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中国的智慧》摘抄

已有 5697 次阅读 2014-5-1 06:36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的智慧》摘抄

武夷山

 

《中国的智慧》,韦政通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我于1990年阅读此书。

 

一、           哲学、科学问题

(一)学的意义与哲学

   许慎说文即训“斅”(博主:即学)为觉悟。

学的另一解释,是伏生所说的“学,效也”(伏生·尚书大传),效法古人。

或墨子“知也者,以共知遇物而能貌之,若见”的求知活动。(墨子·经说上)

后者在古代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二)什么是真理

西方人有三种解答方式,一、自明的真理,二、经由经验与观察,可以证实陈述的真假,三、大多数人所持的意见,可以看出它是有些可能是真的。

周勋男译、阿德勒的《西方的智慧》(GreatIdeas from the Great Books)主要指二、科学真理。

中国哲人所追求的真理,有越出西方人所说三种真理之外者。简单地说,就是“行”的真理,或道德实践的真理。它之所以为真,不依靠客观现象的证验,而是在心与行的一致上。

(三)知识与意见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像全体大于部分,这类没有选择答案余地的,才是真知识。如果一个问题,它的答案不是确定的,那就是意见。如此,无论是闻知(传授)、说知(推论)、亲知(墨经)或是“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正名篇)的“智”,都不过是一种意见。

为了追求人类和平相处的理想,我们应该教育下一代的子孙:相信知识,容忍异见,扬弃偏见。

(四)知与行

最重要的见解有两种。一是荀子提出的知明而行无过说(劝学),另一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以下对韦政通的介绍来自百度百科:

 韦政通(1927- )是台湾知名哲学教授、思想家,出版过30多种哲学、思想、文化类学术专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台湾刚刚推出近百万字的《中国思想史》,震撼了海峡两岸哲学界,甚至动摇了近七十年来在中国哲学界一直视为扛鼎之作的《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的地位。 韦先生表示,他早年投师于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门下,开始涉足传统的哲学思想领域。最初的几年,在牟宗三的指导下,韦政通穷治经学,花了七年的时间苦读《荀子》,勤疏密证,上达老、庄、孔、孟、墨诸家,下及韩非子,逐步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触类旁通,有了深切的理解,并确立了自己儒家信念,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但后来随着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同时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韦政通决定向陌生的世界重新探索,力求在学术上突破牟宗三的学术界限,并开始了“跋涉群山”的思想探险生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90272.html

上一篇:[转载]大学毕业生求职“十大理想城市”出炉 南京排第三
下一篇:莱斯特.布朗的自传
收藏 IP: 1.202.85.*| 热度|

24 陈小润 尤明庆 王号 黄德民 胡泽文 史晓雷 钟炳 李伟钢 张忆文 许培扬 陈凯华 王春艳 吉宗祥 水迎波 俞立平 刘钢 惠小强 田瑞强 吴国林 张焱 崔树勋 XuexingLu Allanmu z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