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宇宙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学雷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从事宇宙学研究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18.199.207.*   [96]王一君   2019-12-21 16:31
陈老师,您好!本人是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在读硕士,目前正在进行虚拟学术社区系统有序度方面的研究,故发此问卷,恳请您拨冗填写以下问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放心填写。
链接如下:https://www.wjx.cn/hj/bi2jnusxz0e6lq1vdku84g.aspx
如果您对相关研究感兴趣,可以给我留言或者邮箱:1083634082@qq.com
再次感谢您的填写和支持!
IP: 117.176.216.*   [95]郑中   2019-2-24 18:44
拙作时空赋(时空物理自然哲学) 五万多字 语言精练 涵括甚广 颇有个见或直觉臆测 不知有何观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9142&do=blog&id=1153008
IP: 113.0.70.*   [93]wanderboy9   2017-2-7 01:23
关于“没有万有引力”的学术研究

我写了两篇文章,参加一个发明创新的竞赛,如果你感兴趣,请读一下我的文章,为我投一票。请在2017年2

月16日前投票。下面是竞赛网站投票网址:
https://herox.com/superhero/entry/12122
https://herox.com/superhero/entry/12124

请支持中国民间个人学术研究,非常感谢!如果您方便请推荐给其他感兴趣的人,帮忙投票!

E-mail: 1968418283@qq.com
IP: 111.61.66.*   [92]wu19541954   2017-2-4 20:57
现代天文学家研究古代中国天文学带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首先,能够跻身于现代天文学研究领域的人才,古代汉语阅读能力欠缺,这些人才很难真正读懂古代中国天文学!如果陈先生认为这一点是低估了现代天文学家之阅读能力的话,那么请教陈先生:您所理解的古代中国天文学之灵魂是什么?

    其次,找不到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灵魂,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资料就是散沙一盘,根本无法建构起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基本框架!
    第三,没有基本框架的星象,根本无法分析出古代历法与天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四,古代历法找不到与之直接对应的天文星象运行规律,就被误认为是“不科学”!从而导致与古代历法息息相通的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四节气(即使申遗成功,但是至今)无法探询到真正的科学原理!
     希望现代天文学家不会因为自身学术背景的局限性,成为复兴中华文明的拦路虎!.
IP: 159.226.171.*   [91]lijing280379036   2016-11-23 19:44
陈老师您好!
上一个问题中间补充一段。
当宏观物体与微观物体相互作用时,有时可以把宏观物体近似成拥有确定形状,质量无限大的物体,比如电子双缝实验的电子与双缝后面的荧光屏的相互作用。但是我相信把荧光屏当做十的二十几次方个粒子组成的束缚体来解,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所以我相信宏观微观间没有物理定律的鸿沟。
IP: 159.226.171.*   [90]lijing280379036   2016-11-23 18:50
尊敬的陈老师:
您好!
请教您一个问题:
关于量子力学的诠释。

    首先,比如“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我认为是错的,根本就无法成立,我的理解是:当原子衰变,激发后面的物质,波函数就已经坍缩了,后面就是宏观尺度上的问题了,无论打开箱子,还是不打开箱子,人去看,还是不去看,都不会产生死活两太的猫。如果不以仪器的物理属性来决定波函数何时坍缩,而以人何时打开箱子去看,决定波函数何时坍缩,就容易导致很多不自洽的地方:比如活猫和死猫向外传输的引力波是不同的,不管人是否
去看,引力波都已传达到人,相当于人接收到了结果,你当然也可以说死活两态的猫发出的引力波也是叠加态的,但是还有温度向外传播,如果说有“隔绝一切”的箱子本身又比较违反物理定律。

    我认为,诠释量子力学,如果非把人的意识加进去,就好比类似于“地心说”,细推导就会产生不自洽,为了解释不自洽,修补理论就会越来越复杂,好比地心说的本轮一样。



我认为,物体的位置、速度等呈现概率分布是所有物体的内在状态属性。这些属性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每个物体自身也影响着外部环境。同理可见双缝实验,电子满足一定的外部环境,所以其位置概率呈现波的分布,当与双缝后面的荧光屏发生作用,波函数坍塌,其位置变成了相对固定的一个点。当然,电子对于荧光屏也有作用,不过对于由大量束缚在一起的粒子组成的荧光屏而言,电子不会对其位置状态产生多大的影响,举个非常不恰当的比喻:“比如一个人从外太空撞向地球,地球的速度不会产生多少变化,但是人的速度变化会很大”。但是电子和后面的荧光屏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人只不过是观察到了波函数坍缩之后激发出的那些光子。

    对于:描述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物理定律是否相同,微观和宏观之间有没有鸿沟?

