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bwxy197301 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心得。

博文

又是一年毕业季,说一说论文查重那点事(一)

已有 13252 次阅读 2017-5-28 12:39 |个人分类:图情学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查重

      近年来,每当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学校要求学生要提供一下查重报告。在众多的查重报告当中,学校只认来自知网的查重报告。

     昨天拿到了一个同学提供的查重报告。报告中有一些指标。这些指标是什么意思呢?

     从http://www.chachongba.cc/lwcc/bgyl.html找了个样例。

      查重报告有很多版本。

     (1)简洁版报告。

      列出了检索时间、检索文献、检索范围和检索文献的时间范围。同学个人查重时,通常是通过淘宝等途径来联系,完成检索过程。有的几十元,有的上百元,价格不等。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来自于检索范围的差异。如有的同学没有“学术论文联合对比库”,那其价格就少点。

      在检索范围当中,其它的库都比较好理解,大体也能判断出其资源的类型和内容。

      “学术论文联合对比库”是什么呢?从http://www.sohu.com/a/127151225_617361等搜索的结果看,实际上应该是这样一个库,每年有很多同学直接或间接通过知网来查重,然后这些查重的提交的文档就成了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知网上不用付费购买的,而且是查重者花钱提供的。关于CNKI大成编客实际是一个C2C出版模式(详细可看:http://www.doc88.com/p-7854555634384.html)。这两个库查询意义不大。大家都不太了解 ,尤其前面那个库用户是没法检索的,除非你把前面学长的论文直接复制、粘贴。会有多少人去看其中的内容呢?

     1.总文字复制比:被检测论文总重合字数在总字数中所占的比例
     2.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去除系统识别为引用的文献后,计算出来的重合字数在总字数中所占的比例
     3.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去除作者本人已发表文献后,计算出来的重合字数在总字数中所占的比例
     4.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被检测文献与所有相似文献比对后,重合字数占总字数的比例最大的那一篇文献的文字复制比。

     在这4个指标中,我们说查重百分比时,应该是说“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如果只看总复制比,那就麻烦了,那意味着写论文时“不能引用了”。还有个指标是“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应该注意一下。有的同学比较懒,一个劲从某篇论文中“粘贴”,那这个比例就一定高了。

    下面指标疑似“剽窃观点、疑似剽窃文字表述”等内容中,我见过一些同学提交的报告中有“疑似剽窃文字表述”。注意,这儿了“疑似”,不是一定,如果有这种“结论”,同学就要看看后面的“全文对照部分”。这些指标,不清楚知网团队是如何界定和具体实现的,对于其原理和结果不好评判。总体而言,如果出现这些指标打了勾,那就要看查重的全文对照版了。

    (2)全文标红报告:标出全文重复的部分。红色为抄袭,黄色为引用,都被计算入总复制比。

     这个版本提供了对重复内容的标注。红色为“抄袭”,黄色为“引用”。

     “抄袭”是很严重的“罪名”。比较多的是“用而不引”。其原因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有的同学由于不清楚“如何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这个问题好解决,我看看别的论文如何引用就清楚了。另一种是的主观故意,把别人文献中的内容直接复制过来,也不标注出处。这是不可取的。从尊重别人的研究出发,应该采用“引用”的方式。引用也有很多种,“原文引用“是不改变原来作者的任何内容,全部复制过来。这种情况篇幅不能太大,具体数字不好确定,要看实际情况。“原意引用”是指引用原来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引用者在文字上可以有变动。

     


     3、全文对照:详细列出抄袭内容来源,可以看到与那些文献重复。

      查重报告拿到后,红色部分是要认真看一下的。看看这些与文献重复的部分为什么被标注成”抄袭“。是真的”抄袭,还是别的原因。


4、去除本人文字复制比: 此报告会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的重复部分。

    通过不同渠道发表过论文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个这个指标。没有发表过论文的这个指标没的意义。

    如果毕业论文与发表的论文是一个选题,或者发表的论文本身就是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内容,这个数字会有变化。一般情况下是允许在毕业论文中使用自己发表过的论文内容。硕博论文中比较常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3146-1057626.html

上一篇:心智模式
下一篇:又是一年毕业季,说一说论文查重那点事(二)
收藏 IP: 60.170.236.*| 热度|

1 俞立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