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韩非《解老》对“道之可道,非常道也”的解释及其启示

已有 9228 次阅读 2010-10-29 05:36 |个人分类:道家.道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老子》, 韩非, 《解老》

 
相传为西汉隐士河上丈人所注的《道德经》(西晋.皇甫谧《高士传》称为《老子章句》)上篇《道经》第一章与通行本相同,首句均作“道可道,非常道”。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两种写本,此句甲本作“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乙本只有前半句“道可道也”,后半句缺失。上世纪90年代出土的郭店竹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种俱无此句。至今传世的先秦典籍中唯有韩非所作《解老》中有与此句对应的文字:
 
“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道也。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如果我们信任包括简本、帛书在内的有关《老子》的文本材料的话,我们也没有理由不信任《解老》中的相关材料。在未有新的《老子》的文本材料被发现之前,《解老》中“道之可道,非常道也”的记述,无疑是《老子》书中此句内容最早的表述形式,可被视为相关内容的原始文本形式,是开展对现有的各种《老子》版本中相关文句研究最具权威性的文本依据。
 
按照韩非《解老》对“道之可道,非常道也”的解释,“可道”与“非常道”均含有双重意义:
 
(一)“道”是宇宙间无生灭变化(“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无攸易,无定理”)的永恒存在(“常者”),但是它的具体所在却是不确定的,它既可在此,亦可在彼(“非在于常所”)。所谓“非常道”,就是指不生不灭的永恒之“道”的具体存在形态是“非常”(变动不居,变化无常)的。所谓“道之可道”,首先是针对“道”的具体存在形态而言,在“道”的具体存在形态具有“非常”性的意义上,“可道”就是意味着“不可道”,即就其具体形态而言,“道”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这是说不定,说不准,不好说,无法说的。
 
(二)“道”作为一种经验对象和实用知识(“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它虽然被称为“道”,但这个名称其实不过是出于“(圣人)观而用之”的需要而“强字之曰‘道’”罢了。所谓“道之可道”,也是针对“道”作为“观而用之”的对象而言,在这个场合,“可道”就是意味着“可论”,即为了“观而用之”的方便,它可以“强字之曰‘道’”。在这个意义上,所谓“非常道”,就是指“道”这个名称具有“非常”性,即它仅仅是在“观而用之”的场合被考虑到“可论”的方便而勉强取用的一个字符,在这里它不过是一个“名不称实”[1]的假号。
 
韩非《解老》对“道之可道,非常道也”的解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联系和结合《老子》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的论述来理解“道之可道,非常道也”的含义;二是从实在和名称两个方面来把握“道”的意义,进而将“道”的意义分析为二义——实在意义的“道”和名称意义的“道”。这为我们正确解读“道之可道,非常道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语出《韩非子.功名》。
[2]通行本《老子》第二十五章。此段楚简本(甲)作“有 虫成,先天地生。敚 ,蜀(独)立不亥(改),可以为天下母。未智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4页)帛书本(甲)作“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第348页)帛书本(乙)作“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萧呵漻呵,独立而不 (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亓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同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378169.html

上一篇:传统学术体系和现代学术体系的差异
下一篇:同类相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