    我认为:没有。我认为:经典物理是描述“由大量的束缚在一起的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时的量子力学的近似。微观是可以逐渐过渡到宏观的,只不过经典物理的近似程度随着尺度变小而变差。再举个非常不恰当的比喻:单个小质量微观物体位置可以是大范围的概率分布,但是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位置比较准确。这就好比是“假设有一堆蚂蚁,每一只都到处乱跑,但是用细线把所有的蚂蚁绑在一起,它们相互扯劲儿,谁也跑不动了”,当然,这只是不恰当的比喻。


    当然,量子力学也可以用来描述宏观物体,不过谁也不愿意解十的二十多次方个粒子束缚在一起的薛定谔方程。当然还有一种大家都能想到的近似方法,就是把宏观物体当做一个粒子来解薛定谔方程,不过这模型太粗糙,也没必要。所以用“经典物理”这个近似来处理就好了。

    我很早就认为“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不对,但是一直没当回事儿。前一阵一楼的多功能厅听报告关于量子通信卫星的。主讲人又一开始就提到了薛定谔的猫,我又吃惊了一把。但是当时没有举手提问,后来偶尔又想想越想越不对。后来上网查了一下,更加的吃惊,居然关于“量子力学的诠释”是个问题。



    至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论来解决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但是综合本文所述:至少我认为少量子力学至少是“自洽的”、“易于用物理图像描述”、“存在简单自洽易于理解的诠释”,以及“经典物理是量子力学在某种情况下的近似”,这些没有问题。

我所吃惊的就是“为什么关于量子力学的诠释成为了一个问题?”而且为什么出现了什么意识决定论之类的又不自洽不自然又麻烦的模型?

谢谢陈老师!!
IP: 120.52.94.*   [89]li2245897   2016-10-17 15:06
您好:
目前,世界科研前沿正在探索的暗物质,已被科学界认定为人类有史以来所面临的最大机遇。并因探索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将其列为全世界科学领域的世纪谜题。许多国家投入巨资,采用多种方法予以探索,期望率先获得突破。
我研究发现,老子著述的《道德经》中蕴藏着破解暗物质谜题的成功方法。我们学用该方法,可为探索暗物质另辟蹊径。为使该方法广为人知,尝试着将粗浅认识写成《悟道》等几篇文稿。
现将 “我的‘悟道’”附后。敬请审阅,不吝赐教。
关于《悟道》正文,上网点击《老子有方法,可解暗物质谜题》,即可下载。
欢迎您于百忙之余,对此发表意见。共同诠释老子的方法,让其为今所用,造福人类。
谢谢
敬礼

李明
                              二O一六年十月  日



我的“悟道”

我结合现代科学家描述的暗物质,对老子讲的道进行探索性研究,写成《悟道》一文。文中从全新的视角对道予以诠释。从而发现老子有奇特的方法,我们可用来为探索暗物质另辟蹊径。
暗物质与光线不发生作用。由于人眼睛看东西是通过感受光线来实现的,因此,采用常规方式,包括动用现代仪器设备都不能对其进行观测。目前,科学界通过引力效应等方式,证实暗物质的客观存在,已将其列为全世界科学领域的世纪谜题。
究竟何为道?千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始终未有统一定论。如今的人们普遍认为道仅仅是道理、道义和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含义。只有部分国学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是物质性的”。但是,无人对此做过深入探究,并未阐明道是什么样的物质。
拙作《悟道》一文解读出:老子讲道之中,首先阐述他对道“物质”的探索认知,尔后才谈其“精神”层面内涵。该道物质与暗物质颇为相似,两者同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也就是看、听、摸等常规方式不能予以感知的物质,应称之为无形物质。老子对无形物质十项特点所作的论述,能与现代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相互印证,说明他有成功的探索方法。老子那个时代,一无科研团队,二无仪器设备,他能获此成就,足见其方法是卓有成效的。我们予以关注。
既然道与暗物质同属无形物质,那么,能对道实现探索认知的成功方法,自然可用来破解暗物质谜题。关键是要将该方法诠释出来。这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科学的最新科研课题,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为此抛砖引玉,正是《悟道》一文的初衷和落脚点。

李 明
二O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IP: 183.249.217.*   [88]wangshou11   2016-7-26 21:05
科学命运共同体!
IP: 14.216.9.*   [87]cctchu   2016-7-25 10:20
近日多伦多大学邓洛普中心的天文研究员Dustin Lang利用WISE太空扫描数据制作星空地图,并将之发表在社交网站Twitter上,有网友评论银河中心隆起区域有些特殊情况,后经海德堡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梅丽莎奈斯检视,七月二人将此研究成果发表于Astronomical Journal上,此研究成果证明银河系中心隆起区域存在一个X型结构.

