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hb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hb

博文

精选

已有 5774 次阅读 2015-4-16 06:27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詹红兵 (2015-1-26)


每一个在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估计都和我一样,不会忘记少年时代看过的那部著名的南斯拉夫译制片《桥》。影片中游击队为了阻止德军撤退而被迫去炸毁的那座雄伟壮丽的公路大桥,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是的,桥在人类的整个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就拿中国文学史来说, 如果没有了桥,许多经典著作将不复存在。我们既不会欣赏到元代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千古绝句,也看不到唐代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不朽诗篇。


在我的老家湖北,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毛主席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里提到的武汉长江大桥。童年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武汉去看长江大桥,吃四季美汤包。


记得在我6岁的时候,当中学老师的父亲到武汉的华师一附中调研,我死活跟着要去,最后如愿以偿第一次到了大武汉。且不说四季美的汤包在当时就奠定了我一生热爱美食的习惯,第一次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那种兴奋的心情是任何文字都无法表述的。


上中学的时候,学到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的钱塘江大桥的课文时,心中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我在大学时学的专业(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虽然和桥梁没有关系,但到美国后读的博士专业(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和桥梁多少有点关系。


比如,桥梁的地基稳定问题,以及水流对桥墩的冲刷问题,都和水文学的研究有一定联系。正因为如此,2006年当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道路与桥梁系的郑俊杰教授申请到我的研究室做高级访问学者时,我一口答应。当然主要是郑俊杰教授出色的研究成果打动了我,但是桥梁这两个字似乎也唤起我童年的理想。


郑教授目前拥有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等多项荣誉头衔。


来到休斯顿定居后,因为家靠近德州第一大河Brazos  River,附近有不少小溪洼地,道路交通离不开桥,所以在家附近不远的地方,竟然有三座桥梁。


这些桥虽然质朴无华,但绝对坚固耐用。在德州, 这样的桥简直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也就是这些最普通的桥, 却给予我最不普通的深思和反省。


我每次遛狗经过这些桥的时候, 往往喜欢从桥下面走。这样我就可以仔细观察桥的结构,材料, 和状态。这些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浇注而成,桥的每一个细小部位都经过精心施工, 看不出一点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痕迹。 桥柱周围的松土在流水的冲刷下, 有一些流失,但桥柱本身仍然是坚如磐石。


桥梁四周也铺了水泥护坡, 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也便于雨水汇集。桥下的排水沟也做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我想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桥梁, 都做得这样到位,可想而知,那些著名的大桥会是怎样地细心设计施工的。


看到这些, 我想起每年暑假回武汉时, 见到的长江二桥和白沙洲大桥。在武汉最常见到的就是修桥铺路。再漂亮的大桥撑不过几年就要大修,除了那些超载的大货车碾压桥面是罪魁祸首以外,桥梁的建造施工不到位是主要的问题。对此,估计中国三岁的小孩都知道。


从桥梁我又想到很多。每年夏天暴雨一来, 就到武汉去“看海”的自嘲,其实里面包含了多么深的耻辱和无赖。同样是常常大雨倾盆的休斯顿,各种洪水快速排泄汇集渠道的精心安排和设计,让作为一个旅居在此的中国人会感觉深深的惭愧和佩服。


我常常在想,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中国人, 你们的能量到底用到哪里去了?


尽管全中国的人也许都能马上说出以上问题 的答案, 但要改变我们的做事方式竟然是如此之难。每一个稍懂物理的人都知道能量守恒原理。那就是说,在总能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之下, 当花费在面子工程上的能量增加时, 可用在其它干实事方面的能量自然会减少。


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智慧的中国人民都懂, 但最后大家又常常在实际工作中一再违背这样的原理。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人,我也往往不得其解。


记得2014年的夏天,我和20多位外国专家受邀去甘肃武威市治沙工程的模范县民勤参观治沙工程示范。开往治沙工程示范点的是一条修建得相当不错的大道,对这我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这么一条或几条景观大道,其中一条一定是从机场通到市中心的。建造景观大道的理由往往是要给来宾(其中最好有些是外宾)一个良好印象, 好吸引人家来投资或旅游。


可是在快接近目的地时,我看到道路两旁的农村房屋的墙壁建造得相当好,大为吃惊。我原以为在这样贫穷的沙漠里,是看不到这样好的农舍的。正当我诧异的时候, 坐在我旁边的当地一名接待官员附在我耳边小声说:“看你是中国人,我就跟你说实话吧:这些墙都是假的,是给人看的,墙后面才是真正的民居”。他还说, 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墙后面的民居太破旧,影响瞻观,就做了道假墙给挡一下。


我听完这样的话,真是无语,但是心里隐隐作痛。可想而知,当地官员这样做一定是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或至少是默许。因为这条大路上经常来往的都是各级官员,外宾,和专家,他们不可能都不知道真情。这皇帝的新衣,每天上演,每天有人喝彩,多么地可悲。


从一座桥,可以看一个国家做事的风格和态度,从而看一个民族是否真正能够兴旺发达。我衷心地希望:我们国家能建好每一座普普通通的桥,不求华丽, 但求结实。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繁荣富强才真的能实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55232-882705.html

上一篇:陷阱 (1)
下一篇:骄傲的代价和美国雷锋
收藏 IP: 107.77.100.*| 热度|

12 徐绍辉 彭渤 黄永义 郭战胜 于向前 张阳阳 张海权 clp286 shenlu zhouguanghui zhaorzh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