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十二:氮素循环
2024-3-26 15:38
蒋高明 郭立月 现代农业主要依赖化肥等化石型生产资料补充养分亏损。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养分资源浪费、生产成本上升、产出 / 投入比低、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水源污染等(袁新民 等, 2000 ;郭胜利等, 2005 )。利用生物质资源中含有的氮素来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7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十一:生态农田养分来源
2024-3-23 18:01
蒋高明 郭立月 农田中金属类矿质元素养分最初来源于土壤,而土壤来自岩石风化;非金属元素中碳和氮来源于大气,碳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氮来自雷电氮合成作用及微生物的生物固氮作用。如果土壤足够健康,尤其土壤生物多样性丰富,那些固氮、解钾、解磷的微生物发挥重要的作用,是能够满足作物养分需求的,不需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5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十:生态农田与乡村振兴
2024-3-21 19:16
蒋高明 郭立月 2017 年 10 月 18 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2018 年 1 月 2 日,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5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九:生态农田的综合效益
2024-3-16 19:24
蒋高明 郭立月 由于尊重生态规律与市场规律,生态农田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别介绍如下。 1 .生态农田生态效益高,是最大的环保工程 在传统的化学农业模式下,由于农民不愿意多投入劳动,转而利用更多的化学物质,加上现有的政策是国家补贴化肥、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7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八:生态农田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2024-3-14 19:10
蒋高明 郭立月 长期以来,生态农业被一些人斥为 “会饿死人的”,仿佛注定是小部分特权人士的专享,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现在人们一直在围绕种子做文章,而忽视了土壤的改良。生态农业不仅需要建构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循环关系,还需要创造人与人的合作关系。 自 2006 年起,本团队在山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62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七:生态农田管理技术体系
2024-3-11 18:07
蒋高明 郭立月 生态农田管理除使用机械、电力和燃油外,化肥农药基本不用,主要的投入是优质劳动力。在目前资本市场下,劳动力就是金钱,是最安全的生物生产力。 生态农田不是不需要现代科学技术,而是需要很多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生态农田管理的技术体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物理+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5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态农田实践与选择》连载之六:生态农田科学原理
2024-3-9 15:58
蒋高明 郭立月 农田生态系统基本原理 1.3.1 水热耦合 农田生态系统是由气候、土壤、生物等因子共同作用而形成。其中,大气温度和降水量占主导地位,对其他因子产生重大影响。农田是在改造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而来的,不同植被地理背景下农田的生产力或产量受水热组合影响最大。自然界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6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草共舞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植模式
2024-3-5 15:16
与草共舞及生物多样性 保护 的种植模式 王延静 蒋高明 刘茂胜 王华 创新就是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人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任何理论都需要发展和进步。创新都是打破原有观念的束缚,突破旧理论的桎梏,把理论、认识深化发展一步,有时甚至是用颠覆性的技术革命,给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6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记载过杂草防治办法
热度 1 2024-1-25 14:54
我国早在 2000 多年前就记载过杂草防治办法 蒋高明 氾胜之书 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农学著作,由西汉著名的农学家氾胜之撰写 ,成书时间在公元前 32~ 公元前 7 年期间 。 书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杂草防治的办法,摘录如下: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 早 锄 早 获。 ” 趣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67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