此X型结构的发现初步验证了空间三轴概念,如果我们把银盘面(物质)定义为重力平面,那麽上四象限电磁二平面的暗物质或暗能量,就会在上四象限以引力聚集重力轴系尘埃等物质形成对应之平面,因此从我们地球角度看过去就会出现此X型结构,由此推断所有银河星系核心,都应该存在类似的X型结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IP: 14.216.9.*   [86]cctchu   2016-7-24 14:03
回答[86]huxn
陈博士不好意思占用您博文空间了,如果您有看到也麻烦您给我指导一下:
Dear huxn在这里我想提出第七组宇宙物质组成数据:
1.        正物质  :占有宇宙总量1/24约为4.167% (上一象限重力轴系物质)
2.        正能量  :占有宇宙总量2/24约为8.333% (上一象限电、磁二轴系能量)
3.        暗物质  :占有宇宙总量3/24约为12.500% (上四/其他三象限重力轴系物质)
4.        暗能量  :占有宇宙总量6/24约为25.000% (上四/其他三象限电、磁二轴系能量)
5.        反重暗物质:占有宇宙总量4/24约为16.667% (下四/各象限重力轴系物质)
6.        反重暗能量:占有宇宙总量8/24约为33.333% (下四/各象限电、磁二轴系能量)
原因说明:
1.        空间象限轴系:从弗莱明左手定则那三根指头,我们非常清楚其所对应的是三个方向,然则食指与中指很明显除了方向之外,都还具有一种内在本质的『场能』,而拇指所代表的『运动』却只表明了方向,其具体的内含应该是『重力场』(因物体〝质量〞会随著〝运动〞速度提升而增加,而质量会造就重力场),因此由重、电、磁三轴我们可以架构出『空间八象限』,以及24个(每象限各3轴)轴系物质或能量,所以我们可见的正物质只佔有宇宙物质总量1/24(约4.167%),其他依此类推。
2.        波频属性对应:从上述空间八象限推论,我们正物质世界(假设我们处在上一象限)必然使用『+电 /+磁』波频,而上二象限重力轴则对应『-电 /+磁』波,上三象限『电轴系』对应的又将会是『+重 /-磁』波,依此类推每个象限所展现的波频属性都将截然不同,或许这正是我们遍寻不着『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根本原因。
3.        重力属性对应:同样依空间八象限推导,上四象限(+重)肯定都是遵循我们习以为常的『万有引力』,而下四象限(-重)必然就也会遵循它们自己的『万有引力』,然则相对于我们上四象限(+重)而言,那些重力却是『万有斥力』,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当这些相互排斥的物质(或能量)在空间中交融在一起时,宇宙的膨胀将会是一发不可收拾,当前宇宙的加速膨胀也就顺理成章了。
4.        质量三轴共轭:从弗莱明左手定则应用的『电动机』或『发电机』,我们可以得出,任意二轴的作动都会得到第三轴的输出,这就是所谓空间质量『三轴共轭』的概念,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重力轴系所谓的质量,其实等同于电磁二轴的空间变形张量,如此可以解释何以物体速度的提升会导致质量的增加,甚至体积的缩小会致使重力梯度的加剧(例如将太阳压缩至史瓦西半径(约2.9km)会形成黑洞。
5.        重力矢量循环:弗莱明左手定则的三轴中,磁场会在我们所谓的N极与S极之间交流循环,而电场同样会在所谓的+极与-极之间贯通循环,那么重力场是不是也应该有某种循环呢?当然这个循环肯定跟『黑洞深处』以及『宇宙大结构』,甚至与所谓的『零和能量』都有所关联,因为碍于篇幅在这里我就不介绍了。

