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日本车开进美国——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25)

已有 3229 次阅读 2010-10-29 22:21 |个人分类:经济真相|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管理, 房地产, 经济, 股市, 吉芬商品


日本车开进美国已经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了。由于阿拉伯世界石油禁运,费油的美国车败在了省油的日本车面前。这反映出日本车更能适应未来的能源问题,反映出汽车行业的方向,说明汽车工业要顺应大方向,制订正确的战略。不过,假如我们从单一事例中抬起头来,向远处看一看,就会发现类似的现象处处存在。在经济学中还有一个专有名词来说明——“吉芬商品”。
    1845年爱尔兰发生了灾荒,英国学者吉芬从统计中发现马铃薯虽然价格上涨,但其销售量不减反增。他觉得奇怪,这与经济学最基本的定律完全背离。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商箴言似乎发生了变化。他专心研究此类现象,获得了巨大成功。后来的结论却很简单。由于粮食欠收涨价,人们吃不起粮食和肉,只有买马铃薯吃。举例说假设人们每年要吃 1000万斤食品,其中粮食占800万斤,马铃薯200万斤。突然粮食欠收,只收了400万斤,余下600万斤只有靠马铃薯来补。一天不吃饿得慌。
  虽然马铃薯价格上涨了,但是相对于粮食,还是便宜很多。从表面上看,出现了价格越贵需求越多的现象。此现象由吉芬首先发现并加以研究的,人们把此类商品称为“吉芬商品”。价格越贵需求越多的现象被称为“吉芬现象”。
   经典的理论是价格越高销量越少。俗话说“便宜大甩卖”,商品越便宜越好卖。商人自古以来就懂得薄利多销的规律。按照经济学究们的说法则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吉芬商品”正好相反,越贵越好卖。现实中,的确一些商品越贵,越容易卖,卖得越多。在这里,我们举出三种情况,并加以总结。

   07年与08年之交,由于各种原因,全球粮食缺乏,价格上涨。“吉芬现象”再一次出现。粮食价格暴涨,其替代食品马铃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在过去,没有人去重视它,长期处于丫头地位,身价很低。现在,粮食短缺,马铃薯相对廉价,成为各方争创的香饽饽。联合国甚至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许多国家也在倡导用马铃薯替代粮食。在粮食涨价过程中,许多人家吃不起粮食,只好食用马铃薯。即在这次危机中,原本以粮食为食的人,不得不吃一些马铃薯来代替。从市场上来看,马铃薯的需求上升了。

   马铃薯现象并不是一个特例,在许多方面都能看到“吉芬商品”的影子。日本车进入美国市场,类似于马铃薯代替粮食。与美国车相比,日本车特点很鲜明。由于资源缺乏,日本的石油、钢铁等完全依靠外国进口。在这种限制条件下,日本制造的汽车具有个子小、车轻、油耗低的特点,就像在饥饿状态下长大的人,能够忍饥挨饿。在60年代,丰田等大企业自我感觉良好,开始进入美国。然而在当时,个子小、油耗低的日本车几乎没有人去关注。美国人喜欢个子大、空间宽敞的车。然而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美国人的油价翻了几翻。富裕的美国人也承受不起那种宽大,油耗高的车。人们开始愿意使用轻便,相对便宜的日本车。从此以后,日本车源源不断开往美国,占据了巨大份额。美国开上日本车,觉得挺好,结果是日本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从中可以看出,危机对某些商品来说是打击,而对另外的商品是一个机遇。石油危机为日本车在美国撕开了一个口子,提供了发展空间。从事件中可以看出,当出现危机时,首先受伤的是那些提供感官价值的商品,简单说即是好看、好玩、舒适的商品。而当经济环境变好时,首先得利的也是这些商品。它们是墙头草,随风倒。

    吉芬商品还体现在环境价值上。许多地方(如深圳、上海等)的经营成本很高,可是资本还是向那个地方流动,其原因在于那个地方的环境价值。我国西部等地方,提供非常优惠的地价、税收条件,不过资金并不领情,还是义无反顾地流向东部。从表面上看,东部地价高、人力成本高,并不适合企业生存。然而流向东部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其根源还在于环境。前一些时间有许多企业搬离珠江三角洲,实际上许多企业并不愿意搬走,外面缺少必备的环境——人才、市场、物流等。

    从个人来看,环境同样重要。我们从小就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常常和小伙伴们玩办丧事的游戏。他母亲看到后,说: “这可不是我儿子呆的地方。”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学着商人玩做买卖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儿子呆的地方。”他又搬家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又做些谦让食物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我儿子应该呆在这种地方。” 他们由是安顿下来。
   良好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而且也追求合适的环境。许多情况下,人们为了环境宁愿多花钱,引发相应的地产价格高涨。例如中关村地区的房价就非常高昂。中关村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三小等学校在北京市非常有名。由于学校划片上学,划在这些小学范围的楼房则价格高涨。为了能够在这些学校上学,不得不多花一些钱。

    许多郊区别墅项目就是因为贵,所以才能卖得快,产生吉芬现象。富人们为了有更舒适的环境,他们宁愿去郊区建别墅,过一种田原的自然生活,而不愿意呆在吵杂的城市。他们希望所在的区域环境好,住着舒心。高高的别墅价格保证了他们的周围邻居不是富豪,就是大官,收入高,有修养。
   反之,如果价格较低,就必然出现滞销。由于位处郊区,基础设施缺乏,位置又不够好,普通人不愿意买。对于有钱人来说,由于有车,钱也多,不怎么依赖周围的基础设施。不过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好环境,由于普通人也能买,他们无法保证周围环境能够得到很好维护。到时候出现各种像物业费、基础建设之类的纠纷,难以处理。所以他们干脆购买那些贵得不能再贵的住宅,从而把所谓的穷人过滤出去。

    对于价格正在快速变动的商品,人们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也可以看成吉芬商品。当股票价格上涨时,人们的购买欲望很强,而下跌,人们往往向外抛。假设价格是稳定的,价格较低容易卖。当价格急剧变动时,价格越高反而买得越多,房地产就是此类状态。表面上不符合需求规律,从长远来看,仍然受到需求规律制约。

   现在房地产也遇到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房价立刻来几个跌停,去掉其中的80%,然后再涨价。大家买涨不买跌,房子也就易于销售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346-378426.html

上一篇:政府的职责——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26)
下一篇:市场细分的战略——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24)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