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做好求职这道选择题不容易

已有 3038 次阅读 2011-3-18 15:55 |个人分类:栏目:走向职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 应届毕业生, 求职信, 幸福人生, 求职者

文/王 进
      每当到了求职的黄金季节,看着应届毕业生在学校窜进窜出,脸上写满焦虑,不禁窃喜自己毕业时求职之易,又疑惑当下研究生求职真的难于上青天吗?
      凡事谋定而后动。要想找到好工作,要思考4个问题:一是“想”,即自己想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二是“能”,即自己能胜任何种岗位;三是“有”,即招聘市场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岗位;四是“成”,即自己可以成功应聘到哪个岗位。对上述问题有个人见解后,求职信心才会大增。
      “想”,代表期望,源自求职者对生活的理性需求和人生的正确定位。这涉及3个层面:一是对未来生活是否有长远规划,是否明了幸福人生的含义;二是能否从人生规划中提炼出适宜的求职目标,务必分清梦想、理想与空想、幻想之间的差异,切忌张冠李戴;三是求职目标的设定,是否出自本心本意,而非简单采用他人价值观替代自我期待。“想”是求职4个环节中最难之处。要想得真实可行、想得合情合理、想得颇具远见,对长期身处“象牙塔”的研究生而言,或许有强人所难之嫌。但人生只能由自己决定,如果不好好思考甚至持“走到哪里黑就在那里歇息”这种人生态度,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或者总不满现状持续跳槽,就怨不得别人。
      “能”,代表胜任力,源自求职者多年寒窗苦读后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求职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这体现在3方面:一是定位正确。既不好高骛远,不过度拔高自我效能,以避免求职屡屡受挫导致心态失衡;又不妄自菲薄,不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紧张状态,以防止求职目标过低而难于实现自我价值。要判断究竟处于哪一能级,恐非易事。很多研究生求职失败,能力定位不准确是要因。在校时满足于较低培养标准自得意满于小小才华,待求职时与竞争者同场竞技感受到不小差距又心灰意冷。二是重视锻炼和学习。“能”不仅指求职力的存量多少,更体现增量大小。随着面试次数增多,只要勤加思考善于总结,求职力自会快速提升。三是具备平常心。被用人单位拒绝,不是世界末日,也许是自身有欠缺亟待提高,也许是不匹配的缘故,总之要有越挫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气神。
      “有”,代表机遇,源自招聘市场提供的工作机会多少。既就是天纵英才,也须有展示才华的平台。就业市场的整体气候、同业竞争者的多少、企业用人制度的变化等,都决定着求职者所获机遇的大小。若求职者横下一条心只选择“北上广”,虽然这些大都市潜在机会多,但想去“北上广”碰运气的竞争者更不乏其人,两相比较,成功几率反不如二三线省会城市大。再如,挤进公务员队伍本是很多研究生攻读学位的初衷,然而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对基层工作经历要求的逐渐提高,这一目标的实现对应届研究生而言越来越困难。
      “想、能、有”,三者具备,才具“成”的可能。当求职者历经千辛万苦终获心仪的offer时,可算得修成正果,功德圆满。求职成功,固是好事一件,但决不代表求职过程的终结,恰恰相反,成功带来的成就感、自我认同以及不甘就此尘埃落定的情结,使得很多研究生在求职路上继续孜孜不倦地跋涉。有了保底的工作岗位,生存有了保障,继续求职时的底气更足,获得更多offer的概率大增。
      求职如同恋爱,没人爱你,会心慌;几个人同时爱上你,会纠结。找不到工作时,“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悲壮心情固然令人寝食难安;可选职位多时,自由度太大,患得患失反而变作压力的新来源。没有一个职位能十全十美。一旦同时获得多个职位,如何做好这道选择题,成为求职者头疼的新问题。
      选择意味着放弃,一旦选择了此,就必须放弃彼。人无分身之术,只能在多个选项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选项越多,反倒说明做选择时需要放弃或失去的就越多。卡尼曼提出的“损失厌恶”效应表明:人们对财富损失比对财富收益更敏感,而且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同时,人们对于主观不确定性的厌恶程度要超过对客观不确定性的厌恶。当研究生好不容易获得这些职位却必须加以主观判断并最终保留其一而放弃其余时,可想而知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是何等强烈。人在做决策时,往往倾向于避免将来可能的后悔,但放弃一个岗位会在未来带来多大后悔难以准确计算,想最小化未来后悔的努力都是徒劳。于是,一个怪现象出现了:越是获得offer多的学生,越感觉找工作的艰难。不是没有职位可选,而是太多的“选择焦虑”和“抉择痛苦”。
      选择等同于责任。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无路可退,既要为选择产生的后果负责,又要尽快摒弃患得患失的心态轻装上阵。可现实偏偏不让求职的研究生省心。有2个建议可供参考:一是摇骰子,不管最后选中那个职位,听天由命,而且沿着这条道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再回头也无怨无悔,这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所展示的大无畏气概。二是心境平和时,冷静思考自己究竟想过何种人生,再辨析这些职位能否真正助自己实现人生理想。不是财富积累的难易,也不是升迁速度的快慢,更不是别人羡慕的多少,而是自己内心真实的自我决定了怎样做好求职这道选择题。当艰难抉择后,也许会发现最终的决定并不是他人期待你选择或者认为适合你的那一个选项,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责任编辑   陈广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423839.html

上一篇: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4)
下一篇:“《科技导报》学术沙龙”实施方案
收藏 IP: 123.124.13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