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yedaxi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yedaxia

博文

重新开始科研之路的我 精选

已有 17109 次阅读 2012-10-21 15:46 |个人分类:科研感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 科研, 感悟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对通信学科目前的状况表示无法理解,各种各样新鲜的专业词汇不断从眼前飘过。记得我们的973首席曾经讲过:宁可用别人用过的牙刷,也不要用别人用过的词汇。我一度对当前的科学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不信任,觉得如今的科研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空心化,大家过分的追求标新立异,为了创新而创新,甚至怀疑这就是所谓的为人类的通信事业而奋斗的口号下的全部内涵吗?

经过了三年博士生涯的挣扎,我开始慢慢的反省自己过去的偏激和不成熟的想法。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留下来,希望也能对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和即将选择读博的人有一些启发:

(1)首先,不要去尝试抱怨和倾诉环境的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退一步讲,即便是真正的实现了所谓的绝对公平,那也并不是人类的理想国,反而可能会变得更加让人无法接受。机会永远都是给目标明确且准备充分的人准备的,没有一个人可能仅凭不停的抱怨就能改变与自己的幻想不相匹配的环境,机会也永远不会垂青那些等着有朝一日老天开眼的投机者。因此,在开始一份工作时(如果想一辈子从事科研工作,那么读博其实就是事业的开始了),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积极的为这份目标去准备,才会有可能达成所愿。

(2)第二,接着上面的说,就是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且具有较大可操性的目标。博士之路,其实有很多中选择,可以选择做实现,也可以选择做理论,当然,也可以选择做一个科研管理者。想要做实现,就要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调试,设计以及实验等方面,如果选择做理论,就要更多的花精力和时间在数学理论与论文撰写等方面。一定要有所侧重,且不要东张西望。其实博士时间非常短暂,如果不是天才,那么在3-5年的时间内,能有让自己满意的成果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切忌什么都想要,如今的博士,或者是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博学的概念,更多的是要看在一个方向上走多远。走的越远,离看到真理的距离就越近,离世俗的成功也就越近。事业的路,有一万种成功的选择,但是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坚定的走下去,更理想的,是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那一万零一条最好不过。

(3)第三,就是不要和别人攀比。这其实是和第二条非常相像的。当你有了自己坚定的目标之后,其攀比之心,其实就会弱化很多。我们实验室有一个师兄,博士毕业后,就试图希望能够摆脱目前学术评价体系上的种种限制,从而选择了产学研之路。对于一个刚刚博士毕业留校的老师而言,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高校老师应该都很清楚,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各种要求其实是很苛刻的,要教学,要项目,要文章,要带学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要与领导搞好关系等等等等。我看到我们好多青年教师每天都疲于奔波在各种事物上,其实已经完全没有了象牙塔的从容与淡定。但是我的这位师兄,在重重的压力下,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愿景,别人发文章,申请项目,日子逐渐过的有了起色,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目标。与他交谈,觉得他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坚持,并坚信自己的目标是充满意义的。我非常佩服这位师兄的勇敢,敢于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仍然坚持自己,同时,我也相信,他一定会成功,属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虚无的别人以为的成功。

(4)第四,做事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方法。这个也是我读博的时候,感触比较深的。原来觉得很多的国外的SCI杂志高不可攀,觉得自己注定无法实现感天动地的科研成果,因此,总是不敢去尝试向高水平期刊发起冲击。后来,在导师的鼓励下,还是勇敢下,还是勇敢的投出了几篇,尽管与审稿人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渐渐发现,其实审稿人也是人,trans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最后,结果还是挺好的。而且,在长期的斗争中,慢慢发现,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去说服别人,如何去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成果,都是有章可循的,只是原来没有认真的去想这些事情。以前总是以为网上写的一些攻略都是骗人的,现在看来,真是暴殄了众多先驱们的天物。这也让我渐渐的从文人相轻的状态中走出里,开始充满感激的聆听别人的建议,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从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先写这么多吧。真心的希望自己的总结能给自己时时提醒,如果有哪位同学能够看到我写的内容,并与我的心路历程稍有共鸣,我都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自己与理想国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了一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5822-624786.html


下一篇:高校公众服务号意见征集
收藏 IP: 219.223.240.*| 热度|

63 张伟 魏武 蔡庆华 张海霞 杨亮 王琛柱 王浩 杨艳明 张波 马磊 彭真明 李宇斌 陈森林 赵斌 李红 杨明臻 何岸飞 沈友明 于涛 严少华 王丽 李天成 戴德昌 相启森 樊振佳 孙学军 陈杰 陈冬生 李春发 屈林 吴锦宇 常欢 廖晓琳 万良田 刘龙奇 姜宝玉 李毅伟 高子阳 钟炳 彭思龙 刘淼 唐常杰 高绪仁 孔梅 贺泽龙 马留银 路新华 刘世凡 傅琳琛 邹谋炎 赵凤光 郭鑫武 刘瑞亭 李心诚 卫亚红 傅蕴德 木子 zzjtcm ZXFWDQN zhokzhok windsea prcman deyuzh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