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博文

我在美国大学工作每年如何考核? 精选

已有 39047 次阅读 2015-9-7 12:16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的劳动节是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而不是国际五一劳动节,所以这是个长周末。最近一直瞎忙,效率不高,今年的指标完成得也不太理想。想想就“破罐子破摔”,放下没效率的学术活动,写点博文,调整一下心态。

最近科学网有不少博文谈了工作考核,特别是对论文发表在考核中的价值,提了很多看法,有认为很重要的,也有觉得根本就是扯淡,评论也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都有。这里我就不在赘述。

我在美国在两个学校工作过。想说说我在美国两所学校工作时是如何被考核的以及论文在考核中的地位。这里我只讲每年年终考核,不讲从助理教授升副教授或从副教授升到正教授的晋升考核。因为晋升是某一段时间年度考核的总结和升华。

我的第一个教授位置是在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NDSU)的园艺和林学系1990.11-2001.8),后和农作物系合并为植物科学系。2001.8-至今在田纳西大学Knoxville校区(UTK)的植物科学系。NDSU是一所小型的州立大学,全国排名到200以后了,但她在当地威望很高,K12教育非常好,但学生恋家,不愿远离家乡,所以本科学生质量很高。由于是个大农业州,农业特别特别强,尤其是大农作物育种,可以排到全美前10名。应该说是教学科研型。UTK是田纳西的州立大学(1862年赠地大学),我刚来时排名在80-85左右,这些年一直在下滑,现在已排到100-110名了,但毫无疑问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有好几个学科全国排名也非常靠前,如核工程、物流。他的天下主要在美国东南部。生物能源项目在美国很有地位。

1.     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要被考核的。一般都是上一级评估下一级,所以教授都是被系主任,中心主任等评审的。系主任由院长考核,院长由校长考核,那校长有谁考核呢?由州里的一个高教委员会(boardof trustees,各地叫法不一样)。我们院的院长要接受教授的网上匿名考评(问卷调查)。在美国的高校应该基本程序都一样。所以,说在美国教授没有年终考评是不准确的。我们也是要常常考核系主任的(网上匿名答卷)。总体来说有一个制衡(checkand balance),恐怕也是美国制度的一个核心吧。有权不能太任性,总有人制衡你的!

2.     考核程序基本是这样的:

a.     按考核年度(各校可能不一样),教授要填写一个比较标准的表格。各校可能有些不一样,但大同小异,每个人要把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个总结,先要写一段总结类似于论文的摘要,然后展开到各部分的细节。科研Research)(论文,项目申请得到资助和没有得到资助的,专利、等),参会,邀请做报告,其他学术活动。教学和研究生指导(Teaching and advising),上课的课程名称,课时,角色,学分,学生评价,等。服务Service),在系、院、学校不同层次的委员会中担任的角色(成员还是主席)和为专业学会和社会服务的内容。如果你还有其他不同类型的原创性成果,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如音乐家的CD,设计产品等,也会有地方列出,总之,不同学科的特别的地方都会考虑到。

b.     把这个年终总结(在网上填写)报告交上去后(我们系一般在12月中旬)。--自己要电子签名的。签名的意义就是承认你对填写的内容负责,它们是真实的。

c.     在提交这个总结报告时,还要提交一个明年的大概规划和主要工作指标,比如说可能要申请的项目啊,要上了课,你投稿和发表的论文,以及服务工作,等等。

d.     在寒假期间,系主任会对每个报告仔细看,做笔记,写评语。

e.     第二年年初,每个教授要和系主任约谈30分钟,和系主任聊聊这个评语,你同意不同意?谈谈你的成果,困难和问题,和你下一年的打算和期望工作。如果你同意系主任的评价,你要签字(在网上),提交。你也可以不同意,写上你的理由(我还没试过)。

f.      提交后,院长就可以看到,我们的院长都会仔细地看每个教授的报告。他或他们如果同意系主任和教授自己的意见,再签名,交到学校。

3.     评价有四部分,科研(学术),教学和服务,以及一个总的评分。每一项评分分五级(far exceed expectation—远超期望,exceed expectation--超过期望,meet expectation—达到期望,below expectation--低于期望,和far below expectation

