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为什么要关注图书馆借阅量

已有 5790 次阅读 2014-5-5 09:16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图书馆事业, 馆藏发展政策

   5月4日,笔者发布两篇博文,《关于高校图书馆年借阅量的观察与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91135.html)与《公共图书馆年借阅量观察与思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91262.html)。受到一些关注。
   先试着简答两位老师的提问。问1:“‘当前馆藏文献利用调查与分析工作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据此就馆藏发展政策、馆藏布局、流通规则、人员配置等诸多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期待看到如何调整的下文,馆藏发展政策、人员配置,这两个更加期待。”答:有好些馆也确实为此伤脑经,个人也确实有些漏见,还不敢说,也不知道是否有机会说。问2:“个人认为不仅是纸本馆藏建设存在问题,数据库订购同样也存在问题,每年仅仅以点击量或下载量来衡量资源的使用率,是否是最科学的依据?纸本图书借阅量的多少代表什么?说明读者借书少了还是纸本图书的价值降低了?”答:个人关注的不是“存在问题”,而是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纸本馆藏相对更好分析。借阅量这个观测点,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读者借书少了”有更深层的原因,纸本图书的价值本身也许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变化的是其它因素,比如管理与服务未跟上。
   为什么我的回答中提到“还不敢说,也不知道是否有机会说”?其一,囿于个人的学识与阅历,加上掌握的素材还不够,怕乱发议论,损人不利己。其二,种种原因,我不清楚我的关注是否会持续、是否会有新的进展、是否会在适当时候公开发表。两个提问,均以为什么要关注图书馆借阅量相关,我打算进一步思考并作答。
   首先进一步陈述个人的基本观点。当前图书馆的发展,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基本步入复合图书馆阶段。种种迹象表明,纸质馆藏的管理与服务,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多少有点”喜新厌旧”,数字馆藏的管理与服务更为“吸引眼球”,但实际工作中科学性不足,甚至忽视了纸质馆藏的管理与服务。个人的观点是,“藏与用”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纸质馆藏与数字馆藏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尤其是纸质馆藏的管理与服务“历史悠久”,若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而不是“止步不前”或“无暇顾及”。
   关注借阅量的本质是重视馆藏文献利用调查与分析工作,并据此就馆藏发展政策、馆藏布局、流通规则、人员配置等诸多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馆藏发展政策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借阅量的横向(与兄弟馆为参照)与纵向(深入“解剖”自己)两个维度的比较研究,调整馆藏发展政策。比如当前的图书采访,如果片面追求“保种”,“零复本”的面过大,这不是科学的做法,我们可以以“借阅量”为依据,增减部分图书的复本量。台湾地区有高校馆规定“每年至少筛选一次符合淘汰的馆藏; 对于部分老旧、利用率低的馆藏, 可暂时下架, 一年后评估其典藏价值, 再考虑淘汰。”数字馆藏与纸本馆藏经费投入方面也可以参考“借阅量”数据,做出相应的决策。
   馆藏布局方面。许多馆有总馆和分馆,总分馆的馆藏如何配置?哪些书该进入密集书库,哪些书该提供外借,哪些书宜只阅览?结合馆藏空间及所处地理位置等的考量,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哪些书该闭架服务,哪些书该开架服务?
    流通规则方面。流通规则的设置很重要。当前有些馆的规则设定比较随意。比如不同类型读者,采用同一规则。比如根据高校馆近五年人均年借书量情况,大学生、硕士、博士三种类型读者大体相当,教师读者约为他们三种类型读者的三分之一,职工读者约为教师读者的十分之一,我们不妨调整一下其借书量权限。又如有些馆为了激励图书利用,说不限借阅册数,我觉得是有前提条件或适用范围的,对于“热门书”得做限制,否则不公平,对于“冷门书”,确实可以宽松一些。
   人员配置方面。据笔者了解,近年不少高校馆人员减少(因为退休的员工多,新进的员工少甚至没有),好些馆感觉压力不大甚至没感觉到压力,个人以为,一定程度上与外借量大幅降低相关。另,图书馆的借阅活动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某高校馆统计,2012年和2013年还书高峰为上午9-10点及中午12-1点,2012年和2013年借书高峰在中午12-1点和下午3-5点,中午12-1点是借还最频繁的时间段,据此可以调整该时段工作人员数,或通过“轮岗”平衡工作强度。此外,各馆藏地业务量通常不均衡,“借阅量”数据可资参考。
   上述粗浅思考,旨在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91440.html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年借阅量观察与思考
下一篇:书名中含“图书馆”新书信息辑录
收藏 IP: 221.178.188.*| 热度|

2 刘桂锋 赵美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