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传统学术体系和现代学术体系的差异

已有 6700 次阅读 2010-10-29 05:16 |个人分类:学者.学术|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传统学术, 现代学术

古希腊到中世纪的西方学术的基本特点在于:
这种学术是按照演绎逻辑来理解学术客体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种理解来构建自身体系,由此构建起来的学术体系在结构上是一种演绎逻辑结构,它由两个基本要件所构成:形而上学是作为这个体系中的逻辑前件而存在的学术之本,其他学术是作为该体系的逻辑后件而存在的学术之末。
当初,亚里士多德在对学术进行分类时,是把逻辑学单独归类为知识的工具,并且实际上是运用他的三段论逻辑来对既有的知识进行分类的,他把这些知识分为“理论”、“实用”和“生产”三大类,其中“理论”实际上被他视为其他各类知识的逻辑前提,“实用”和“生产”两类知识则被视为由“理论”所明之通则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同时,他又把“理论”中第一哲学(神学)即形而上学看作是其他各种理论知识的逻辑前提,认为其他各种理论知识都是由形而上学所明之极因(“至善”)推演出来的。
到了阿奎那,他实际上是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学术观念,只不过他从基督教神学角度把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作为万物之因和世间第一原理的“至善”确定为“上帝”罢了。
借助于演绎逻辑构建起来的具有演绎逻辑结构特征的西方学术体系,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笛卡尔时代都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笛卡尔曾如此描述当时西方学术的整体结构:“全部哲学就如一棵树似的,其中形而上学就是根,物理学就是干,别的一切科学就是干上生出来的枝。这些枝条可以分为主要的三种,就是医学、机械学和伦理学。”[1]显然,这个被总称为“哲学”的学术体系虽然在具体内容上略异于古代学术,但其整体结构则无异于后者,仍是一种演绎逻辑构,形而上学依然是整个学术体系的根基。
具有演绎逻辑结构特征的西方学术体系到了孔德声称进入“实证科学时代”以后才发生根本性转变,这种变化肇始于有“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之称的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培根)。
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了“哲学和科学的正当分划”:
“要查究那种永恒的、不变的法式(至少在理性眼中看来和就其本质的法则来说是这样的),这就构成形而上学;要查究那能生因、质料因、隐秘过程和隐秘结构(所有这些都关小到自然的一般的和通常的进程,而不关涉到自然的永恒的和基本的法则),这就构成物理学。在这两种之下还附有实践方面的两个分支:在物理学之下有机械学;在形而上学之下有我所谓之幻术(在这个字的较纯粹的意义上来说的),这是因其活动途径之广阔,因其控制自然之较强而言的。”[2]
培根认为,“质料因”和“能生因”都只涉及自然界中无数个体事物的“简单性质”,它们都是一些“不稳定的原因,都只是仅在某些情节上会引出法式的转运工具或原因”[3];“法式因”才是决定个体事物“简单性质”的基础,是“若干最不相像的质体中的性质的统一性” [4],故相对于科学原理,关于“法式因”的哲学原理是“始基原理”,对科学认识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科学“在隐秘结构的全部发现方面,也须求之于始基的原理才能见到真正的和清晰的光亮,那始基原理是能完全驱除一切黑暗和隐晦的”[5]。所以,只有“法式的发现能使人在思辨方面获得真理,在动作方面获得自由。”[6]
但是,在人类认识的程序上,培根则主张从认识个体事物的“简单性质”开始:
“对自然的探究如果始于物理学而终于数学,那就会有最好的结果”[7]。他强调人类的求知活动当从科学开始,是因为他看到,以往的科学一直处于哲学(形而上学)的怀抱之中,科学只是依据哲学原理来进行哲学的应用研究,故在研究方法上向来都沿用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演绎法。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自然界,就势必只是“把自然界的法则作为已被搜寻出来和已被了解明白的东西来加以规定”,由此“给哲学以及各门科学带来很大的损害”[8]。因为那种追求“合于先入的概念”的做法,实质上是“满足于停留在和仅仅使用那已经发现的知识”;那不过是“一种培养知识的方法”,而不是“一种发明知识的方法”[9]。有如此明确意识的培根决心努力去“发现理智世界的新大陆”,要为科学寻找属于它自己的并且是能够“发明知识”的新方法,终于他发现了这个“新大陆”,找到了这个“新工具”,即由“观察和实验列‘三表’归纳”三个环节构成的归纳法。
培根的归纳法与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方法是‘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飞越到最普遍的原理,其真理性即被视为已定而不可动摇,而由这些原则进而去判断,进而去发现一些中级的公理。’这种方法‘对于经验和特殊的东西只是瞥眼而过。’而按照归纳法,则是‘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引出一些原理,经由逐步而无间断的上升,直至最后达到最普遍的原理。’”[10]
培根主张运用归纳法,按照从科学到哲学再到数学的次序,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界,因此,在他的学术观念里,科学(物理学、机械学)是一切学术的根基,哲学(形而上学、幻术)和数学则立基于科学之上,这是一种根本不同于传统学术的新体系,一种具有归纳逻辑结构特征的现代学术体系。
现代学术体系与传统学术体系的根本区别是在于它们的根基不同:传统学术体系以形而上学为根基,现代学术体系以经验科学为根基。
这个区别使它们在学术性质和学术诉求上也有相应的区别:传统学术体系是一个追求形式完美的超验存在(本体)和逻辑完善的理论知识(第一哲学)的自由学术体系;现代学术体系是一个追求内容至真的感性存在(事实)和功用至善的经验知识(实用技术)的应用学术体系。
造成这些区别的学术原因则是由于知识的工具不同:
传统学术的知识工具是演绎逻辑;现代学术的知识工具是归纳逻辑。
借助于演绎逻辑工具构建起来的传统学术体系和借助于归纳逻辑工具现代学术体系传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诉求:
传统学术体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以心灵愉悦为美从而崇尚心灵美的唯美主义生活方式——它对形式完美的超验存在的追求根本上是出于心灵愉悦的需要,这种追求心灵美感的满足的理性生活方式内在地要求知识形式的完美,而逻辑完善的理论知识正是形式完美从而能满足心灵美感要求的知识;
现代学术体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以感官愉悦为美从而崇尚感觉美的唯美主义生活方式——它对内容至真的感性存在的追求根本上是出于感官愉悦的需要,这种追求肉体美感的满足的感性生活方式内在地要求知识内容的至真,而功用至善的经验知识正是内容至真从而能满足肉体美感要求的知识
这样来理解传统和现代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或许可以对现代学术体系的形成和确立的漫长过程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1]笛卡尔:《哲学原理》,第xvii页,转引自《哲学原理发展概述》(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1页。
[2]培根:《新工具》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97,第107页。
[3] 培根:《新工具》,第108页。
[4] 培根:《新工具》,第115页。
[5] 培根:《新工具》,第107108页。
[6] 培根:《新工具》,第116页。
[7] 培根:《新工具》,第76页。
[8]参见培根:《新工具.序言》,第1页。
[9] 参见培根:《新工具.序言》,第45页。
[10] 周昌忠:《西方归纳哲学五题议》,《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378162.html

上一篇:怎样才能创造出国学研究精品?
下一篇:韩非《解老》对“道之可道,非常道也”的解释及其启示
收藏 IP: 117.62.119.*| 热度|

5 孟津 王涛 杨华磊 yinglu colorfull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