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田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angnk

博文

《网络社会治理》前言 精选

已有 4884 次阅读 2022-1-17 11:13 |个人分类:电子政务|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网络社会治理》前言

王 芳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增进能力拓展、效率提、机遇增加与体验丰富。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不断融合,使传统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互更加频繁。网络社会超越了工业社会的科层体制结构与大众传播模式,呈现出更加开放、交互、平等、个性化的特征,大大释放了社会关系中蕴含的生产力。社交网络、Web2.0、各种APP、网络直播、元宇宙等种种以大规模社会交互为基础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信息、知识、创意、观点与情绪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不断融合,重塑着社会的信息空间与公共价值体系。

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多元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不断碰撞,隐蔽、自由、基于弱关系的交流方式对传统社会的伦理准则与法律规范形成冲击。隐私泄露、电信欺诈、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网络暴力、版权侵犯、网络攻击、网络群体性事件等种种问题空前突出,成为潜在的社会风险,在特定条件下甚至可能转化为公共危机,给社会安全与稳定带来挑战。如何既能充分享受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和机遇,又能有效应对与之俱来的挑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需要充分研究网络社会的发展规律;考察社会主体间的关系、结构与交互特征,尤其是政府在治理网络中的地位与职能;了解网络社会的情绪传播规律,考察网络集群行为的社会心理特质和演化规律;探索适应网络社会的伦理准则与法律机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工具与技术手段,探寻网络社会的治理机制。为此,本书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研究:

1)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理论。从理论上分析网络社会的社会结构与演化规律,分析当前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主体间关系、政府地位、影响因素和潜在风险。

2)基于信息伦理的网络社区治理机制。网络社区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基本着力点,也是个人信息伦理的集中呈现场域。对微信群、百度贴吧、科学网、微博、微信、抖音、猫扑等网络社区进行研究,分析网络社区的用户参与行为、社会结构演化与信息传播影响因素,以及虚拟社区中不同社会群体间的交流模式与社会融合,分析网络社区中的信息伦理失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机制。

3)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与引导机制。通过案例研究与模拟仿真分析方法探索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分析社会风险、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之间的转化规律,探寻网络情感传播的文本特征与计算方法,比较正负面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而提出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建议。

4)网络信息伦理及网络社会风险治理机制。探索网络社会公共伦理的价值原则,对安全生产行业的信息传播路径、食品行业的风险信息识别、企业与个人网络伦理失范的现象进行案例分析,探索网络社会的风险治理机制。

5)现实与网络交互场域中的集群行为及其社会心理成因。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研究网络集群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规律,通过案例研究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成因、关键影响因素与后果,探索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6)网络社会治理的动态模拟仿真实验。运用元胞自动机和多agent 系统方法,对网络空间中个体和群体的情绪与心理、交互行为等问题进行抽象描述并建立仿真模型,考察网络社会治理的关键变量与治理机制生成模式,分析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

网络社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网络社会治理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考虑多种复杂问题,因而是一项重大而任务艰巨的研究课题。《网络社会治理》一书凝聚了这项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系统呈现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学术思想与理论探索。它从宏观视角出发,关注网络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突出现象,力图通过“点面结合”的研究设计,对网络社会治理有一个系统且深入的把握。同时,它以“治理篇-政府篇-社会篇-风险篇-对策篇”的逻辑顺序安排内容,将基础理论、社会现象、信息技术、重点实践、对策建议等内容用一根主线贯穿起来,将全书的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多位研究人员参与了本书的研究与撰写工作。他们负责的章节内容在后记里进行了专门列示,在此表示感谢!也诚挚感谢承担了除本书之外的其它研究内容的课题组成员!他们来自多个学科,包括社会学、管理学、情报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等,参与了课题研讨、文献收集、案例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文本挖掘、模拟仿真、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等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经陆续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虽然这些成果没有直接体现为本书的内容,但是为本书一些思想观点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特别感谢在研究过程中咨询过的多位专家,以及在匿名评审阶段给出宝贵意见的专家们。他们对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无私的指导和建议,既涉及具体的研究内容,也涉及研究的方法和工作模式。他们很多是学界令人景仰的泰斗和大师。他们渊博的学识和虚怀若谷的风范,为我和课题组成员树立了榜样,如灯塔一般指引着我们学术研究的前行方向。在此,对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要感谢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和审校老师,他们不厌其烦地对书稿进行审读,提出大量宝贵的修改意见,正是有了他们的把关,本书才最终得以面世。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专著,梳理了大量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各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动态有较大的助益各个议题下也有相对独立的专门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本书还对一些精心挑选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展现了近20年来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问题、反思和治理策略以便于读者历史性地审视网络社会治理这一宏大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适宜于所有对网络社会及其治理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学者、政策制定者、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和其它从业者,都可能会发现感兴趣的内容。另外,这本书虽然是专著,但是也可以作为网络社会治理相关课程的参考书目。

当然,学术终极的追求目标是理论与学术上的创新贡献。我们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力图在辨识、思考与实证的基础上,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包括:(1)基于理论分析构建了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网络社会治理结构模型。(2)通过案例研究提出了网络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3)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研究,构建了政府数据共享的五力模型与动力机制模型,基于数据生命周期提出了政府数据开放的风险分类模型。(4)通过动态模拟仿真研究发现,网民初始状态差异、不同治理主体介入的时间先后、主体活动邻域的变化、主体交互阀值的大小以及相互之间敏感度的区别,是网络社会治理动力机制的关键构成要素。

学术研究犹如沙里淘金,求得真知何其不易,所有的研究发现都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更何况网络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新现象与新问题层出不群,它所涉及的问题之广、之深、之重要和有趣,都需要更多的人去做细致的研究。事实上,随着研究的深入,产生了许多新的、更加具体的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一本书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我希望它是开放的,与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如网络社会一般蕴含无限生发的可能性。为此,欢迎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未来的网络社会治理研究

        

  作者于2019年9月15日    

写于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节选自:王芳等著.网络社会治理.商务印书馆,20213,  pp:1-4 . https://www.cp.com.cn/book/6b58ff5b-d.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036-1321423.html

上一篇:[转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
下一篇: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发布2022“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评价指数
收藏 IP: 111.163.120.*| 热度|

8 武夷山 毛进 刘旭霞 王善勇 周忠浩 周春雷 李学宽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9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