4.     为什么我们的评价是用达到期望,超过期望和远超过期望?所谓期望,就是每个人招进来时,就有个工作职能的描述和期望,比如你要上什么课?做那个领域的科研,什么服务。大概还有个时间比。比如我的是90%科研,10%教学。服务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花很多时间,大家心里也是有数的。如果时间分配有大的调整,也是要将产出期望做调整的。科研方面,毫无疑问要发论文,只是看你的研究领域,你被要求做的领域考虑到学科的完整性和避免同事间恶性竞争(做同一个东西)。如果你的期望是做基础研究,那你就要去挣经费,发高IF的文章,没有例外的!因为我们是农学院,有不少教授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广,和做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研究,那你就要注重应用研究,你不能去做拟南芥细胞生物学,你做了发了nature,你还是没有meet expectation,因为那不是你的工作,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那农业推广体系不就垮了吗?那和做基础研究的发高影响因子论文的人怎么比?和你的职能期望比,和你在全国的同行比,和你在全国同类学校(更好的学校)的同行比。就跟一个做银行的怎么可以和做零售的去比?但银行和银行就好比了。所以为什么美国基本都是采用同行评比和同行拼比。在业内,大家都心中有数,谁是业内的大牛们。

5.     考评和系里和院里及学校的整体水平和文化密切相关。学校水平越高的考核标准越高,特别是科研。而科研的核心就是发论文,发有影响的论文,和申请专利。说美国对文章不在乎的说法是毫无依据的,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有影响的文章的发表,学校也是会发新闻的。国内外没有什么差别。

6.     对于大多数人,“达到预期”一般都没有问题,总有一小部分人有问题。这是系主任最头疼的问题。正所谓“10%的时间花在90%的人身上,90%的时间花在10%的人身上。其实和杂志的影响因子一样,25%的文章产出75%的引用,75%的文章产出25%的引用。对于这些低于预期的特别是连续多年低于预期的人,学校就要采取行政措施。

7.     这个考核是和我们的每年涨工资有关的。除了每个人都有份的以外,还有一部分是merit raise(类似于绩效奖励)。这些年,因为经济不景气,这部分非常少,田纳西教授又没有工会,没有集体讨价还价的能力。但加了,就是后面一辈子的事。但这主要有系主任推荐报上一级批准。

我想说说这个考核体制。

1.     别想着做假。做假?虚报?当然你可以。但是,就是这个但是,让你必须认真考虑要不要做,那就是,当你电子签名后,你在法律面前承诺你填的内容都是真的,如有不实,那被查到,你就有可能丢掉你的工作。你的成本太高,让你不敢,不想,因为不值得!

2.     每年大家要另外填写一个“conflict of interest” (利益冲突)的报告,要交代你的所有可能的和钱有关的活动,包括你成立的公司,你在公司和其他地方的兼职(如我在南农的兼职)、咨询、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在公司的任职和与学校是否有生意来往,和你的工作关系有没有直接利益瓜葛。等等。也是要签名的!我最近刚刚交上去。

3.     美国的这个评价会是走过场吗?是,也不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大多数人都是想好好干的,特别是氛围好的地方。当然一个地方“烂了,什么都可能发生。我们发文章没有科研后补助,申请到项目后,有些学校会有提成管理费的一部分返还给教授使用还是以科研为主。我现在的学校允许教授申请国家级项目(有全额的管理费,叫overhead时,可以加1-2个月工资,但这样就会增加的的项目预算和降低竞争力。

4.     既然有考核和年终评审,就免不了人为因素。这在那儿都一样。我在NDSU时,我倒霉赶上一个“bird”系主任,很无赖。最后我就走了,另一个牛教授也走了,这个系主任后来和学校开始fight,最后被学校轰出去,并禁止他来学校!--这还是我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处罚。我来田纳西时,招我进来的系主任没几个月就换系了,新上来的的不对胃口,我也給耽误了好几年,最后这个系主任也給教授们轰下去了,但误了的时间补不回来了。这些年就比较顺。这就是check and balance。

5.     项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国家级的项目,因为可以拿到全额度的管理费。UTK的比例是40%(农业校区)和45%(主校区)。即,你的实际科研支出是10万元,要外加40%的管理费,就是最后申请时是14万。这40%的钱学校就可以用来支付水电费,给新教授启动基金,一部分回到系里和教授课题组,相对比较自由地使用,如去国外开会。

6.     论文毫无疑问是及其重要的。想想,你是一个好的研究者,有几种评价方法。一是你的论文,能让全世界的学术界知道你在做什么,学校更关心的是“我们学校的某个教授”(你代表了学校!)在做什么,做的研究是不是最前沿的,要不然你们学校怎么能让其他人知道呢?这一点对研究型大学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比这个更重要了!如果你有很牛的技术,你能用它申请到专利吗?你的专利能转让给大公司吗?第三,如果你学术做得好,国家和国内主要学术大会会请你做主题报告吗?如果你的技术很牛,当地企业(在我们这个农业领域,果农、菜农、苗圃会)请你去指导和咨询吗?

