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昆明滇池治理:草海水质仍不乐观
热度 1 张庆费 2013-8-25 15:51
在滇池北部,一道湖堤将滇池分为南北两片水域,北区为内湖,即 草海 ,面积10.8平方公里, 约占滇池水域面积的1/30 。作为滇池最接近昆明主城的水域,草海自然而然地成为 主要的纳污场所 , 接纳约1/3的入滇污水 ,成为 滇池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水质为 劣5类。 经过多年环境综合治理,草海水质有所改善 ...
个人分类: 昆明绿景|607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昆明滇池治理:湿地公园*
热度 9 张庆费 2013-8-19 06:51
以镜头记录昆明滇池环境治理的效果,虽只是浮光掠影,展示最美的一面,或许也还未能触及美丽之下尚存的“污浊”,真相还是留待环境学家的数据吧。 睡莲、再力花、千层金、垂柳、墨杉、中山杉 菖蒲、睡莲 睡莲、菖 ...
个人分类: 昆明绿景|6142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9
云南映象:肢体之美
热度 2 张庆费 2013-8-18 09:13
《 云南映象 》:来自云南乡野村寨的各民族歌舞演员,凭着与生俱来的 原始舞蹈基因, 用纯朴、不事雕琢的舞蹈技巧,或狂野、或激越、或妩媚、或张扬、或虔诚,尽情宣泄舞蹈之美,展示生命的自然律动。 1 2 &nb ...
个人分类: 闲情逸致|438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云南映象:雀之灵
热度 1 张庆费 2013-8-17 17:52
1986 年,杨丽萍从“孔雀”的基本形象人手,自编了舞蹈《雀之灵》,展示不一样的孔雀舞, 超越形态模拟,展示“孔雀”的灵肉交融,在酥软无骨般的手臂颤动中,在纤细与柔美之间,迸发生命的激情。 镜头中的 《 雀之灵 》照片是近日拍摄于昆明云南艺术剧院演出的《 云南映象 》,舞者是杨丽萍弟 ...
个人分类: 闲情逸致|636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云南映象:月光
热度 1 张庆费 2013-8-13 20:47
《 云南映象 》是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 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由 云南 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 重新整合的大型歌舞,其中杨丽萍的经典舞蹈 “ 月光 ”无疑是该台晚会的精彩之作。 我在昆明云南艺术剧院现场看到的“ 月光 ”独舞由杨丽萍弟子 杨伍 表演 ,在 淳朴音乐伴奏下,在金色月光下, 舞者形 ...
个人分类: 闲情逸致|584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昆明滇池治理:湿地重建景观*
热度 2 张庆费 2013-8-11 08:12
滇池湿地的恢复与建设是滇池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是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 退塘、退田、退人,退房,还湖、还林、还湿地,护水 )生态建设的重点项目。 上个世纪70年代,昆明开展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虽怀美好心愿( 向海要田,向海要粮 ),却让滇池滩涂湿地几乎消失殆尽,滇池草海丧失了生态净化功 ...
个人分类: 昆明绿景|642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昆明滇池治理:水天一色*
热度 4 张庆费 2013-8-9 22:18
五百里滇池,湖岸线163.2公里,面积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15.7亿立方米,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但以往对滇池的印象多停留在污染上,作为5类重污染湖泊,滇池污染及其治理一直是我国城市环境状况的缩影,也是大家极为关注的。 在1999年之后,日前再次来到滇池,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滇池展现了美丽的湖光山色,尤其是朵 ...
个人分类: 昆明绿景|4742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矮紫薇盛夏盛开
热度 3 张庆费 2013-8-3 11:17
矮 紫薇 原产日本,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上海植物园引进国内。小型落叶花灌木,树枝短密,株高约40-60cm, 既有紫薇 花开百日、花色缤纷 的特性, 又有 植株低矮紧凑、株形丰满,自然成景 的优点。 矮紫薇花序硕大,花朵纷繁,拥有矮生、多花、多枝、株型紧凑、耐修剪、花色艳丽、花期长、适应性强等特点。花色 ...
个人分类: 园林植物|9882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水稻面积缩减是导致持续高温的因素吗?
热度 4 张庆费 2013-7-30 10:32
热,热,热!一个字形象地概况了眼下的江南大地。持续的高温让人喘不过气。如何降低热岛效应,成为各学科、各行业争取资源和显示地位的不可多得抓手。 近日读到一份报告颇引人入胜,2008年,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农学博士金伟栋通过对水稻生态功能的货币化评估研究,得出一亩水稻能产生3840元效益的结论,尤其是对水稻田 ...
个人分类: 城市生态|5355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