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秉/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017年8月30日,科学网博主李泳老师发表了一篇题为“新方法与练习题”的精选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1073365.html),看后对我启发较大,也刚好与我近期思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密切相关。近期,我琢磨2个问题:问题1——交叉学科研究的“破旧立新”,即创新研究问题(即李泳老师的博文所谈问题);基于问题1,在导师的提问下,我又延伸出问题2——交叉学科研究的“遍地开花”(“出自入他”),即“走出自学科领域,迈进他学科领域”问题。今天,我在这里以典型的交叉综合学科——安全科学为例,谈谈我对上述2个问题的思考结果。需提前申明的是,今天所谈的估计多是“现实层面”的感想,与“真正的科研”也许关系确实不大。
我认为,上面提及的2个问题,与目前我国的安全科学研究与发展密切相关。在我看来,就目前我国的安全科学研究与发展而言,我们除了重视发展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走向国际化外,还应思考另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短期内可以改善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安全科学研究的真正创新化(“破旧立新”)与交叉综合化(“遍地开花”)?
一、问题1:交叉学科研究真能“破旧立新”?——以安全科学为例谈谈
前不久,我写过一篇题为“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真是‘痛并快乐着’!——以安全科学为例”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953670-1062584.html)。文中所谈到的2个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痛&乐”点,即“被‘怀疑’没有专门性理论、成果档次低,但又可以到处挖出一堆‘理论’和‘成果’”与“大‘创新’很难,但又可以小‘创新’不断”,就直接与今天所谈的问题1密切相关,感兴趣的读者可细读该博文。
学术需要有更多探索新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勇气。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者,同样应拥有这种勇气,同样渴求提出新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鉴于联系是创新之源,交叉学科研究成果通过最简单和被人众所周知的创新方式,即将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引入至自身学科研究之中,通过看似非常简单的融合或组合式“杂交创新”法,就可以搞出一系列所谓的“创新”研究成果。毋庸置疑,这种创新方式是交叉学科创新研究的最主要方式,无法改变,这是由其学科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但无论是研究者本人,还是其他人,都会对这种“创新”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打一个大大的?,深深怀疑和纠结——这种“创新”仅是某种他学科领域的理论或方法在另一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即形式上的创新),还是本质上的创新呢?
这里,再说说我为什么会突然思考这个问题呢?源于我们最近就用上述创新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尽管已公开发表,但我还是纠结如何进一步给读者解释这种安全管理方法真是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方法的问题。我想我们对问题1的困惑,主要源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和自身的鉴赏能力。鉴于此,在最近写完的关于我们提出的新的安全管理方法的一篇中文文章中,我特意加入下面图片中的一段话,希望可以解答大家对于问题1的困惑之处,具体不再详述。
二、问题2:交叉学科研究真能“遍地开花”?——以安全科学为例谈谈
是否是真正的交叉学科研究者?我想最直接的表征是——他不仅在自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且可以在相关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这也应该算是交叉学科研究真正实现了“出自入他”,即“遍地开花”。在过去,国内从事安全社会科学(包括安全管理)研究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国内的安全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上面(一般而言,好的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CSCD收录的安全科学期刊上),鲜有将研究成果发表在CSSCI收录的期刊上。近年来,我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国内从事安全社会科学(包括安全管理)研究的研究者也开始追求和发表CSSCI,甚至是SSCI收录文章,给了我一些启发。按理讲,这对诸多传统的安全社会科学研究者(特别是像我这样才学步做科研的“小牛犊”)来讲,确实压力很大。虽然感到压力很大,但亦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也应该密切关注和跟上。当然,我绝不是说要把安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都发表在他学科领域期刊上,我仅说可以有这方面的尝试,安全科学领域期刊还应是我们安全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主战场。
