫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qq 章启群随笔、杂文集

博文

春雨漫笔——旧文一篇

已有 3834 次阅读 2010-3-30 10:5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春雨, 燕南园

春雨漫笔 


今春,北京多雨少沙。遇上这样的年景,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有一种受宠的感觉。上苍的关爱和眷顾,那才是真正的大爱。

绵绵的春雨,润物无声,也滋养了人们心田里的花骨朵,开放出美丽的好心情。大街上,各种车辆行进在被春雨淋湿的路面,发出滋滋的水声。雨声掩抑了平日的嘈杂,就像淋湿了蝉的翅膀,使它不得飞扬。云雾中的高大建筑物,有着一种朗日里没有的动感和神秘。撑着五颜六色雨伞的人们,漂浮在各种建筑物之间,在灰蒙蒙的雨中格外鲜亮,成为京城一道很抢眼的装饰。

穿过人流熙攘的中关村电子城,在密密的细雨中走进燕园,会别有一种特殊的感受。空无一人的茵茵草坪,宁静的未名湖,隐现在绿荫中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三三两两在雨中匆匆走过的青年学生,构成一种湿漉漉的校园文化氛围。平日里的读书声、笑声,教室里的讲课声,球场、晚会上的喧闹声,都杳然无踪,只有淅沥沥的雨声,显得异常安静。而当你从西校门经过南北阁、勺园的荷塘来到燕南园的时候,便进入到这个文化的心脏。

雨中的燕南园,一座座青砖小楼显得比平日光鲜整洁,繁茂的树木和草丛也比平日里更加新绿。白丁香已经谢了,一种金黄的小花在绿荫中奏出了明快的旋律。园子安谧、宁静得像一口老井。踏着老槐树零落满地的黄芽,伫立在淅淅春雨中,自然会想起这些小楼的原主人:马寅初、冰心、汤用彤、冯友兰、王力、朱光潜、陈岱孙……雨中,我们似乎能够更切近地感知到这些前辈幽渺的踪迹。

与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相对的56号处所,原是周培源先生故居,五间朝南正房加两间西厢房连在一起,呈角尺形,后面有一排存放杂物的储藏室和厨房。庭前的花园是开放的形态,没有院墙,也没有栅栏。去年4月,北大美学中心迁入,我们成了这里的新主人。里里外外被整修一新,庭院里种上了海棠、春梅、牡丹、芍药、玉兰,还有紫叶李、天目琼花、剑麻和新竹。今年早春,又移栽了一批东京碗樱,竟开得灿烂可人。在春雨中,这些粉白色碗状的樱花,与满地雪青的二月兰,构成满园春色中清新华彩的复调。它们虽然少了阳光下的绚烂,却多了一份厚重的湿润和水灵。

静静的燕南园,细细的春雨,一个如诗入画的良辰美景,跃动着一个奇妙的自然精灵,如甘澧白露滋润着心府。然而,这也隔不开这一时刻大地上的另一种律动:园子外面涌动的欲望和竞争,从伦敦、巴黎传来的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铿锵之声,以及中国崛起的坚实的脚步……

我的心在这两种律动中张闔、驰骋、飞扬。



2008年4月22日下午于雨中燕南园
6月3日修改于雨中京西菂园
注:中国奥运圣火在传递伦敦、巴黎途中遭遇少数不法分子骚扰,此不仅为两种政治势力,也是两种文化之碰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486-307382.html

上一篇:假如燕京大学还存在
下一篇:七律·赠哲学系06级毕业同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