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pum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vepuma

博文

参加博士开题讨论会有感(2009年11他也9日) 精选

已有 7512 次阅读 2010-10-3 22: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有感, 博士开题

参加博士开题讨论会有感
2009年11月9日
昨天参加了一场博士生开题讨论会,拟开题者的博士论文内容主要是用无标度的引文网络研究学科间的知识扩散以及高被引文献的特征、识别与预测,虽然我对此方面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一些专业术语也并不熟悉,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大家的讨论,学习到了一些关于做博士论文的通用原则,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现将感受总结如下:
一、        关于博士论文的总体框架和内容
1. 创新点
创新点可以说是博士论文的灵魂,也是做博士论文的意义所在,一篇没有创新点的论文缺乏理论的深度,只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重复,对本学科的知识积累没有一点贡献,一定是一篇失败的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与硕士论文最大的差别我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博士论文理论深度和实验水平要远远高于硕士论文,这往往是在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后才可以做到,二是博士论文要自成体系,能够自圆其说,而硕士论文可能只是对现有理论的实际应用或做了小小的改进,三是博士论文一定要有创新点,这可能也是同硕士论文之间最大的差异,一定要做前人没有做过东西,这里的创新主要指用已有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或用新的方法解决已有问题,而最理想的创新就是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过这肯定也是最困难的。
因此,在博士论文开题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这是否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这个过程就需要由专家或做过博士论文的同学来把关了。此篇博士论文的创新点似乎没有提炼出来,显得不是很突出,今后自己在做开题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的提出自己的创新点是什么,在这之后再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个创新点。
2. 论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前面说到了博士论文是一个体系,这就意味着论文的篇幅会很长,为了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更全面的认识所研究的问题,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应该会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大量的研究,而如果战线拉的太长了就难免影响论文的整体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论文的各部分之间虽然有差别,但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各部分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难免就会让人感觉有些散。
昨天的博士论文感觉做了大量的工作,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整体性不是太强,前面主要讲学科间知识扩散的问题,后面提到高被引文献的特征、识别及预测等问题,虽然都是关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但是几个分论点之间如果再能安排一些逻辑上的联系的话,可能在深度上会更好一些。
3. 论文的实用性
虽然博士论文需要理论上的深入与创新,但是理论毕竟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因此在博士论文中除了在做实证分析的时候需要紧密结合平时的实践以外,还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指出自己的论文对于目前的实践的指导意义。
对于这篇论文来说,做知识管理和计量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通过这些理论上的创新发现知识创造和传播中的规律,为我国科技部门和期刊管理部门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政策支持。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文献计量的研究人员工作的目标,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的被承认和接受。
二、        关于研究方法
1. 研究方法的普遍性和针对性的结合
做博士论文用到的研究方法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一篇以方法为创新突破口的论文来说,一定要注意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也就是说所用的方法已经被大多数学科的研究人员所接受,同时也要具有针对性,即经过创新后的方法对本学科问题的研究特别有效。比如说,如果要用小世界理论的话,除了从它对各学科问题的普遍意义出发外,还应指出其对于知识扩散和文献计量问题的研究是否特别有效,或是通过一些改进或修正后,可以使相关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2. 不同学科之间看问题视角的差别
同一个研究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科来说,应用的角度和深度都会有所区别。比如说昨天老师提到的那个问题,同是用模式识别从事文献计量研究,但是控制学科的要求和管理学科的要求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答辩时面对的专家的知识背景有很大差距,这将直接影响到论文被专家的接受程度。
因此在开展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用哪个学科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及运用方法,不同的视角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切入点和结果。
3. 聚类研究方法的作用
昨天老师特别提到了聚类的方法,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并结合网上相关搜索的内容知道,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被称为聚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分类问题,在运用了数学工具后,形成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我最早接触聚类是在统计学中,实际上聚类也是数据挖掘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而老师提到的聚类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思维过程,这是一个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经过程,原因在于人脑的容量,人的知识,人的记忆力都是有限的,而世界上需要人们认识的事物又无穷无尽,因此为了把握更多的事情,找到更普遍的规律,人们往往在对象多了的时候将其分类,这样可以用对类的掌握来代替对每个对象的掌握。
由此可见,无论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还是一种研究方法,聚类都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研究。
以上就是参加了昨天的博士论文开题讨论后自己的一些拙见,其中不当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5657-369468.html

上一篇:解决运行citespace中java虚拟机无法启动的问题
下一篇:莫名发怒
收藏 IP: .*| 热度|

6 吕鹏辉 赫英 葛肖虹 罗帆 蒋敏强 xuqingzheng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