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神奇的π(130722) 精选

已有 14179 次阅读 2013-7-22 08:29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幻, 圆周率

神奇的π(130722)  

闵应骅

 

   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叫“神奇的九寨”,我借用这个题目写一写“神奇的π”。上一篇博文“是先有结论,还是先有数据?(130715”中,我谈到了理论要从实践中来。一般来说是这样,但不都是。本文想说:π就不是从实践中来的。

   大家知道,圆周率是指圆周长与直径之比。公元前20世纪,巴比伦人就发现圆周长是直径的3.125倍。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约公元前2世纪)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汉朝时,张衡得出圆周率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约为3.162)。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得出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他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3927/1250=3.1416。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即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1706年英国数学家威廉·琼斯(WilliamJones 16751749)最先使用“π”来表示圆周率 1737年,瑞士大数学家欧拉也开始用π表示圆周率。我当过数学教员,记得在苏联中学教科书上有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那是25位,现在还记得。其实,这些都是近似值。微积分发展起来以后才知道:π是一个无穷级数之和,或者说一个极限。可以证明它不是一个有理数,而是一个无理数,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奇怪的是:不管大圆、小圆;欧洲的圆、亚洲的圆,其周长都是直径的π倍。不过,不管你怎么试,用多么精确的仪器,都得不出π来。只有经过理论的推理,才能推出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然,计算它的近似值到几千位、几万位,那是计算机的事,计算π还被用来测试系统稳定性和测试CPU计算完特定位数圆周率所需的时间。都无非是劳务而已。

其所以说π神奇,是因为它无限不循环,可以任意想象。美国有一个教授,叫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是位太空科学家,曾经因为报导太空文学而得普立兹奖。美国科学基金会颁发了一项最高荣誉给他,并称赞:他的研究工作改变了星际科学……,他给人类的礼物是丰盛无比的。他的科幻小说《接触》,还改编成电影。里面说,一个地球上的科学家访问一个遥远的行星,发现外星人计算π的位数长得多,而且转换为各种进制,譬如二进制、3进制、11进制等等,很长很长。这个无限长的序列里包含了多少信息?有人说它包含了所有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其他所有信息,不过不知道是在哪一段。有人说它包含了所有素数。也可以说它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数字组合。这个结论既不能证明它对,也不能证明它错,因为它无限不循环。只有人们定义的正规数,可以包含所有可能的数字组合。正规数(Normal Number)是一个任何数字都显示均匀随机分布的数字序列,即每个数字出现机会均等的实数。以10为低,任意数字组合的出现都是等可能的。譬如掷铜板出现的正反面是以2位为底的无穷序列;掷骰子出现以6为底的无穷序列。这些都是正规数。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多少信息?可申农说随机数不包含任何信息。已经证明:几乎所有实数都是正规的,除开一个勒贝格测度为0的集合之外。别以为这个勒贝格测度为0的集合很小,所有有理数都包含在内。人们构造了许多正规数,而且可以相信,但无人证明在任何进制下π是一个正规数。

科幻小说离开形式逻辑,凭着钻空子的想象,可以发现许多知识,但必定是没有结局的。所以必须要利用科幻的外表,发掘人性的本质。科幻小说和电影在我国好像不太时兴。我们不太提倡科学幻想,大胆地自由思考。我们只知道重拍四大名著,重拍N次。但人家卡尔·萨根,凭着科学幻想,可以成为大科学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937-710181.html

上一篇:是先有结论,还是先有数据?(130715)
下一篇:买手机 学手机(130729)
收藏 IP: 159.226.43.*| 热度|

29 李伟钢 张忆文 胡想顺 曹建军 李志俊 杨正瓴 喻海良 侯雄坡 彭思龙 应行仁 鲍得海 王满喜 王国强 徐传胜 李宇斌 文克玲 许浚远 苏德辰 白大伟 罗会仟 逄焕东 曾新林 biofans changtg waverxx trll1 qqlisten wliming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