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fei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feichen

博文

寻找心理定律:二十、思维定律

已有 2540 次阅读 2014-7-7 05:54 |个人分类:心理定律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思维, 心理, 意识, 人性, 定律

   现在,我们把前边的讨论总结成一个“思维定律”:思维是意识活动通过想象和自求因果对心理概念进行内部操作而形成新的心理概念的过程;逻辑思维是具有时间稳定性和心理主体普适性的思维类型,它借助自求因果特性和想象功能对心理概念进行有特定规律的操作,进而形成新的心理概念。

   要想充分地验证这个定律,目前的实验数据还远不足够。但对某些局部条件的必要性验证,还是可以懂些脑筋的。比如:想象对思维那么重要吗?如果有一个逻辑问题,采用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法,一种是比较抽象的、不易想象的概念组合,另一种是比较具体的、容易想象的概念组合,是否后面一种让被试更容易思维出答案?

   科学家们的确做过这类实验。在著名的“四卡片选择作业”实验中,让被试看四张平放的卡片,告诉他卡片的一面写有字母,另一面写有数字,同时要求被试去证实一个规则:“若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则另一面为偶数。”问他为证实这一规则的真伪,必须翻看那些卡片?

      E     F     4     7

   结果,只有约4%的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即认为应该翻看卡片E7;46%的被试认为应该翻看卡片E4;33%的被试认为应该只翻看卡片E

   在另一组研究实验中,四张卡片上的内容被改为:

      喝啤酒喝可乐22岁         16岁

   要证实的规则是:“若要喝任何啤酒,则该人的年龄必超过19岁。”这个实验中的逻辑结构与上一个实验中的完全对等,答案也是应该翻看头一张和最末一张。但是,这次却有高达74.1%的被试作出了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说对于同一个逻辑问题,在前一个实验条件下,那些抽象的概念想象起来太困难,多数人由于借助不了想象造成思维失败;后一个实验条件下易于借助具体的生活概念来想象,因此多数人能够完成。也就是说,易于想象的概念和概念组合确实有助于思维。

   然而,如果人的思维永远停留在对心理概念进行内部操作,不借助神经系统以外的事物的帮助,那么我人类的优势就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现实生活里,人们常常必须借助别的东西才能帮自己得到思维的结果,为什么呢?

   首先,外部借助可以降低想象难度。从上述的实验可以看出,难度过高的想象是正确思维的障碍。想象需要高强度的注意,所以对外界的借助有利于减轻注意负荷,利于思考的过程。比如说读地图可以帮你想象下一步要走的路线;观察模型可以帮你想象得更加准确。

   其次,外部借助可以扩增工作记忆的功能。从第十八篇中的实验可以发现,有时对心理概念的操作步骤过长,中间结果所需要的工作记忆太大,使理性逻辑分析难以成功。因此对外界的借助有利于释放工作记忆资源。比如一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运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能靠心算来完成,如果借助笔和纸,就容易多了。

   还有,有时你需要的信息超出了自己长期记忆的内容,为继续思考下去就得借助外部的记忆媒介。比如我为了说明一个概念,需要查一下词典里已有的专业定义,等等。

   所有这些借助,加上尚未列出的其它外部借助,都是思维活动的外部延伸。不难看出,这种延伸使思维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但并不改变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

   思维定律解释了人类本性中最高级的功能,解释了“天之骄子”之所以值得自傲的关键因素。因为工作记忆的容量主要依赖于脑前额叶的作用,它决定了能容纳和处理多少心理概念,而人脑独一无二的硕大前额叶使我们的工作记忆远远优于其它物种,因此我们能够作出更理性的决定,因此我们会产生超出物质需要的精神需求,因此我们能够创造语言、艺术、技术和科学,因此我们能活得有尊严。

   参考阅读:

[27]   陈志飞,《心理定律论——人类本性的科学还原》第五章:思维定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月。

[28]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268~26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9583-809582.html

上一篇:寻找心理定律:十九、思维与记忆和语言的关系
下一篇:寻找心理定律:二十一、千奇百怪的行为
收藏 IP: 70.246.231.*| 热度|

1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