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国、美国与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博客版11.docx
2018年中国、美国、欧洲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小组 陈立新 高继平
该方面的专利属于IPC分类体系中的C部化学和冶金。第11个技术领域是材料化学与纳米,主要涉及无机化学,包括玻璃、水泥、金属、晶体的生产和制备,还涉及微观结构和纳米。国内的大学在专利数量上具有较强的优势。日本的企业也具有较多的专利。
表9-11 材料化学与纳米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中南大学 | 348 | 日本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119 |
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228 | 美国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106 |
3 | 山东理工大学 | 197 | 日本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80 |
4 | 东北大学 | 189 | 韩国POSCO公司 | 72 |
5 | 北京科技大学 | 173 | 日本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71 |
6 | 浙江大学 | 147 | 日本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 56 |
7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141 | 德国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46 |
8 | 昆明理工大学 | 139 | 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 | 45 |
9 | 武汉理工大学 | 130 | 韩国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44 |
10 | 济南大学 | 126 | 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44 |
第12个技术领域是化工,涉及污水处理、肥料制造、制糖、制革,还涉及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油脂等相关的化工。专利最多的是中石化,其次是中石油和国内的几所大学。外国机构的专利数量并不太多。
表9-12 化工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949 | 美国3M创新有限公司 | 84 |
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204 | 韩国株式会社LG化学 | 71 |
3 | 华南理工大学 | 108 | 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 | 66 |
4 | 济南大学 | 93 | 日本电工株式会社 | 64 |
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92 | 日本DIC株式会社 | 49 |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91 | 美国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43 |
7 | 浙江大学 | 83 | 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42 |
8 | 江苏大学 | 70 | 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 33 |
9 | 西南石油大学 | 69 | 日本琳得科株式会社 | 31 |
10 | 江南大学 | 63 | 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29 |
第13个技术领域是有机化学。中石化、大连化物所、浙江大学和中石油获得了大量的专利,其次是国内的几所高校。国外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制药企业,如瑞士豪夫迈罗氏、瑞士诺华、荷兰帝斯曼、美国百时美施贵宝。
表9-13 有机化学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677 | 瑞士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 57 |
2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140 | 韩国株式会社LG化学 | 52 |
3 | 浙江大学 | 114 | 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 | 45 |
4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97 | 瑞士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 33 |
5 | 浙江工业大学 | 83 |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29 |
6 | 华南理工大学 | 77 | 荷兰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公司 | 27 |
7 | 青岛科技大学 | 67 | 德国赢创德固赛有限公司 | 27 |
8 | 大连理工大学 | 61 |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 26 |
9 | 苏州大学 | 61 | 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24 |
10 | 济南大学 | 58 | 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22 |
第14个技术领域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中石化的专利最多,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外国的化工公司也获得了大量的专利,如韩国LG化学、美国陶氏和德国巴斯夫等。
表9-14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502 | 韩国株式会社LG化学 | 143 |
2 | 华南理工大学 | 151 | 美国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104 |
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135 | 德国巴斯夫欧洲公司 | 93 |
4 | 东华大学 | 104 | 美国3M创新有限公司 | 61 |
5 | 北京化工大学 | 94 | 日本东丽株式会社 | 60 |
6 | 江南大学 | 82 | 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58 |
7 | 四川大学 | 78 | 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 | 56 |
8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70 | 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52 |
9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68 | 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50 |
10 | 浙江大学 | 64 | 日本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48 |
第15个技术领域是生物化学,主要涉及酿酒、酿醋、微生物和生物酶。专利最多的是江南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国内的几所农业大学。外国公司获得的专利不多。
表9-15 生物化学领域国内外机构的专利数量对比
中国机构 | 数量 | 外国机构 | 数量 | |
1 | 江南大学 | 161 | 丹麦诺维信公司 | 22 |
2 | 浙江大学 | 102 | 美国库尔纳公司 | 18 |
3 | 华中农业大学 | 69 | 韩国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 14 |
4 | 华南农业大学 | 59 | 美国瑞泽恩制药公司 | 14 |
5 | 南京农业大学 | 58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 12 |
6 | 中国农业大学 | 57 | 日本东丽株式会社 | 11 |
7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52 |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 9 |
8 | 上海交通大学 | 48 | 荷兰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公司 | 9 |
9 | 东北农业大学 | 47 | 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 | 8 |
10 | 山东农业大学 | 44 |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 | 8 |
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对本报告的支持、帮助、建议和意见。同时也感谢对本报告做出贡献的一些审阅者和讨论者,包括武汉大学张琳教授、武汉大学黄颖副教授等学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5-30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