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粗线条交汇部位为易发生大地震的构造部位)
谷歌世界地图线性构造形迹分析
谷歌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粗线条交汇部位为易发生大地震的构造部位)
谷歌环北太平洋区线性构造分析
谷歌地震分布图(地震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地震带)
谷歌北太平洋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谷歌东亚滨太平洋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谷歌日本太平洋一侧线性构造分析
谷歌夏威夷群岛卫星地图
谷歌美国加州及墨西哥太平洋一侧线性构造分析
谷歌美国加州地图线性构造分析
谷歌加勒比海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谷歌欧亚大陆地图的线性构造分析
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四川龙门山及周边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可看出龙门山地区最易发生强震的地点应为龙门山与涪江交汇处附近的北川)
(512汶川大地震中地表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就是北川)
四川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地质图线性构造解读
2008-5-12汶川(北川)地震与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之线性构造关系对比
(从线性构造看,汶川地震应该是松潘地震的延续)
鲜水河断裂带(玉树)及周边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谷歌渤海湾及周边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谷歌京津唐及周边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从线性构造形迹分析,唐山地震与邢台地震应属同一个大断裂构造体系)
(假设:大地震从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邢台→唐山→(东北地区)?)
(推理:则东北地区应当重点考虑防震问题?)
谷歌辽宁鞍山海城地区线性构造分析
(海城地震:海城东南方向两组大断裂交汇(红圈)处应为震中区)
火山喷发所形成的高空带状云系
(可与岸边低空云进行对比)
右下方为从一个小火山口喷出的线状云
可参阅地震云与地震现象(一)
【
免责声明:
1. 土鳖所做构造形迹分析仅出于个人兴趣爱好,不代表任何地震/地质专家的意见或见解。
2. 对民间(业余)地学爱好者的研究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仅仅是出于对他们所做研究进行评估需要,不代表土鳖赞同或者支持他们发表的任何观点
】
扩展阅读
http://baike.baidu.com/image/9dc3cf58c6ade6aa800a181a
1978年3月6日吕大炯向总参谋部防震办公室预报: 1978年3月7日(即第二天)上午10:00左右在日本附近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 结果于3月7日上午10:48在日本附近的日本海发生了7.5级地震. 所预报的发震时间与实际地震发生时间之差为48分钟. .(请参看”临震预报”中文版P.236,英文P.173, ”震兆云霞”中文版P.43, 日文版? 第48次预报)
这种临震预报干净利落, 决无拖泥带水. 没有天天喊狼来; 这种临震预报根本不需要知道震中地区在临震前的任何动物异常,地壳变动等具体情况;这种临震预报实现了在时间方面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在震中方面实现了对几千公里(这次为1500 –2000公里) 之外的远震进行遥测预报,
因此这种临震预报在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若与其它可靠的临震预报手段配合,可以使临震预报达到实用阶段.
当吕大炯的”震兆云霞”一书在日本出版日文版之后,许多日本读者打电话给日本出版社询问:”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外国人吕大炯成功地预报了我们日本的地震?”以上日本读者向日本出版社询问的讯息是由校对”震兆云霞”日文版的日本教授鸟山英雄提供.
--- 兼评”地震真的不能预报吗?汶川地震有可信前兆异常”一文
三十多年前,吕大炯研究员在激光锁相应变仪上观察到地震的突变前兆, 简称”突跳”.并且根据这些前兆在单台站条件下与其它手段配合成功地预报了地方震,近震和远震三要素. 如今,在唐山大地震三十四周年纪念之日,喜闻中新網上 “地震真的不能预报吗?汶川地震有可信前兆异常” 一文中声称:在汶川地震前姑咱台的应变仪上也观察到了”突变前兆”, 并称之为”脉冲变化”, 或者 “脉冲,毛刺和畸变”.可惜的是, 竟然有人评论说:”池xx研究少说也卅年左右了,预报过地震吗?”但吕大炯研究员认为, 不管池xx有没有预报过地震, 他在汶川大地震前连续一年多时间内观察到姑咱台的应变仪出现频繁的周期为分钟或小时的脉冲变化,是与吕在三十多年前所观察到的突变前兆现象类同的.这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吕在三十多年前对地震前兆观察与判断的正确性.
|
||||||
|
||||||
|
||||||
当前推荐数:5 推荐人: boxcar hcy98765 readnet 侯振宇 zengfeng |
||||||
|
扩展阅读:
--- 兼评”地震真的不能预报吗?汶川地震有可信前兆异常”一文
三十多年前,吕大炯研究员在激光锁相应变仪上观察到地震的突变前兆, 简称”突跳”.并且根据这些前兆在单台站条件下与其它手段配合成功地预报了地方震,近震和远震三要素. 如今,在唐山大地震三十四周年纪念之日,喜闻中新網上 “地震真的不能预报吗?汶川地震有可信前兆异常” 一文中声称:在汶川地震前姑咱台的应变仪上也观察到了”突变前兆”, 并称之为”脉冲变化”, 或者 “脉冲,毛刺和畸变”.可惜的是, 竟然有人评论说:”池xx研究少说也卅年左右了,预报过地震吗?”但吕大炯研究员认为, 不管池xx有没有预报过地震, 他在汶川大地震前连续一年多时间内观察到姑咱台的应变仪出现频繁的周期为分钟或小时的脉冲变化,是与吕在三十多年前所观察到的突变前兆现象类同的.这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吕在三十多年前对地震前兆观察与判断的正确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5 0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