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ujunc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oujuncn

博文

“炸学校”的流行不是简单的恶搞

已有 6710 次阅读 2008-7-21 13:47 |个人分类:生活味道|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日前,网上一则名为《炸学校》的动画短片,在中小学生中迅速走红,可该短片表现出的血腥暴力和不健康主题,让人担忧。(721日《楚天都市报》)

 

《炸学校》的动画短片是以《上学歌》为蓝本进行的改编——其中的主要情节是描写了学校里老师的绝对权威,片中的一名小学生由于敢讲真话却被狂扁,致使这位学生“勇敢”的背上炸药包,炸毁了学校。

 

改编耳熟能详的老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网络时代的特点之一。对于这种改编常常冠之以“恶搞”之名,我们可以对“恶搞”一笑而过,不过,有心人也会信以为真的。特别是当事情发生在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的明天”、“祖国的花朵”们的学生群体中时,引起的反应更是非同一般。

 

按照所有“恶搞”的一贯逻辑,主要追求的大多是获得点击量,其成就感的获得也是以在网民中是否广泛传播为基础的。至于说“恶搞”的社会影响,则往往与网络虚拟世界中娱乐、消遣目的会大相径庭。《炸学校》的动画短片自然也是如此。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动画短片的初衷绝不是明目张胆的鼓动学生去炸学校。不过,戏谑的方式倒也真的让在学校里受了相似“冤屈”的学生大出了一口恶气,那些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或许还因此得到了想象中的满足,而其他浏览者在报之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就烟消云散了。

 

但是,在学校、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育专家看来,兹事体大,不可等闲视之,毕竟“言为心声,歌以咏志”,他们担心“炸学校”一旦成为学生的集体无意识口号,就会成为具有负面意义的社会教育行为。同时,从社会法制来讲,网上传播宣扬暴力也是违法行为,应该予以处理。

 

坦率说,担心学生“炸学校”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校园学生暴力现象虽然没有发展到这种地步,的确到了值得警惕的时刻,殴打同学、辱弄老师不是都已经发生过了吗?谁能担保“炸学校”不是一种可能的选项?何况我们的社会还有对学校采取暴力的历史传统,比如,洪秀全就亲自砸毁了私塾中的孔子牌位,红卫兵也曾经把糟蹋学校当作合理的行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是一句经典的革命理论,是一种指导思想,同时对于许多社会反抗行为具有非常有效的解释力。从欢天喜地的《上学歌》演变到如今的《炸学校》,还能在学生中广为传播,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主要是因为“实在太累,短片把我们的心里话都唱出来了!”

 

“炸学校”的“恶搞”无意中揭示了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本身又是另一个社会问题,内在的双重性都集中到了教育这个焦点。可是,重视教育业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主流,而在教育问题上却总是有捉襟见肘的奇怪感觉,看来破解教育领域的社会悖论,仍然需要有太多的作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6-32877.html

上一篇:这种科普有点难
下一篇:“思想帽”可以激发什么呢?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