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新疆变湿与中亚开发有关?

已有 4978 次阅读 2011-1-20 13:06 |个人分类:水资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疆, 水资源, 联想

(新疆变湿与中亚开发有关?)+(联想)

张学文,2011.1.20 发表在科学网张学文博客、气象港、水科学网论坛

(注明:本观点是作者首先以博客文章形式提出,引用者需要注明出处)

新疆这些年来的降水量偏大已经被认可10多年了。下面的表(取自气象港论文栏目,2011.1.19)就说明这个现象是延续多年的趋势。它不是一两年出现的短期现象。

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区域年代际降水量(单位:mm

 

北疆

天山山区

南疆

1960年代

162.5

353.3

56.1

1970年代

160.5

351.5

59.3

1980年代

185.4

367.3

67.9

1990年代

192.8

396.0

74.5

2001年~2007平均

209.6

405.3

77.8

1961年~2000平均

175.3

367.0

64.5

本人在21世纪初就提出,新疆变湿与新疆的农业发展,耕地扩大使原本到远离山区(如罗布泊)蒸发的水分在离山比较近的地方蒸发,从而促进了水分的内循环有关。即无意之间,的人类农耕活动促进了水分的内循环。

10年来对此的进一步论证固然不够,但是否定这个认识也没有提出来。

最近笔者想到,形成这个局面,可能也与新疆上游的中亚情况有关。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中亚的农业开发使西天山的空气变得湿润,而这对新疆也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咸海的逐步消失的可怜命运。但是没有考虑这个现象的另外伴生效果,那就是咸海的逐步干枯并不是总体上的水资源少了,而仅是水资源在上游被利用了。或者说水分蒸发的地点东移了。

锡尔河和阿姆河是咸海的主要水源。百度百科上的咸海条目说:这

两条新运河建成后,在1960年代,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阿姆河、锡尔河及新运河流域,开垦和灌溉了660万公顷的水田和棉田(张学文注:这个面积比新疆的农田大),使该流域成为新的粮棉生产基地。卡拉库姆列宁运河是最主要的调水工程,可灌溉350万公顷的荒漠草场和100万公顷的新垦农区,改善700万公顷草场的供水条件。以新建运河为代表的调水工程建成后,该地区棉花丰收,水稻高产,农业出现连年跃进局面,农作物年产量比调水工程兴建之前提高4倍。至1980年,前苏联棉花年产量达99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20%,其中 95%产于该地区。当时,全苏联40%的稻谷,25%的蔬菜、瓜果,32%的葡萄也产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丰收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已由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700万人猛增到3600多万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改造,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收获,这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然而,人们始料不及的是,农业生产车收,地区经济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咸海是一个内陆湖泊,当锡尔河、阿姆河的入湖水量急剧下降的时候,咸海的水位也急剧下降。据实际观测,1971年至1975年,锡尔河、阿姆河人湖水量分别为每年53亿立方米、212亿立方米,而1976年至1980年,下降为每年10亿立方米、110亿立方米。1981年至1990年,锡尔河、阿姆河的人湖水量总计仅为每年70亿立方米。当1987年水浇地发展到730万公顷时,阿姆河和锡尔河已基本不能再为咸海输水,咸海水面下降15米,水域面积从6.6万平方公里缩小到3.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后退150公里。现在,咸海水面面积只剩下2.52万平方公里。由于远距离引水,大规模开垦,不适当灌溉,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带来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生态灾难

确实,打开地图可以看到这两条运河垦区的位置应当在距离西天山更近的地方,所以这个大工程的水文气象后果是本来到更西的咸海再蒸发的水分,现在提前在天山附近蒸发了。

从新疆的角度看西天山蒸发的水分多了应当对新疆更有利,即有利于新疆降水的增加。

确实,咸海变干、中亚耕地扩大也是与新疆变湿同时出现的现象。

所以我估计新疆变湿与中亚的水资源蒸发地点的东移有关。而这显然是值得从学术上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这些年我在想,新疆变湿是短期现象,不远的将来又要回到更干的阶段,还是维持现状,或者进一步变湿?

这个问题的答案到那里去找?

说到这些自然联系着人们或者说学术界对水分循环、空中水汽通道的认识有关。这些年关于空中水输送的文章多,但是关于水分循环的机制的分析,也许是难道大,而少见。但是大范围的调水(如南水北调)、新垦区的开发引起的蒸发地点的变化对水分循环的影响研究应当受到重视。这些骨头需要学术界有人敢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406198.html

上一篇:空中水概论的提纲
下一篇:罗布泊与咸海同命相连?
收藏 IP: 220.171.13.*| 热度|

6 唐常杰 尚松浩 陈儒军 周少祥 檀成龙 冯兆东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