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gdataage Only Focus on Complex Systems Science & Data Science in Life Science.

博文

复杂系统科学发展的5个阶段Brief History of Complex Systems Sc

已有 4430 次阅读 2013-7-13 21: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系统科学, Systems, complex, Scienc

          复杂系统科学发展的5个阶段
       

Brief History of Complex Systems Science


1.  系统思想的形成:古代—20世纪初。
     停留在思想层面,没有具体的理论,没有处理复杂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贡献最大,可惜后来都杯具了。


2.  旧三论 到 系统工程: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有了一些具体理论,但没有一个全面的、普适的和强有力的理论,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公理系统,就像非相对论情况下的量子力学一样。
     6个理论的创始人(或创始人之一):
            一般系统论,Karl Ludwig von Bertalanffy (贝塔朗菲),1901-1972。
            控制论,Norbert Wiener (维纳),1894-1964。
            信息论,Claude Elwood Shannon (香农),1916-2001。
            系统工程,Harry H. Goode (古德),1909-1960。
            管理科学,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泰勒),1884–1915。
            运筹学,Philip McCord Morse (摩尔斯),1903-1985。


3.  新三论 到 非线性科学:20世纪60—70年代。
     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复杂系统的规律,但离 Complex Systems Science 的终极目标依然遥远。
     6个理论的创始人(或创始人之一):
       耗散结构理论,Ilya Prigogine (普利高津),1917-2003。
       协同学,Hermann Haken (哈肯), 1927-2027。(祝愿他活到100岁)
       突变论,René Thom (托姆),1923-2002。
       混沌理论,Edward Norton Lorenz (洛伦兹),1917-2008。
       分形,Benoit Mandelbrot (曼德勃罗),1924-2010。
       超循环理论,Manfred Eigen (艾根), 1927--2027。(也祝愿他活到100岁)

4.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20世纪80—90年代。
      系统可以分为简单系统(比如一对整齐摆放的砖头)和复杂系统(比如说一个细胞),而复杂系统又可以分为适应系统(比如一个人)和非适应系统(比如一个漩涡)。
      复杂适应系统没有控制中心,是长期演化的结果,生物和社会系统都是。有的复杂系统并非由于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很多物理和化学系统都是。
      SFI(Santa Fe Institute, 圣塔菲研究所)是主要代表。
      期间Per Bak,Chao Tang,Kurt Wiesenfeld 等人提出了自组织临界理论(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好像就这里有中国人的贡献:
  Chao Tang(汤超):
http://cqb.pku.edu.cn/kxdw/zxjs/251498.shtml 
                                        http://cqb.pku.edu.cn/tanglab 
 

5. 复杂网络科学与大数据时代的系统科学:20世纪末至今。
    现在还很热,而且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复杂网络的几个大牛:Albert-László Barabási, Duncan J. Watts, Steven Strogatz, Mark Newman, etc.
    以前数据不够,不可能完全解密复杂系统。数据量要足够才有可能。
 

从上面可以看出,再次表明了科学的发展不是均匀的,呈现“爆发”( Bursts)的特点,详见: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注: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也很重视复杂系统科学,是积极推动者。http://baike.baidu.com/view/421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30496-707819.html

上一篇:发育系统生物学之Nature Methods上的一篇论文
下一篇:代码江湖--2013年8月TIOBE和GitHub编程语言排行榜分析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3 宁利中 曹君君 胡传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