我想引起上面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有3个:一是CSCD收录的安全科学期刊的文章刊载倾向是安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安全社会科学研究论文接受率较低;二是科研考核大棒的变化(目前,层次高一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考核只看SCI/SSCI/EI/CSSCI文章,CSCD文章已经不算了),我想这应该是最重要原因,毕竟大家都要考虑“吃饭”问题,坦言,反正这是促使我发生转向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部分研究者真的意识到安全科学研究要走向交叉综合化。
我想安全社会科学研究者都感到,先不说SSCI收录期刊,要把安全社会科学研究论文发表在CSSCI收录的期刊上也是万难。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尝试和突破。今年4月以来,我开始尝试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其他学科领域的CSSCI收录的期刊,尽管过程很艰难,但是也算有点儿小小的突破,CSSCI收录的期刊接受了我们的一些研究文章,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图情领域一些还算可以CSSCI收录的期刊接受了5篇我们的安全信息视阈下的系统安全学系列研究文章(1篇还是学校认定的人文社科高水平期刊文章),算是我们的研究也真正得到了他学科领域学者的认可,在他学科领域占领了一点儿地,也算是我们又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里仅根据我的一些简单经历,简单谈谈这方面的一些经验与思考。需指明的是,关于文章质量,他学科领域圈内人的包容性及或多或少的“排挤”阻力,以及其他客观原因我就不谈了,我想大家都明白,这里主要我们自身可以努力改变的。
第一,过初审的关。在发表交叉学科研究成果时,研究者经常面临的首要困难就是学术期刊一般都有明确的学科界定,对交叉学科的论文“不待见”,最悲剧的是,初审时就“跪了”,直接“拒之门外”,说不符合期刊刊载内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一是,在论文题目中直接体现他学科领域的“关键词”,因为论文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最直接体现;二是,若第一次给某一他学科期刊投稿时,还是耐心给编辑部写封长点的信(我一般A4页面差不多满满一页)吧,说说你文章为什么要投向贵刊,创新性是什么,价值是什么,研究基础等等,还有就是体现你的“诚意”,这样做我发现会大大增加过初审的可能性,因为我的经历,一般的文章处理过程均是初审后直接外审或退稿,而我写了信后有3次出现“初审——复审——外审/退稿”的情况,说明编辑部还是特意专门考虑你的文章了;第三,耐心介绍作者们,重点是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让编辑部觉得你们真是从事这方面研究,有研究基础,当然也算顺便宣传一下自己,增加学术交流机会哈。
第二,过审稿人的关。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得不到他学科领域审稿人的认可。显然,这个问题就涉及问题1。当他学科领域的审稿人在审你的论文时,由于他们对他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均研究和理解得非常透彻,一眼就会发现你将他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安全科学领域时,是否是真“创新”,还是仅仅是“做练习题”。当然,这也不排除审稿人对交叉学科研究的创新性的主观判断能力的高低,即如何交叉学科研究是否是真正的“创新”。这不像安全科学领域的审稿人审你的稿件,一是他们本身对稿件多少有点“学科偏心”,二是他们不是非常熟悉他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三是更能理解与准确判别安全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所以,就容易通过。为了他学科领域过审稿人的关,你需重点根据上文图片中我的解释,判别你文章是否真的具有“创新性”,其次最好是“开门见山”或“非常显眼”就地指出文章的创新性,甚至花费少量文字引导或暗示他学科领域审稿人应如何看待和判别安全科学领域的创新研究。
第三,符合他学科领域期刊的“口味”。学习他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撰写“套路”。因为交叉科学研究研究有时需要自然科学方法,有时需要社会科学方法,有时需要发表人文社科期刊的文章,有时发表理工科期刊的文章。没经历过的人也许会说,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研究方法与写文章方式不都一样的,有什么难的?其实,若正真经历过,你就会深深发现,具体研究方法、文章写作风格,细到措词表达、感情色彩、摘要、结论与格式等还真是有太多差别,同样的话题以人文社科论文或理工科论文发表,还真不是一回事儿!所以,向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投稿时,一定要注意他学科领域论文的研究方法、文章写作风格和格式等,提升投稿文章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第四,带点“新东西”去他学科领域期刊。以逻辑思辨与定性研究为主导的人文社科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崇尚定量研究方法,甚至是实验科学方法。我想若将安全自然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即定量方法,特别是实验方法引入你的安全社会科学研究之中,必定会增加你论文的“新颖度”,必定也会使他学科领域的读者眼前突然一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