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是我国科研的主力,待遇低且压力大,属于弱势群体,不少博主认为应该严格教育,采用淘汰的办法提高研究生素质.笔者认为,该想法的初衷是正确的,但应善待研究生,给学生一个更宽松的环境,可能比单纯挥舞淘汰的大旗更有说服力;原因如下:
1,相比学生,老师的素质可能也需要相应提高.从山东潍坊学生被冻死,某些一流学校负面报道等一系列案件说明,可能问题不仅仅在于学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责任,提高老师的素质可能比单纯要求拔高学生素质更好.
2.大环境下潜规则的左右,使得科研的评价流于形式,往往有些背景或人缘好的学生在获奖等比赛中容易胜出,如果忽视该项,淘汰的很可能是未来真正的学术精英.更何况,目前对科学评价采用SCI或同行评议的方法本身尚有争议.怎么评价比较科学还需研究.
3,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需要逐渐提高情商和承受力.没有合适的心理辅助,一旦被淘汰,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
4研究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应着手提高和培养手边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不是采用掐尖,淘汰的办法选择现有的劳动力.
本文并非说导师就不要严格,或不能淘汰学生,而是采用谨慎的态度,善待学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4 1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