朱金堂
IP: 14.112.149.*   [85]huxn   2016-2-18 19:47
《现代天体物理学》(上)关于宇宙物质分布百分比疑问
            陆埮主编
该文中宇宙物质组分中,有6组作者引用结果如下:
吳岳良、周宇峰p6:暗能量约占73%,物占约27%,而在27%的物质中,大部分又是暗物质,约占85%,能观测的重子物质仅占15%左右。也就是说,暗物质约占宇宙组分的23%,重子物质只占宇宙组分的4%左右。
陈学雷p26:宇宙中普通物质约占4.5%,暗物质约占21%,其他约75%为暗能量。
张新民p44:暗能量组分为ΩΛ=0.725±0.0016(见文献Komatsu et al,2011)。
夏俊杰p97:普通重子物质的组分Ωp≈0.02h-2(h=0.5)≈0.08,引力相互作用组分为Ωcdm≈0.25,暗能量组分ΩΛ≈0.7。
张鹏杰p126:物质(包括暗物质)约占20%,暗能量约占80%。
李宗伟、王晓峰p338:物质(包括暗物质)约占27%,暗能量约占73%。
以上列出的数据关于宇宙中普通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组分百分数,可以看出8位作者根本没有互相沟通统一,大混乱了!请他们统一后答复,方便引用较精确值!不要不作回答!尽快答复。
请发邮箱给相关作者!
提问者:黄洵 huangxun522@163.com
IP: 218.205.147.*   [84]朱林   2015-11-9 18:46
陈老师您好!我在科学网读过您的许多文章,受益匪浅。我今天在科学网发表了一篇有关宇宙膨胀、波粒二像性、引力与惯性等系统研究文章,把哈勃定律、爱因斯坦—德布罗意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联系和统一起来。与暗能量、暗物质有关,望您关注。
IP: 60.191.110.*   [83]陈驰一   2015-11-5 09:29
有关FRW宇宙学度规的物理完备性问题!

1,在非相对论性经典力学框架下,惯性力本质的逻辑性解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6769-829150.html  

2,基于惯性力本质的正确解释基础上,带绝对背景的相对论性时空物理图像及其对宇宙学度规构建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6769-831651.html
IP: 113.110.184.*   [82]a2874698577   2015-6-27 21:17
大爆炸形成宇宙   如果说宇宙会收缩的话  那太阳的存在是不是只为了防止收缩   像热气球一样
IP: 130.216.109.*   [81]tony20140319   2015-5-21 10:20
可不可以建议中文用国家标准,英文用APA 格式???我们可以指定我们中文的标准,英文人家已经制定好了,直接拿来用不就是了,为什么我们还给英语的文献单独制定一个标准?真搞不明白,“专家”都是做什么的,是把中国圈一道墙,让中国和世界隔开吗???
IP: 114.245.129.*   [80]wusongyi   2015-1-10 20:02
也许未来人类会因为破坏环境而灭绝了自己,而我的文章能够阻止,为了拯救世界,我呼吁人类抓紧时间研究我在文章中所说的“长期内的k”的问题,如果证明我的猜想,人类要赶紧树立新的观念,建立新的世界。文章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47ff320102v2gd.html 希望给些点评。
IP: 106.39.222.*   [79]罗平安   2014-12-13 05:22
我最近发表了几篇论文,从理论上证明:大爆炸最初的奇点不存在;还建立了引力子运动模型,发现了星系的形成机理,与天文观测数据符合特别好。新书,刚被德国一家出版商出版。由于没有你的Email,请你到sina博客“肆无忌惮一剑客”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72326195)先看看,如果愿意,请告诉我,你的Email,我再把新书的中文版发给你,请你批评指正。新书里面,给出了许多模型和实验数据符合得证据。
IP: 59.172.176.*   [78]陈晓宇   2014-12-9 16:51
老师您好!
        我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3级情报学硕士研究生陈晓宇,最近在做关于科研人员论文引用行为的实证研究,烦请您花3分钟时间填写一份网络问卷,感激不尽!
        问卷地址: http://www.sojump.com/jq/3963355.aspx
IP: 119.132.47.*   [77]檀成龙   2014-9-13 14:56
陈学雷老师:您好!
我的研究对国家可能有很大作用,但论点“另类”,中国的科学家前怕狼、后怕虎,就是不支持、不质疑、不评论,“傲慢”、“冷漠”。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科学家不关注当代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如回家卖红薯,您有没有胆量评价我的论点?

我研究向西北调水6年了,我的研究结论是每年向超深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调淡水100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1000多亿方;每年向超深盆地调淡水200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2000多亿方,即调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的作用;每年向西北调淡水几百亿方最多1000亿方,若干年以后整个西北的年平均降水量就能达到甚至超过500mm,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整个西北干旱少雨恶劣气候的改变,将大幅缩小西北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大幅提高西北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再造中华,增强我国的发展后劲和战略纵深。

以上论点极其宏观、极其大胆、比较另类,但不是信口开河。对我的论点,著名气象专家张学文研究员比较支持,在博客《对霍有光、檀成龙的新疆变湿理论的思考》一文,张学文老师在明知“气象工作者很容易立刻否定,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情况下,还是做出了“我不能否定这个认识”、“应当说我比较支持这个认识”的评价,详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506294.html
有空时请关注我的博客,特别推荐关注我的第一篇博客,网址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03952.html,支持、质疑、围观都欢迎,请提宝贵意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8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