7.     由于教学和服务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对于主要职能为科研的教授来说,论文和项目就是重头。但我们用三年滚动计算(2012, 2013, 2014),新一年进来(2015),最前的一年退出(2012),这样可以防止大小年(这是我们果树学的一个专业术语,指一年结果很多,第二年常常产量就很低)带来的考核影响。

8.     对于论文的影响因子,大家还是根据你的工作性质。如果你做基础研究,文章的影响因子当然非常重要,但做纯应用的农业研究,自然发不了,或很难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但不表明你的工作没有达到期望。

 

总之,我们的考核是基于你的工作和工作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主要是做科研(无论是基础还是应用),或者说是新知识生产者(new knowledge generator)发论文是王道,是黄道!也就是说发论文是硬道理!而发论文,必须有科研经费,所以能申请到经费的人在学校总是油炸的”—香!如果你是做技术推广的,整月整年都在学校,没人请你去指导,你能算牛吗?所以,一个学校,要全面发展,特别是我们农业领域,既要保证农民今天能生存(应用推广研究),又要让他们将来有竞争力(基础研究)。

国内有关论文讨论(它的学术地位的评价)的问题出在哪儿?我觉得有两点:一是单位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的工作业绩,而眼下更极端偏向学术论文无论你的工作性质是什么,这一点引申出很多连锁问题,如晋升,科研后奖励,各种帽子。也就是说,名和利的分配不是和工作的预期想吻合,而仅仅,或者超过正常比例,和论文挂钩 --但这一点国内有所调整。二是,国内很多人想通吃,本来做技术做得很好,在企业界很吃香,挣的钱也多,干得很滋润,活得也很滋润。但好像没论文,自己觉得比别人矮(也许是由于考评体系倒逼的),也想弄些高大上的论文,要顶天,硬要挤到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结果让自己活得很累很累。同样怪怪的,另一种极端也在高校和研究所蔓延。很多做非常基础研究的人也在想着产品,所谓的要“立地”。也是硬要挤到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也让自己活得很累很累。结果我们看到的是在中国科学界,很多人都想既要顶天,又要立地,结果呢,大家都在做蹦床运动,既没顶到天,也没立于地。

这一点,我必须承认,我也没能完全逃得过!所以,我也活得很累!到了我这个年龄,还想既顶天,又立地,肯定会把自己“蹦死”的!但外面的“花花世界”,有多少人能不受诱惑?能挡得住?只是一直在提醒自己:要集中,一定要集中!我相信,能坚持住的一定是大科学家,大技术家,不一定是今天,明天,但未来一定是,至少很有可能是。

存此言,仅供警醒自己!考核,只是为了生存,不是享受生活和科学。在你的领域做到极致,至少要想做到,这样的科学家(也是所有人),才叫真正享受科学,享受生活。

倒是在美国,没有太大压力,不必太在乎多一篇少一篇论文(嘿嘿,反正也没有科研后奖励)。做研究,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可以系统地、悠哉悠哉地做点东西,不必死扣影响因子,自己觉得有价值,就很好。做不出来,也没关系。还有,就是没有太多攀比,没有太多外界干扰,也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做学问。并享受其乐趣。

程宗明,2015年9月7日。Louisville, TN, US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0979-919089.html

上一篇:在美国被邀请评审教授晋升的一封邀请信
下一篇:我的2015年:稳定缓进的一年
收藏 IP: 108.231.34.*| 热度|

93 王德华 马建敏 史晓雷 霍艾伦 许培扬 王涛 杨正瓴 王善勇 陈楷翰 金耀初 韦玉程 左宋林 刘立 周浙昆 石磊 曾杰 张威 熊栋梁 徐向田 孙瑜隆 姬扬 田云川 武夷山 Editage意得辑 张家峰 吴昊 曾体贤 王恪铭 杨顺楷 刘全慧 杨振清 李天成 曹俊兴 朱延平 熊志勇 陆泽橼 蔡小宁 张亮生 伍国华 张士宏 黄仁勇 刘晓军 唐广军 陈理 李峰 邓洪亮 孙长庆 赵凤光 左小超 徐明昆 梅志平 武永军 冯建灿 李强子 黄育和 褚昭明 赵星 季顺平 唐君 刘俊华 徐世文 朱伯靖 徐绍辉 陈南晖 陈越骅 郭文阁 黄荣彬 翟自洋 王伟 谷加存 韦四江 强涛 闫娜 wgq3867 dsgwz fei763 chengjianchue lingling101 wliming qzw wou gaoshannankai biofans XY shenhcao13 cloudyou abang LongLeeLu xwwei fishmanHit ns0110 ghzhou5676 lan660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