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真是“痛并快乐着”!
——以安全科学为例
文/王秉 中南大学
都说在深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交叉融合是当代学科发展的显著趋势和必然趋势。说实话,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普遍高度重视、推进学科交叉,积极倡导文、理、工学科间相互渗透结合,各类跨学科计划、项目和研究平台纷纷出现。学科交叉的成绩有目共睹,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是“交叉学科的时代”。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激动了?是不是也产生了一股极其强烈的想加入交叉学科研究的“大家庭”的“冲动”啊?
其实,平时你还真会听到很多人都高唱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听起来真的不是一般的“美丽”,真是很“楚楚动人”哈,无论他们是否真正从事交叉科学研究。而在现实中,许多交叉学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和“有苦说不出”的尴尬发展境地,至少中国目前是这样。从事交叉科学研究的人,应该有一点共同的感慨,那就是——“交叉学科重要,但做起来真的很难,那还真不是一般的难!”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弊必有利,有苦必有乐!当然从事交叉科学研究还是也会有很多“乐子”哈,而且“苦楚”与“乐子”往往是“并肩”出现的哈,真是让人很“矛盾”和“纠结”,不知是否真要选择“放手”?因此,我绞尽脑汁地思来想去,用“痛并快乐着!”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交叉科学研究者的真实“感受”,我想再贴切不过了!你就说是不是?对不对?对的话,请此刻与我深深“共鸣”吧!
交叉科学研究,不管你“恨”她更多一些,还是“爱”她更多一些,她真还就在那里,而且是一动不动的那种!既然有缘与她相遇,该“长相厮守”还是要“长相厮守”哈,该“爱”还是要“爱”的哈,谁让你遇上并承诺与她这个“苦乐”集合体在一起呢?安全科学作为典型的大交叉大综合学科,在我平时的探索中,我也有点小小的感触,我也在“痛并快乐着”中慢慢成长的。今天就以安全科学研究为例,谈谈交叉科学研究中那些成双成对出现的“痛”和“乐”吧,把内心的“纠结”与“挣扎”表达出来吧!
第一,不知道到底属于“谁”,但又感觉随时跟“谁”干都OK。
目前,中国交叉学科发展的软肋之一,是用单学科体制的“旧瓶”装交叉学科研究的“新酒”。“旧瓶装新酒”造成的明显后果是交叉学科归属不明,进而带来交叉学科在基金课题申报、学位授权点申报以及学术成果发表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交叉学科在科研立项、成果评审、奖项评定、新学科设立中常常被边缘化。尽管安全科学目前在我国是一级学科,但上述“难处”一直存在。但正是因为不知道到底属于“谁”,就又造就了可以随时跟“谁”干的“洒脱”。所以,我真是颗“螺丝钉”或块“砖”,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驻足”,但在任何“地方”都好像没有太多的“留恋”和“牵挂”!
第二,经常会遭“嫌弃”和“鄙视”,但又可以被所有人“知道”和“评价”。
在发表交叉学科研究成果时,研究者经常面临困难:学术期刊一般都有明确的学科界定,对交叉学科的论文“不待见”,更严重的就是会被专门学科的审稿人“嫌弃”和“鄙视”得一塌糊涂,那时你只能高告诉自己——“宝宝我要坚强!”。也正是因为这样,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又好像可以被所有人“知道”和“评价”,还真是他们好像都有点资格评价你,谁让你是交叉学科研究呢!这样一来,你的研究成果的“受众面”还真是会大很多!
第三,会被“嘲笑”太“肤浅”,但又可以被人“点赞”你想得真是“全面”。
在我的理解里,“系统全面”应是交叉学科研究的最大优势,也应是交叉学科研究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但“全”的优势必会或多或少酿造“不专”的弊端。所以,交叉学科研究有时会被“嘲笑”太“肤浅”,但又可以被人“点赞”你想得真是“全面”。
第四,需要苦练“十八般武艺”,但在“哪里”都会有点“用武之地”。
这个也真有点意思,无论是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还是搞理工科研究的,现在我觉得他们都很牛,都非常值得尊重和崇拜!这是我读和了解了他们所作做的一系列研究后的感受。但是,实际上真还有很多很多研究者互相看不起,搞人文社科的会嫌弃理工科“太硬”,反过来搞理工科的会嫌弃人文社科“太软”!如果你搞得是真正的交叉学科研究,应该就不会出现上面的片面认识。因为交叉科学研究研究有时需要自然科学方法,有时需要社会科学方法,有时需要发表人文社科期刊的文章,有时发表理工科期刊的文章。没经历过的人也许会说,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研究方法与写文章方式不都一样的,有什么难的?其实,若正真经历过,你就会深深发现,具体研究方法、文章写作风格,细到措词表达、感情色彩、摘要、结论与格式等还真是有太多差别,同样的话题以人文社科论文或理工科论文发表,还真不是一回事儿!所以,完全胜任交叉科学研究实在不易,需要苦练“十八般武艺”,但有了“十八般武艺”后,你在“哪里”都会有点“用武之地”的哈。
第五,被“怀疑”没有专门性理论、成果档次低,但又可以“到处”挖出一堆“理论”和“成果”。
交叉学科因其多学科性和交叉性,可以从其他学科中提炼出很多同样适用于你学科的理论,可以通过交叉研究很快产生一系列“成果”,但这就又导致经常被别人“怀疑”你的专门性理论太少,甚至没有,亦导致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评价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合理”,交叉学科同行评议中就存在失公正性、失科学性、失时效性等问题,研究成果得不到应有的“认同”。例如,安全社会科学类研究,拿理工科的评价和考核方式还真是不合适!
第六,大“创新”很难,但又可以小“创新”不断。
鉴于联系是创新之源,因而,交叉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最简单和被人众所周知的创新方式,即“融合或组合创新”法可以搞出一系列小“创新”。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小“创新”实际上并非真是“小”,但由于创新方式太普通和常见,往往会被人们错误地觉得这个“创新”算不上什么大“创新”啊!
总之,若从自身反思来看的话,上述问题源于交叉学科的自身发展不成熟所致,针对学科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发展的专门性理论研究还不够。目前,缺乏对当代交叉学科发展全局性、整体性的理论、方法、战略、对策研究,更缺乏能够推进这一研究的学术机构、学术交流平台、人才培养机制、立项和评审渠道。不过,啥东西往往是“做起来再说吧”,说太多也没用,那我们就好好坚持做下去吧!
后记——突然作于晚上离开学习室前,还真是有点不吐不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