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z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诗忠 多年与书打交道,耕耘、浏览,感悟、思考……

博文

“好孩子的标准”要触动他们的心灵

已有 5042 次阅读 2009-6-16 11:56 |个人分类:最新日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这是一篇迟发的博客——六一儿童节已经过去好多天了。

不过,外出近半个月回来翻阅过时报纸,看到上海某报关于“今天的好孩子该有怎样的标准”的讨论,还是忍不住有感而发,写下如下文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时刻牵挂着老师和家长的心。几乎一年一度的评选好孩子活动确实对勉励他们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评选好孩子的活动,可以树立榜样,明确努力的方向,理当受到孩子、老师和家长的欢迎。

据报道,有经验的少儿工作者和家长谈了许多很好的见解,好孩子的标准正在朝看重素质的提高方向改进。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过去评选看重学习成绩,现在增加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责任、孝敬长辈等条件,显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我们的下一代茁壮成长。

可是,要让评选活动起到激励、鞭策的效应,说说容易,效果如何还得调查同龄伙伴们的实际感受。从这个角度说,讨论好孩子标准应该用他们的眼光审视,而不是以大人的好恶为标准。大家知道,教育的本质问题是育人,育人牵涉天性和教养两个方面。好孩子评选活动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属于教养的范畴,它只有通过天性这一内因才能起作用。因而,看重素质的提高可算是抓住了评选活动的牛鼻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素质直接挂钩孩子的天性,与孩子的自然发展紧密关联。表面上,好孩子的标准是用于考量的,其实它根本的作用却是鼓舞和激励同龄伙伴努力的一面旗帜。所以,好孩子的标准必须要触动孩子的心灵,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概括说,好孩子的标准不仅要真实和全面地浓缩同龄伙伴的优秀,而且还要牢牢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心坎上。只有这样,评出的好孩子才能成为同龄伙伴自己的“偶像”。

应当意识到,从看重学习成绩到看重提高素质,这是好孩子标准的科学回归。我们的孩子虽然个性、智力、体能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有共同的情感、喜好和共同的心理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十分重要。评选活动包括其他所有教育措施,若要让同龄伙伴有所触动,真正起到预料的效果,万万不可无视这一点;同样,好孩子的标准若要成为唤起他们前进的心中号角,也万万不能疏忽这一点。以往的好孩子标准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已经把一些有特长、有责任心、有创新精神的好孩子排除在外,如今看重素质的提高,毫无疑问是好孩子标准在质上的飞跃。

要知道,在孩子的心目中,学习成绩很重要是大人加给他们的。与之比较,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责任等作为好孩子的标准若得到大家的认同,并且能被实践所证明,说到底是缘于它们跟孩子的情感、需要靠得很近很近——分别源自好玩、好奇、兴趣,喜欢与同伴交往,以及自主、自我决定等天性。因此,如果我们围绕教养外因与素质内因二者的有机结合,对好孩子的标准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而不是单纯作为大人的例行公事,由此制定的“好孩子标准”将会更具感召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3-238483.html

上一篇:兴趣是个好东西
下一篇:提倡多一点“自然教育”
收藏 IP: .*| 热度|

2 刘进平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